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超過八成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通病」

2020-12-05 導師瘋了

概述

俗話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以清華大學生的能力,承擔的責任也就應該更大。在生活中,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責任,一份擔當。

你的每一步選擇,其實都是自由的,然而很多人的選擇只安於現狀,進入了這個舒適圈就不想出來了。

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是背叛?還是其他原因。

我們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實行的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基本戰略,當今人才十分稀缺。

總理曾說過「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而如今卻有很多留學生出國後就不回來了,在外國定居。

誠然,出國留學不回國是自己的選擇,只有自己說了算,是自己的自由。

但是,作為中國人,又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國家做貢獻不應該才是我們該追求的更高的理想嗎?

清華留學生的選擇

清華大學,這所學校是人才的聚集地。無數高中時的學霸,奔赴這裡,在這裡深造。有很多人在清華學習後,還會出國深造,這是好事。

但是有的學生就會留在外國,在外國生活、工作。

中國對於留學生的待遇好像也不低吧!但是居然出現了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這讓我們國家流失了人多人才。

當然也有人是想去開闊眼界,學習更多知識,然後回國做貢獻,這才是一個中國人應有的擔當。

有的人則是去國外生活、定居的。施一公曾說中國留學生有一「通病」。這讓很多留學生選擇了在國外,而不是學成歸國。

中國留學生的「通病」

想當初面對外國的「糖衣炮彈」,抑或是外國的軟禁,也要堅持回國的錢學森。

錢老不甘於在外國的舒適圈中,決定回國搞建設,這是我們值得學習的。而如今許多人都陷入了外國的舒適圈中,處於容易知足的狀態。

外國的教育機制與中國教育機制確實不同,在外國上大學根本沒有像中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般。

其實外國極少存在中國的存款現象,比如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而資本主義國家的人一般都喜歡信用卡透支。

外國的生活節奏很慢,有錢就用,很多人根本沒想過去存多少錢。這種舒適圈也讓很多中國人著了迷,許多人借著留學,實則是去外國定居的。

中國卻處處充滿競爭,從小到大無時無刻都存在壓力。而有壓力才有動力,中國在面對種種壓力的情況下,用三十年,展現了一個全新的面貌,這是國家的角度。

個人也是如此,有壓力才會讓你的潛力發揮出來,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下,才是孕育人才的搖籃。

中國留學生的「通病」形成,肯定不止他們自己的原因,更多的是一個國家教育思想的問題,這也是我們應該反思的。

教育的方向

中國留學生的「通病」其實是從小就開始萌芽的,這與我們從小受的教育密不可分,有的老師會跟學生講,自己的學生有誰在外國留學,還在外國哪個公司上班。

其實這種教育思想是有問題的,這樣雖然會讓學生努力學習,但是他們會改變自己的價值觀,讓他們認為在外國生活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導致後來形成了「通病」。

教育是一個國家重要的部分,從小的教育就決定了這個人的價值觀,所以教育要從小抓起。

在教育學生時,更多的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責任和使命,而不是讓他們更注重利益方面的問題,讓他們知道學習究竟是為了什麼,這樣才會讓他們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的教育重要,家庭的教育也很重要,父母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雖然這些都是客觀的因素,但是也要重視。

自己這個主觀因素,更應該做好選擇,理性對待出國留學的問題。

施一公的父母都是高材生,施一公從小受的教育很好,讓他知道了自己的使命是什麼,自己應該有怎樣的責任和擔當。

後來他出國留學,選擇的不是在國外拿著高薪在國外生活,而是選擇了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承擔應有的責任。

我們國家需要的,正是像施一公一樣的人才,這樣我們的祖國才會越來越富強。

小結

無論是你出國留學,還是不出國留學,都應該明白自己的使命和擔當。都應該逃離舒適圈,奮發向上。

在部分公知嘴中,國外的慢生活很吸引人,但是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我們必須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哪個國家都有建設的階段,國家需要人才,所以請大家理性選擇。

的確,選擇是自由的,不過每個人都應當為自己的選擇而付出代價,這是應該的。

相關焦點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個「通病」
    面對如今的國家發展,除了科技力量提升之外,人才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可是為何81%的清華留學生,都不願意回國呢?施一公表示,中國的學生有一個通病。根據我們國家的統計報告,從2016年到2019年,我們國家的出國留學生人數,高達251.8萬,在這裡面還有不少北大清華的才子。每個人的選擇和意願都是自由的,我們不能夠束縛,而且出國留學,也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能夠全面了解世界市場,學習更多的知識,對於每個學子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可是現在問題也隨之而來的,這些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們,又有多少選擇回來呢?
  • 81%不回國?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但有一篇研究表明,以清華大學這種在中國頂尖的高級學府為例,每年都會送走大批的留學生,但這些留學生最後有81%都選擇留在了國外。要知道,國家鼓勵留學的目的是為中國自己培養人才,而不是為他國輸送人才的。81%不回國?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一「通病」
    以我國為例,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非常重視對兒童的教育。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費心勞力把孩子送到國外去學習,瞬時掀起了一股「留學風潮」。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有251.8萬人在國外學習,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畢業生。在一定意義上說,出國留學消失了是件壞事,我們在教育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讓學生出國學習一些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也是件好事。
  • 清華留學生81%都不回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有話說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相信所有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那就是考入清華大學,從小家長和老師也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而清華北大則是我們的目標,從小老師也向我們灌輸這樣的思想,考入清華將來報效祖國,但是當我們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有很多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出國的學生有81%將會留在發達國家繼續工作,而不會選擇回國,那麼每年有這麼多的人才選擇留在了國外,我國人才流失為何會如此嚴重呢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注意到清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在國外學成畢業後不願意回國,回國率偏低的現象引發了社會的熱議。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屆清華畢業生前往國外留學的有1146人,在他們學成畢業後,願意回國發展的僅有218人,其中超過八成的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不願意回歸祖國。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根據2019年中國留學白皮書,只有28%的中國學生選擇畢業後立即回國就業。學生本科學校越好,學生留學後歸國的越少。以清華大學為例,清華大學2019屆畢業生中,選擇出國深造的本科生699人,碩士137人,博士199人。據網上的數據調查,清華學生選擇回國的比例為19%!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會選擇不回國?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致命問題
    尤其是那些知名院校的學生,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但可惜的是,很多名校學生在前往國外留學之後,大部分都選擇留在了國外。比如我國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清華大學,在它今年年初發布一個關於學生未來就業報告中顯示,清華大學有超過81%的留學生在去往了美國留學之後,都選擇留在了美國以及其它發達國家工作,就是不回來。這讓大家在感到非常可惜的同時,也覺得有些憤。
  • 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施一公:我們的學生都很「聰明」
    2020年初,清華大學公布了一則數據:在清華出國留學的學生中,畢業選擇回國的人只有19%,也就是說有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國。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比例,據2019年清華公布的出國留學比例來看,2019年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的研究生佔比8.4%,本科生佔比24.6%。這也就是說,清華每培養5個學生,就有一個學生選擇了「逃離」中國。
  • 清華留學生為何80%留在美國工作?施一公:中國學生太知足常樂
    不過從清華大學當中發出來的數據,是沒有這樣的結果呢,這個消息也沒有被官方所認可,不過對於中國留學生去往國外是否回國這一點,人們也沒有具體的去坐過統計,但也很多人說一大半都留在了國外,很少回國。當然如果我們眼光長遠一點的話,與其關注這些數據,不如重視點其他的問題,就在之前清華大學的副校長施一公看來,在中國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國外就顯得是那麼的平淡了,這裡面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知足常樂。
  • 81%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給出答案
    每一個人,都是踩著前人的經驗活在世上,才有了今天的文明與進步。而每一個人,每天活在世上都消耗著不少的資源,從肉體到靈魂,皆被滋養著,除去感恩,當肩負起一份責任,對自己、對家庭、乃至對國家。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就曾評論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即「清華大學81%留學生為何都不回國?」那些踩著祖國前人經驗的學子,受祖國資源滋養的人才,考上清華且獲得出國深造機會之後,帶著一身的技能,卻留在了國外,這是為何?
  • 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說出實情:中國留學生「太安逸」
    追求理想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像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最高級的技巧和藝術。不過培養人才我們似乎已經做到了,但是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留住人才,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個關於就業的報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超過81%的留學生選擇在美國工作,或者其他的發達國家,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這81%的留學生不願意回國呢?
  • 81%清華出國留學生不回來了?施一公:我們的學生很現實
    2020年年初,代表我國教育最高水平的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則關於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的報告,報告中顯示,從清華走出的留學生中,有81%的人在去往美國或者是其他發達國家之後,便選擇留在了那裡不再回來。而之後有人通過查閱相關數據發現,這並不是特例,早在很久以前,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就呈現出這樣的狀況了。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
    除此之外,清華大學的校園環境裝扮得十分漂亮,走在校園的林蔭小道上,整個人都神清氣爽。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清華大學都是我們學生最理想的校園選擇。,大家期待著能過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清華,學有所成之後出來報效祖國社會。
  • 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在很多人的眼裡留學生的身上總是光彩熠熠,能夠留學的學生也是為了父母爭光,尤其是對一些農村家境不太好的家庭來說,出了一個留學生那簡直是光宗耀祖。但是關於留學生不回國的問題,近年來在網絡上格外受歡迎,尤其是今年的英小留學生更是備受關注。
  • 施一公:清華學子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許晨陽3句話揭示原因
    關於留學生出國不回國的問題,非常讓我們痛心,我們最優秀的一批學生,在國家、家庭傾注大量心血培養成」半成品「的時候,卻選擇了出國留學,而留學之後,把報效祖國的期待丟得一乾二淨,甚至幫助其他國家」欺負「祖國,這種結果令人心痛。我們的教育,為何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了一群」白眼狼「?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 留學生為什麼不願回國?清華北大教授的觀點卻不同,到底聽誰的?
    清華和北大是無數學生"夢想中"的學府。為什麼要說"夢想中"呢?因為對普通學生來說,這兩所高校真的只有"做夢"才能考上。清華和北大每年的錄取分數都在670分以上,也就是說每年只有極少數的學神、學霸才能考上,絕大部分學生無法在這兩所大學就讀。
  • 為何81%的清華學生留美後都不回國?施一公認為:他們知足享樂
    在《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中便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馬上回國就業的也不過只有28%。這一點上,作為我國最為頂級的大學之一的清華大學,更是猶有過之。在清華大學自己發布的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之中,留美的留學生之中更是有著高達81%的人選擇了留在美國。 那麼,又是何種原因讓這些留學生都選擇不回國呢?這一點上,作為著名的學者、科學家施一公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近八成清華留學生留在國外,施一公道破其中原因所在,值得反思
    據統計,單2019年,就有50多萬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就數據來看,留學生的數量每年都在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留外,學成之後返回國家的學生卻越來越少,舉一個經典的例子,國內頂級學府清華北大每年都會有不少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但據數據顯示,其中僅有兩成人選擇回到國內繼續發展,大部分的學生都選擇留在國外,在其他國家定居、工作、打拼,甚至有不少人還選擇修改國籍。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昂的情況呢?原清華副校長,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對此做了解釋。
  • 清華留學生美國就業超8成,施一公批其不思進取,許晨陽卻不同意
    但是雖然同為大學留學生,國內的重點高校出國深造的受到的關注度卻並不高。但是最近一則大學留學生的數據卻讓很多網友很震驚,也讓海外留學生成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清華大學一直是我國非常有名的一所頂尖學府,就拿3年前的數據為例,在清華大學畢業的畢業生中有十分之一的人都選擇去美國深造,同時這些畢業生中還有接近8成不願意回國就業,也一點無疑非常讓人驚訝了。
  • 為什麼留學生不願意回國,問其原因,施一公和徐晨陽解釋截然不同
    中國的教育發展時間很長,但是現代教育對於西方國家來說還是不夠,例如我們國家最為頂尖的兩所高校,清華和北大,在世界上的排名也並不高,所以很多的人選擇了出國留學,希望能學到更多的知識,這本來也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一件事情,知道之後讓我們非常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