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和北大是無數學生"夢想中"的學府。
為什麼要說"夢想中"呢?因為對普通學生來說,這兩所高校真的只有"做夢"才能考上。
清華和北大每年的錄取分數都在670分以上,也就是說每年只有極少數的學神、學霸才能考上,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在這兩所大學就讀。而且,這兩所大學的畢業生很多都會出國留學,到世界知名學府深造。
令人遺憾的是,清華北大每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很多,學成回國的人數卻很少。據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清華大學留美學生中僅有19%的學生回國留學發展,81%的學生都留在了美國定居、工作,甚至改成美國國籍。
我國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最終卻為美國"做了嫁衣",令無數國人感到惋惜而痛心。
不僅是清華大學如此,我國很多名牌大學都有這樣的現象,許多高層次學者(碩士生和博士生)以到美國留學為榮,以在美國定居為榮,以改美國國籍為榮。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存在?我國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都做出了解釋,但是兩人的解釋完全相反。
一、施一公,主因在留學生"安於享樂"。
在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看來,留學生們不願意回國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四個字,"安於享樂"。
美國無論是經濟、科技水平都位於全球榜首,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無論是物價、房價,還是工資待遇都無法跟美國相比。
美國的物價更加低廉,留學生只要在美國進入一家不錯的公司,正常工作幾年後,就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貸款買房,但是在我國,大學生畢業後面臨高昂的房價只能"卻步"。
絕大部分大學生想要順利買房,只能依靠父母的積蓄,憑藉自己的實力連房子的首付都交不起。
在美國,留學生們可以生活得很"舒適",施一公教授正是看不慣這一點,"安於享樂"對普通人來說無可厚非,但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勇於進取,需要攻堅克難,如果時刻抱著"享樂"的心思難以有大成就!
二、許晨陽,主因是國內科研環境不好。
許晨陽作為北京大學的"80後"教授,代數幾何領域的科研領軍人物,對於留學生不願回國的看法主要集中在科研領域,許晨陽認為,年輕人才不願意回國主要是以下三點。
1、科研風氣浮躁。
國內學術界的風氣浮躁,科研工作者整天忙於"評職稱","拿項目",把搞學術當作賺取名利的方式,許晨陽非常看不慣這一點,明確指出在風氣浮躁的環境裡很難專心搞科研。
2、對年輕人支持不夠。
國內學術界處處都要講資歷,許多評選是採用"內部人推薦"機制,沒有資歷,沒有人脈的年輕科學家很難獲得項目和經費。老資歷的科學家絲毫不為項目經費發愁,沒資歷的年輕科學家難以獲得支持。
3、學術造假得不到懲處!
最近這些年,國內學術造假現象頻頻見諸報導,但是很多學術造假最後都不了了之,沒有了下文。學術造假的科學家層出不窮,並且難以得到懲處,這對於專心搞學術的科學家而言很難接受。
清華大學的教授施一公,北京大學的教授許晨陽,對於留學生不願意回國發展給出了截然相反的解釋。施一公認為主因在於留學生個人"安於享樂",許晨陽認為主因在於國內環境不適合年輕科學家發展。
你更贊同哪位教授的解釋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