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張益唐: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他現狀如何?

2020-12-01 二狗子侃歷史

「當你遇到困難時,如果嚇得兩腿發軟,一心想要逃跑,就真的會輸得很慘,相反,如果你敢於對困難說有種你就放馬過來,勇敢的面對,受到的傷害反而會減少,打架也好,生病也好,無論什麼事,畏畏縮縮的,就輸定了。」 ——伊坂幸太郎《再見,黑鳥》

我們祖國的近代史 ,是一部抗爭史,也是一部屈辱史,在那個令人疑惑的年代,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戰士,用盡了自己的心血,最終才造就了一般不不朽的英雄史詩,正是因為我們的歷史如此坎坷,回首當年的時候,我們才有更多的理由和權力去回味、去回顧那些曾經的屈辱,再來幾年今日的光榮。

少年勵精圖治

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市。

與其他家庭比起來,他的的確確算得上是幸運,因為他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家中雖然算不上是富裕,但是絕不貧窮,家中是小康家庭,由於父母本身接受過較高水平的文化素質修養,因此,張益唐的教育也一直是家庭教育的重心。

儘管當時所處的年代十分動亂,但是因為張益唐父母對於教育的重視,所以,他的功課是一點都要沒有落下。父母對於張益唐的教育十分的嚴苛,再加上張益唐的數學天賦極高,恢復高考後,張益唐立刻就去參加了考試,並且成功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

本以為在人才濟濟的北京大學中,張益唐的才華,也就算不了什麼,沒想到,越是在人才環繞的環境中,張益唐的鬥志倒被激發的越高,他本來就對數字十分敏感,很多數學題目幾乎都不用想像,就能夠迎刃而解,因此,數學對於他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即使在當時的北大數學系,他依舊是大名鼎鼎的尖子生,老師們都對他報以最殷切的期望,北大數學系的主任丁石孫還曾經斷言:「只要他願意,張益唐以後必定是國之棟梁!」

他的確也是個實打實的天才,在北大的學習生涯中,他十分輕鬆地從本科畢業後,又接二連三地考取了碩士的畢業證。與此同時,他也開始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往更高更遠的地方衝刺,而這個計劃顯然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去往美國留學。

在美國留學的兩年間,他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計劃。1939年,數學家雅克比提出了雅克比猜想,張益唐立即將攻克雅克比猜想當作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僅僅兩年時間,張益唐就成功將這個猜想攻克,雖然有導師莫宗堅指導的功勞在一邊輔助,但是他本人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也是無法否定的。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張益唐的前程已經十分明了,一定是繁花似錦的時候,意想不到的變故卻發生了——如此優秀的張益唐,卻因為和導師莫宗堅之間的爭執被針對,無法順利地拿到導師的推薦信,博士畢業生涯遙遙無期。

舉步維艱的生涯

在美國,對於每一個留學博士生來說,導師的推薦信,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和導師莫宗堅學術理念的不同,張益唐並未如願以償的拿到莫宗堅的推薦信,他在美國的留學生涯就像是不受到認可一般,變得更加的困難,因為在當時,一般情況下,導師都不會無故扣押學生的推薦信,如果扣押了,那麼一定是因為學生有什麼很嚴重的學術錯誤,但是張益唐卻因為私人恩怨,莫名其妙的被針對了。

他不是一個服軟的人,一方面,他開始為自己的畢業四處奔走,另外一方面,他繼續研究自己想要的數學理論。但是很快,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美國的消費水平實在是太高,本來是公費留學的他現在與導師決裂,那麼他的生活費應該從哪裡來呢?

沒有辦法,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張益唐開始四處打工,但是沒有人願意任用一個看似瘦弱的華人留學生,他只好放棄自己博士生的身份,去美國的一間餐館刷盤子來勉強賺取一點點錢財。

周圍人紛紛為他惋惜,當年張益唐在北大的恩師聽說此事,高薪邀請他回到北大擔任數學系 的教授,但是張益唐卻拒絕了,他認為,自己在美國的研究生涯還未結束,即使在美國刷盤子也要繼續研究下去。

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才會使得這個高材生寧願到美國刷盤子洗碗,也不願意繼續回到中國擔任教授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在張益唐的理念中,數學研究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然而在這種環境和時代背景下,美國無疑是更加適合做數學研究的環境。

好在張益唐的堅持很快就看到了效果,在2013年,張益唐順利在孿生素數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並且獲得了2014年數論獎。

至此張益唐的人生,終於迎來了全新的開始。

小結:

張益唐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這樣鮮花錦簇,高朋滿座的情況,完完全全是因為他自己有著一股精氣神,才能夠完成這樣的逆襲,年少時,他也曾經擁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天賦卓絕,老師看重,家長寄託,甚至於他的家庭環境和先天環境,都是得天獨厚的,這樣的情況下,他卻沒有感到驕傲和自滿,反而在學習的路上一路狂奔,朝著自己的理想一去不返,這是很難得的事情。

另一方面,即使在他人生的低谷期,他也沒有受到回國后豐厚酬勞的誘惑,而去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和生涯,而是選擇始終堅定地站在學術理論這邊,為了自己的數學事業而去奮鬥終生,即使代價是從未受過委屈的他要獨自在異國他鄉漂泊,即使代價是要花上比之前多上幾乎一倍的時間才能夠拿到那張博士證書,也在所不惜。

相關焦點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國內外的天差地別1955年,張益唐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高知人士,家庭教育非常良好。小時候的張益唐就表現出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張益唐順利考入北大的數學系。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分子,父親更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極為欣賞他,並極力推薦他與美國普度大學代數學家莫宗堅學習,在他順利拿到碩士畢業證同時也得到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為了接觸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張益唐最終決定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 那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怎樣?
    曾經一位中國教授就被人們誤會了。在人們的嘴裡,我聽到的是他寧可在美國餐廳給人端盤子都不肯回國做教授。實際上,他自己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隨著越來越多網民的傳揚,他的事情也就逐漸被定性了。此人名叫張益唐,是別人眼中的數學天才,出生在1955年。因為父母就都是知識分子,他從小受到的教育也都是超前的。
  • 他是中國的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北大做教授!
    然而,在我國卻有著一個「不一般」的人,明明是少見的數學天才,可是卻寧願留在美國做一個問人問津的服務生,也不願意回歸故土到大學裡做人人敬仰的教授,他到底在想什麼,現在怎樣了?這個「不一般」的數學天才名字叫做張益唐,在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富庶家庭,他的父親在大學裡做教授,而母親則在政府機關工作,出生就已經讓無數人羨慕不已,再加上他從小就天資過人,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的驕傲。
  • 29年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現今如何
    29年前就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他在困難的時候拒絕了回中國當教授的機會,而是選擇在美國打工,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張益唐從小就非常好學,1978年考進了北大,讀他喜歡的數學。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之後,又跟著潘承彪教授(數論專家)讀碩士,為他之後的數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讀完碩士就要讀博了,這一次張益唐依舊得到了貴人的幫助。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可最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我國居然會有同學願意留美洗盤子,也不願意回國來當教授。關鍵是這位拒絕回國的還是我國北大出身的數學天才,是不可多得的可貴人才。正因為這位數學天才的堅決拒絕,大家也把他稱之為我國最傲嬌的數學天才。如今,十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位選擇留美洗盤子的數學天才如今的現狀咋樣了?
  •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一直以來,憑藉著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水平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非常多,其中多數人在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將自己所學全部傾注於做過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然而其中也有部分人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咱們今天說的這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 張益唐:不願回國當教授,在美洗盤子遭質疑,20年後破解世界難題
    28年前,當時落魄美國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拒絕了北大校長丁石孫的誠摯邀請,說:「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明明在美國沒有工作,明明恩師誠摯邀請,他卻拒絕了,這不是分明把自己逼往絕境嗎?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張益唐這個名字雖然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天賦很好的數學天才。出生浙江的他在當初是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北大,在導師的推薦下還到了美國留學,並且成為一名留學畢業的博士。不過呢,因為和自己的導師有意見分歧,在美國留學畢業後,張益唐並沒有得到工作推薦的機會。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北大數學系的高材生張益唐曾揚言說道:我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在北大當教授,他現在怎麼樣了?張益唐的成長1955年,上海市,張益唐出生於一個優越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給了他優質的基礎教育。
  • 數學家張益唐,曾在美國端盤子打工,遭受白眼,58歲攻克世紀難題
    他是北大才子,並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美國名校深造。在美國期間,他當過外賣小哥,當過收銀員,端過盤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了自己。他是數學界一個沉默了30年的風雲人物。後來他又在北京大學繼續攻讀了碩士,順利地完成了碩士所有的課程,獲得了北京大學碩士學位。當時北京大學的校長認為,應該培養一批對祖國有用的實用型人才。後來就想到了張益唐,希望他可以繼續去美國深造。張益唐答應了,去世界名校讀書,而且是公費,何樂而不為呢。1985年張益唐踏上了去往美國求學的徵程。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可是這一猜想自提出以來,就無人能夠證明,張益唐是第一個成功證明存在無數對孿生素數的人。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其父是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其母是機關幹部。他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於數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9歲便開始研究勾股定理,對所有的數學猜想充滿好奇,家裡的數學書籍他都翻了個遍。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公開並表示不願回國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並表示不願回國總有那麼一種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默默無聞,只是專注於掃地,對於這期間的人來人往只是靜靜地看著,卻從來不被這些人來人往中的任何人注意到。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然而,在取得這一重大突破後,他卻語出驚人,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還好沒留在中國,不然不可能取得這一巨大成就,被網友們斥為「白眼狼」。此外,他是北大天才,1985年北大本科畢業後,被國家公派出國,卻一去不歸,最後更是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他就是張益唐。
  • 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天才,58歲破解世界難題,曾在美國刷碗不回國
    ——詹森 1973年,陳景潤先生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陳景潤也被認為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豐碑,而當年的他影響了無數人對數學的痴迷。北大數學系是中國最好的數學專業,在這裡的學子不只是學霸和天才,是學霸中的頂尖,天才中的天才,他們的研究普通人看來就是天書,連題目都聽不懂。
  • 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他的人生也因此改變了方向,但他在採訪中說過的一句話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憤怒,他說還好他不在中國,如果在中國的話可能拿不到這樣的成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天才張益唐。後來北大老師聽說了他的事情,就邀請他去北大當教授,如果是個正常人的話肯定會接受這個工作,畢竟這對他來說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但張益唐拒絕了北大老師的邀請,他說自己想繼續留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