81%清華出國留學生不回來了?施一公:我們的學生很現實

2021-01-13 互聯狗

科技作為當下綜合國力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每個國家都最重視的存在。然而一切科技成果的實現其實根本都來源於人才,所以相對於科技成果而言,我們更應該注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以及留住人才。對此,我國早在很久之前就提出了「人才強國」以及「教育興國」兩大戰略,通過自己培養並保留人才,為國家未來的科技發展保駕護航。然而當下的教育現狀以及人才現狀,似乎與原先的目的背道相馳,很多人對此感到嘆惋甚至是氣憤。

2020年年初,代表我國教育最高水平的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則關於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的報告,報告中顯示,從清華走出的留學生中,有81%的人在去往美國或者是其他發達國家之後,便選擇留在了那裡不再回來。而之後有人通過查閱相關數據發現,這並不是特例,早在很久以前,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就呈現出這樣的狀況了。對此,很多人戲稱北大清華為外國人才培養的搖籃,用來譏諷每年佔據著絕大多數祖國教育資源,最終卻留不住人才的現象。

81%清華出國留學生不回來了?施一公:我們的學生很現實。對此,曾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一職的著名學者施一公表示道:清華北大這些名校的留學生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當下所有中國大學生的致命問題,那就是在奮鬥之後喪失鬥志,渴望過上安逸的生活,個人利益所佔比例逐漸增大。

施一公院士解釋道,當下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所有大學生都是通過數十年的寒霜苦讀換來的成果,而當下的整體社會環境又與以往存在著巨大的不同,和平與發展為主潮流的時代背景中造就了包括留學生在內的大學生以及其以上人員的這種安逸不奮鬥的心態。面對國外開出的優越條件,他們大多都會選擇留下,學生們還是很現實的。

清華留學生中,81%留在了國外?施一公:我們的學生很現實。對於施一公教授的這一論斷,絕大多數人都是表示認同的。反觀當下大學生,掛科屢見不鮮,逃課更是成為許多人的家常便飯,很多人認為到了大學就徹底自由了,在缺乏家庭和教師的嚴密監控下,開始放飛自我。每個人都有惰性心理,一旦發展開來就很難戒除掉,而且在傳統教育觀裡,從小學到高中,幾乎很多老師也將這樣的思想灌輸給了每個學生。近幾年來,大學生輕生或者是犯罪的事情屢有發生,這對中國當下教育提出嚴重警告,尤其是大學以及以上的高等教育。

由此看來,其實清華81%留學生的選擇也是大多數當下中國大學生的選擇。在面對更為優越的外國環境條件下,幾乎都會義無反顧的選擇留在國外。而國外自然也是非常渴望他們能夠留下來的。每個國家都會對這些留學生,尤其是表現優異的留學生,開出豐厚的條件,給予許多巨大福利的許諾。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現實的人們自然會選擇留在國外了。

相關焦點

  • 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施一公:我們的學生都很「聰明」
    2020年初,清華大學公布了一則數據:在清華出國留學的學生中,畢業選擇回國的人只有19%,也就是說有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國。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比例,據2019年清華公布的出國留學比例來看,2019年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的研究生佔比8.4%,本科生佔比24.6%。這也就是說,清華每培養5個學生,就有一個學生選擇了「逃離」中國。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個「通病」
    面對如今的國家發展,除了科技力量提升之外,人才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可是為何81%的清華留學生,都不願意回國呢?施一公表示,中國的學生有一個通病。我們國家也是如此,自古以來我們就對教育事業非常的投入,很多的父母也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過我們的教育問題,在整個世界排名上並不算很高,距離一些發達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不少的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接受更多更良好的教育,選擇把他們送出國去留學,尤其是上個世紀以來,留學熱潮一直沒有消退過,就連我們的清華大學,也有很多學生選擇留學。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一「通病」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有251.8萬人在國外學習,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畢業生。在一定意義上說,出國留學消失了是件壞事,我們在教育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讓學生出國學習一些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也是件好事。而那些到國外深造的中國學生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學成回國?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為何超過八成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通病」
    以清華大學生的能力,承擔的責任也就應該更大。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你的每一步選擇,其實都是自由的,然而很多人的選擇只安於現狀,進入了這個舒適圈就不想出來了。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81%不回國?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即使時至今日,出國留學依然被作為是中國教育的一大部分,許多學生甚至更是以出國為榮。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對此,前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坦言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會選擇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致命問題
    尤其是那些知名院校的學生,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但可惜的是,很多名校學生在前往國外留學之後,大部分都選擇留在了國外。比如我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在它今年年初發布一個關於學生未來就業報告中顯示,清華大學有超過81%的留學生在去往了美國留學之後,都選擇留在了美國以及其它發達國家工作,就是不回來。這讓大家在感到非常可惜的同時,也覺得有些憤。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
    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清華大學都是我們學生最理想的校園選擇。,大家期待著能過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清華,學有所成之後出來報效祖國社會。可現實是,等到自己真正進入清華之後,你會恍然大悟。原來,現實中的清華大學每年有眾多同學都會選擇出國留學啊!出國之後,竟然有81%的同學會繼續選擇留在美國或者其他的國家工作。為什麼我國每年都有如此多的人才選擇出國呢?人才流失為何如此嚴重?施一公就此指出了我國大部分留學生都普遍存在的一個原因?
  • 81%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給出答案
    有些人也許天生較為聰穎,加上汗水的澆灌,也許能考上清華北大,出國深造,成為稀缺的人才,也是一種奉獻與責任。職業無貴賤,每一個位置都可以發光發熱,且能力可慢慢積累,最大的區別是一個人的品質。品質決定著一個人的眼界、胸懷。就好比貪圖利益之人,他們所看見的,往往也就只有利益。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之人,他們心中往往想得更多的是該如何享受。
  • 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說出實情:中國留學生「太安逸」
    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蘇霍姆林斯基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不過培養人才我們似乎已經做到了,但是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留住人才,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個關於就業的報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超過81%的留學生選擇在美國工作,或者其他的發達國家,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這81%的留學生不願意回國呢?
  • 清華成為學生出國的跳板?施一公4字作答,網友:很現實!
    清華成為學生出國的跳板?施一公用這4字作答,網友:很現實!作為我國高校中的佼佼者,清華大學一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但是,根據最近的數據顯示,清華大學畢業生有80%會選擇出國留學,但在學成之後回國學生的比例還不到一半。
  • 施一公的歸國與顏寧的出國以及清華學人的歸去來
    施一公回國已經十多年了,顏寧出國也已經兩年了,當年造成的轟動與震動至今仍餘音繚繞,以至於總有人拿他們說事,甚至把清華學生出國留學的事也和他們掛起鉤來了,說什麼施一公對大批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都去了美國感到痛心疾首,還說什麼顏寧因不滿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出走清華。
  • 清華留學生為何80%留在美國工作?施一公:中國學生太知足常樂
    當然如果我們眼光長遠一點的話,與其關注這些數據,不如重視點其他的問題,就在之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看來,在中國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國外就顯得是那麼的平淡了,這裡面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知足常樂。很多人都覺得這四個字是一種嚮往的生活態度,從古至今都勸說我們要有這樣的心境,可在科研道路上這四個字顯得就那麼的不友好了,因為施一公認為,中國留學生首先比其他學生是佔據優勢的,最起碼他們在智商和天賦上甩別人一條街了,但他們太容易知足了,只是發現了一點學術上的進展,就開始貪圖安逸了,所以很多留學生在國外無法取得成就,慢慢就成了普通人。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注意到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外學成畢業後不願意回國,回國率偏低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
  • 施一公:清華學子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許晨陽3句話揭示原因
    關於留學生出國不回國的問題,非常讓我們痛心,我們最優秀的一批學生,在國家、家庭傾注大量心血培養成」半成品「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國留學,而留學之後,把報效祖國的期待丟得一乾二淨,甚至幫助其他國家」欺負「祖國,這種結果令人心痛。我們的教育,為何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了一群」白眼狼「?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最近留學生問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很多留學生使用國內的優質資源,在外留學後卻對祖國大放厥詞,甚至侮辱祖國和同胞,不少留學生直接留在了當地,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建設做貢獻,這一現象讓我們補而不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
  • 留學生為什麼不願回國?清華北大教授的觀點卻不同,到底聽誰的?
    清華和北大是無數學生"夢想中"的學府。為什麼要說"夢想中"呢?因為對普通學生來說,這兩所高校真的只有"做夢"才能考上。清華和北大每年的錄取分數都在670分以上,也就是說每年只有極少數的學神、學霸才能考上,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在這兩所大學就讀。
  • 81%清華留學生留在了美國,這是為什麼,聽聽施一公怎麼說的
    不過在清華大學的留學生裡面卻有81%都留在了美國,這是怎麼回事?人才流失為何如此嚴重?來聽一聽施一公先生是怎麼說的。施一公先生也是一個留學生,他早年曾在美國學習,掌握了很多先進的知識,並且在美國取得了很高的學術成就。那時候施一公先生已經在美國功成名就,如果他願意留在美國的話,可以過上非常富足而又輕鬆的生活。
  • 為何81%的清華學生留美後都不回國?施一公認為:他們知足享樂
    而在如今,我們看到的可喜的一面是在科學技術領域我國已經出現了一批令人稱道的年輕才俊,一如研究石墨烯領域的曹原等;但另一方面,錢學森之問的背後卻是我國日益嚴重的「人才外流」。一大批有著優秀學習、科研能力的學子,在出國留學之後卻往往會選擇「出國不歸」。
  • 清華成學生出國跳板,施一公四字回應,網友:真實
    在這幾所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們出國繼續深造的機率和實際的人數也比其他普通學校多。也說明了這些名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眼光比較長遠,擁有遠見卓識和超乎常人的勇氣。清華大學但是有很多學生出國留學後,卻並沒有學成回國,這些名校中,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