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2020-12-05 南宮欽

"虛榮的人是只會注視著自己的名字,但光榮的人看見的是祖國的事業。"對於發展中的中國而言,一個留學生拋棄祖國定居國外,就可能意味著一個優秀人才的流失。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

國內外的天差地別

1955年,張益唐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高知人士,家庭教育非常良好。小時候的張益唐就表現出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張益唐順利考入北大的數學系。在北大學習期間,張益唐做過學生會主席,參加過演講,對音樂和文學也很感興趣,還是NBA的球迷。

北京作為全國頂尖的高校,專業知識訓練嚴密苛刻,給張益唐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但同時他對數字的敏感也讓周圍的師生嘆服。他不需要備忘錄就可以輕鬆念出班裡人的生日,每年都毫無差錯地給朋友們發郵件表示祝賀。

當時的數學系將張益唐封為"學神",稱他在班裡所有人之上,遠超出第二名。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頭孫對張益唐很是欣賞,讓他由數論改學代數幾何,碩士期間研究解析數論,為他後來的研究做好了鋪墊。

1985年,美國普渡大學代數專家莫宗堅受邀訪問北大,丁石孫讓張益唐跟隨莫宗堅學習,在美國吸收深層次的學問,攻讀博士學位。

當時張益唐將攻克雅可比猜想作為博士期間的目標,那是由數學家雅可比於1939年提出的一個著名問題,是代數幾何領域裡最難的項目之一。

但張益唐花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宣傳解決了雅可比猜想,但他的結果是立足於導師莫宗堅的部分研究結論上,可莫宗堅的成果被驗證的數學家發現了漏洞,存在部分沒有被證實的東西。

就這樣張益唐和莫宗堅的矛盾不斷激化,莫宗堅始終堅持自己的研究沒有差錯,反而指出張益唐論文中的十多處錯誤,兩人各執一詞,至今沒有結果。可張益唐的博士學業卻被影響到了,他的畢業被延遲七年,直到張益唐37歲才拿到博士學位。

更嚴重的是莫宗堅不願意給他寫推薦信,在國外,沒有推薦信,在業內幾乎是寸步難行,1992年,畢業的張益唐四處碰壁,沒有研究機構願意留下他。國內的張益唐是被師生們捧著,在國外,他卻是被連環打擊,心裡的落差不知有多大。

七年辛苦的打工

那時幾乎是張益唐人生最灰暗的時候,可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他加入一家民間組織,組織者位籌集資金開了一家賽百味特許店,張益唐被外聘為會計,繁忙時也要做收銀員,甚至包攬送外賣、刷盤子的工作。張益唐在那段時間還認識了在一家中餐廳做招待的妻子。為了維持生活,他額外還要去肯德基、汽車旅館等地方打工。

白天一有時間就去肯塔基州大學的圖書館讀代數幾何和數論方面最前沿的期刊文章,晚上就在汽車或朋友的地下室裡研究數學。原本是一代驕子的數學才子,卻淪落到在餐飲店打雜的窘境,誰看了都要嘆息。

這時候的丁石孫已經是北大的校長,在得知此事後,大力邀請張益唐回校任職教授,這對於他來說幾乎是雪中送炭,但張益唐無情地拒絕了,他表示,自己寧願刷碗也得留在美國

直到1999年,張益唐在英特爾工作的校友唐樸祁請他解決了一個網絡設計的難題,二人一起申請了專利。最後由唐樸祁牽線,經中科院研究員葛力明的大力推薦,張益唐才脫離了打工的生活,在新罕布夏大學謀得了個臨時講師的職位。

雖然臨時講師工資低,教學任務繁重,科研經費微薄,但張益唐依舊很珍惜重回校園,接觸到深層次學術資源的機會,他在那個位置上,已經是很滿足了。

一舉成名留國外

張益唐在研究上放棄了雅可比猜想,也不願意接觸代數幾何,而是轉回了最初的數論,還開始了對黎曼猜想的思考。這一猜想從古希臘時起源,經歷了多年的研究依舊進展緩慢,甚至是一籌莫展。

張益唐為了有所突破,幾個月裡沉浸在枯燥而系統性的核查,2013年,他向數學家最具聲譽的《數學年刊》投稿,給了很多數學家新的思考方式,拉近了孿生素數猜想。《自然》將張益唐的成果稱為"重要的裡程碑",後來又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4年,張益唐受邀前往韓國,參加國際數學家大會,算是肯定了他在全球數學家行列的地位,他也從一個臨時講師躍升為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數學系教授,2018年獲得美國亞裔工程師學會終身成就獎。

此前,張益唐從來沒有真正被學術圈子認可,在餐館刷盤子、送外賣,以一個亞裔的身份奔走在異國他鄉,以21年的時間得到主流的肯定。

他現在依舊習慣於一個人關上門,在自己狹小的辦公室裡思考,同事和學生都已經習慣了他的這種習慣,只有等開門時才會來找他。黎曼猜想依舊是他研究的重點方向,張益唐四十多年的研究其實只發表了3篇論文,除了孿生素數,就是黎曼猜想,他一直渴求著突破。

當張益唐被人問及為什麼不回國發展時,他回應,國內的學術環境缺乏純粹的地方,要是早早回國,可能根本不會有所突破,甚至取得現今的成就。而在美國,他雖然做過一個打工的人,但能夠獨立,所以更加傾向於自由的美國,而再也不願回歸故土。

張益唐的這種行為很多國人都是不認可的狀態,畢竟有華羅庚、陳景潤等人珠玉在前,即使是在更艱苦的條件下,始終沒有放棄國家,更這是顯出張益唐的格格不入。而沒有了國家前期的栽培,張益唐確實可能達不到目前的高度。

一個寧願留在美國刷盤子的人,也不願意回到日益發展的祖國,我們沒有立場過度指摘張益唐,但不知道他有沒有過回頭的想法。現在國家綜合國力大大提升,各個領域的風氣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肯定會吸引到更多的學術型人才的停留。

相關焦點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分子,父親更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
  • 天才張益唐: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他現狀如何?
    本以為在人才濟濟的北京大學中,張益唐的才華,也就算不了什麼,沒想到,越是在人才環繞的環境中,張益唐的鬥志倒被激發的越高,他本來就對數字十分敏感,很多數學題目幾乎都不用想像,就能夠迎刃而解,因此,數學對於他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極為欣賞他,並極力推薦他與美國普度大學代數學家莫宗堅學習,在他順利拿到碩士畢業證同時也得到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為了接觸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張益唐最終決定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 那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怎樣?
    曾經一位中國教授就被人們誤會了。在人們的嘴裡,我聽到的是他寧可在美國餐廳給人端盤子都不肯回國做教授。實際上,他自己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隨著越來越多網民的傳揚,他的事情也就逐漸被定性了。此人名叫張益唐,是別人眼中的數學天才,出生在1955年。因為父母就都是知識分子,他從小受到的教育也都是超前的。
  • 他是中國的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北大做教授!
    然而,在我國卻有著一個「不一般」的人,明明是少見的數學天才,可是卻寧願留在美國做一個問人問津的服務生,也不願意回歸故土到大學裡做人人敬仰的教授,他到底在想什麼,現在怎樣了?這個「不一般」的數學天才名字叫做張益唐,在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富庶家庭,他的父親在大學裡做教授,而母親則在政府機關工作,出生就已經讓無數人羨慕不已,再加上他從小就天資過人,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的驕傲。
  • 29年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現今如何
    29年前就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他在困難的時候拒絕了回中國當教授的機會,而是選擇在美國打工,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張益唐從小就非常好學,1978年考進了北大,讀他喜歡的數學。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之後,又跟著潘承彪教授(數論專家)讀碩士,為他之後的數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讀完碩士就要讀博了,這一次張益唐依舊得到了貴人的幫助。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可最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我國居然會有同學願意留美洗盤子,也不願意回國來當教授。關鍵是這位拒絕回國的還是我國北大出身的數學天才,是不可多得的可貴人才。正因為這位數學天才的堅決拒絕,大家也把他稱之為我國最傲嬌的數學天才。如今,十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位選擇留美洗盤子的數學天才如今的現狀咋樣了?
  •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一直以來,憑藉著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水平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非常多,其中多數人在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將自己所學全部傾注於做過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然而其中也有部分人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咱們今天說的這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 張益唐:不願回國當教授,在美洗盤子遭質疑,20年後破解世界難題
    28年前,當時落魄美國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拒絕了北大校長丁石孫的誠摯邀請,說:「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明明在美國沒有工作,明明恩師誠摯邀請,他卻拒絕了,這不是分明把自己逼往絕境嗎?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張益唐這個名字雖然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天賦很好的數學天才。出生浙江的他在當初是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北大,在導師的推薦下還到了美國留學,並且成為一名留學畢業的博士。不過呢,因為和自己的導師有意見分歧,在美國留學畢業後,張益唐並沒有得到工作推薦的機會。
  • 數學家張益唐,曾在美國端盤子打工,遭受白眼,58歲攻克世紀難題
    他是北大才子,並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美國名校深造。在美國期間,他當過外賣小哥,當過收銀員,端過盤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了自己。他是數學界一個沉默了30年的風雲人物。上學期間,他的數學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連數學老師都稱他為神童。然而隨著十年特殊時期的到來,張益唐沒能進入大學學習。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北大數學系的高材生張益唐曾揚言說道:我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在北大當教授,他現在怎麼樣了?張益唐的成長1955年,上海市,張益唐出生於一個優越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給了他優質的基礎教育。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可是這一猜想自提出以來,就無人能夠證明,張益唐是第一個成功證明存在無數對孿生素數的人。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其父是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其母是機關幹部。他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於數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9歲便開始研究勾股定理,對所有的數學猜想充滿好奇,家裡的數學書籍他都翻了個遍。
  • 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天才,58歲破解世界難題,曾在美國刷碗不回國
    ——詹森 1973年,陳景潤先生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陳景潤也被認為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豐碑,而當年的他影響了無數人對數學的痴迷。北大數學系是中國最好的數學專業,在這裡的學子不只是學霸和天才,是學霸中的頂尖,天才中的天才,他們的研究普通人看來就是天書,連題目都聽不懂。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公開並表示不願回國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並表示不願回國總有那麼一種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默默無聞,只是專注於掃地,對於這期間的人來人往只是靜靜地看著,卻從來不被這些人來人往中的任何人注意到。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此外,他是北大天才,1985年北大本科畢業後,被國家公派出國,卻一去不歸,最後更是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他就是張益唐。一、23歲成為北大數學才子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他的父親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母親則在機關工作,過著讓人羨慕的童年生活。張益唐天資聰穎,從小就對數學情有獨鍾,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喜歡上了數學上的各種符號、公式,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寫寫算算。
  • 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
    也不敢想他對與數學的熱愛究竟是怎麼這麼始終如一的。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數學界的傳奇,就是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他的傳奇人生真的是讓人看完之後覺得自己好像又可以了,但是對於他的經歷很多人還是看法不一,有人說他是不愛國,有人說他是堅持自己的熱愛並沒有錯,那麼為什麼這麼受爭議,就跟著我的腳步一起來看一下:張益唐是在80年代從北京大學畢業,在90年代的時候選擇留學美國專攻自己熱愛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