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張益唐,曾在美國端盤子打工,遭受白眼,58歲攻克世紀難題

2020-12-05 左岸楓史

他是北大才子,並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美國名校深造。在美國期間,他當過外賣小哥,當過收銀員,端過盤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了自己。

他是數學界一個沉默了30年的風雲人物。2013年,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強烈推薦出版後,突破了一個世紀難題,讓他聲名大振,可是這個代價實在太大

為數學而生

1955年張益唐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從小張益唐就跟別人不同,別人作業寫完之後,就會出去玩,要麼就是去遊樂園,要麼就是去跟別的小朋友一起捉迷藏,打籃球等等。可是張益唐卻沒有別的興趣愛好,他只對數學特別感興趣。

9歲的時候張益唐就開始研究勾股定理。上學期間,他的數學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連數學老師都稱他為神童。然而隨著十年特殊時期的到來,張益唐沒能進入大學學習。

張益唐十分傷心,因為他知道,他只有考到中國最頂尖的大學北京大學去學習,才能知道更多的關於數學的知識,也只有在北京大學,才能有更廣闊的天地,讓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讓自己展翅飛翔

為了離夢想更進一步,張益唐去北京建築工地當了一名工人,在當工人期間,張益唐跟平時一樣,一有閒暇時間就回去研究數學。似乎張益唐是為了數學而生的,工友們都說他很無聊,是個書痴

赴美國求學之路

後來恢復高考,張益唐參加了此次的高考。第一次,張益唐沒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第二次,張益唐以優秀的成績考到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大學期間,張益唐的數學突飛猛進,也展現了自己在數學方面的天賦,成為了數學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才子。

易建聯曾說過:真正的天賦是你有多少熱愛和付出,還有堅持。後來他又在北京大學繼續攻讀了碩士,順利地完成了碩士所有的課程,獲得了北京大學碩士學位。當時北京大學的校長認為,應該培養一批對祖國有用的實用型人才。後來就想到了張益唐,希望他可以繼續去美國深造。

張益唐答應了,去世界名校讀書,而且是公費,何樂而不為呢。1985年張益唐踏上了去往美國求學的徵程。他來到了世界頂尖的學府——普度大學,這所學校是世界名校,培養出了無數的人才。我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火箭專家梁思禮、熱能工程專家王補宣,都是從這裡畢業。

凡事都沒有一帆風順,讓張益唐萬萬沒想到,他原本可以在更高的舞臺展現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和理想,可卻因為這次的美國求學誤了他整整30年

張益唐在美國讀博士讀了七年。在讀博士期間,張益唐論文觀點跟當時他導師的觀點有著明顯的不同,慢慢地跟導師的關係也是越來越遠。一股腦做學問的人,並不擅長人際關係。後來他還指出導師的研究有問題,這也讓兩個人的關係惡化到了極點。

張益唐當時並沒有想太多,有問題就指出來,一心撲在學術研究上,撲在論文上,根本沒有考慮其他因素。導師因為張益唐的這個舉動丟掉了面子,為了懲戒張益唐,他把張益唐的畢業論文壓了六年才通過,並且在畢業的時候並沒有給他寫介紹信。

張益唐的推遲畢業間接說明,人際關係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是不可跨越的一個過程。

有志者事竟成

在美國沒有介紹信,畢業證就是一張廢紙,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即將到不惑之年的張益唐,為了能夠在美國生存下去,不得不找一份零工維持生計。他先是找到了一家快餐店,在這裡面當收銀員,端過盤子,後來又送過外賣。

雖然是跟自己的專業毫不相關的工作,但是總比淪落街頭要好。即使是這樣張益唐仍然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太想要證明自己了。

北京大學的校長在得知他在美國給人家打工這個消息後,非常地痛心。後來打電話希望他可以回到北京大學任教。面對校長的邀請,張益唐拒絕了,因為他要為自己爭一口氣。為了這一口氣,他在美國遭受了無數的白眼,甚至連服務員都看不起他,說這麼大年紀了還異想天開。

苦心人天不負,58歲的張益唐向權威期刊《數學年刊》投稿,後來被《數學年刊》所推廣,張益唐的這篇論文、以最複雜的思路完成了張對孿生素數猜想的論證,突破了一個世紀難題,並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轟動了整個學術界

張益唐終於出了一口氣,為了這口氣張益唐隱忍了30年這一口氣代價實在太大,原本可以風光無限的他,卻在美國受盡了辛酸和折磨,這種痛苦或許只有張益唐知道

讓過去成為過去

成名後的張益唐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中被問到,關於美國的這段不得志的經歷。張益唐回答記者:"過去的事,不想再談了,錯也好對也罷。既然都已經發生了,那只能勇敢地面對。"

後來張益唐被聘請為新罕布夏大學數學系正教授,還獲得了數學界的好幾個獎。

對於很多人來說,張益唐雖然最後勝利了,可是他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就這樣給浪費了。張益唐的這種決心和態度也讓無數的人敬佩不已。

現如今節奏越來越快,各種攀比心理,讓一心撲在學術上的人是少之又少。張益唐的這種精神也成為了那些搞學術研究者的精神食糧。正是有了無數的學術研究者,他們默默地為了這個國家在做著屬於自己的貢獻,才有了今日之中國。

相關焦點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他叫張益唐,當時他已經58歲了,他一篇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便突破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他一鳴驚人。孿生素數被認為是數論史上的經典難題,也是諸多著名數學猜想之一。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提出了數學史上著名的23個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孿生素數猜想就是希爾伯特提出的第八個問題中的一部分。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極為欣賞他,並極力推薦他與美國普度大學代數學家莫宗堅學習,在他順利拿到碩士畢業證同時也得到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為了接觸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張益唐最終決定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北大數學系的高材生張益唐曾揚言說道:我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在北大當教授,他現在怎麼樣了?張益唐的成長1955年,上海市,張益唐出生於一個優越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從小給了他優質的基礎教育。
  • 張益唐:北大才子餐館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慶幸自己身在美國
    美籍華人科學家張益唐老先生他在58歲的時候破解了數學領域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面對鮮花和掌聲,面對如潮的好評,張先生在接受華文知名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要是在中國,怎麼會取得這麼大成就"。5歲就能熟練背出100多個國家的首都所在地,6歲就能背出中國全部朝代的年號和皇帝名字。7歲就看完了《西遊記》、《三國志》、《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原著。可是他的童年又是非常不幸的,1959年的運動中,他的家庭沒有倖免,遭受了難以想像的沉重打擊。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國內外的天差地別1955年,張益唐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高知人士,家庭教育非常良好。小時候的張益唐就表現出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張益唐順利考入北大的數學系。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張益唐的論文是建立在導師莫宗堅的部分研究成果之上,然而莫宗堅的成果被其他數學家找到漏洞,存在沒有經過證明的內容。 這樣也就導致張益唐的論文存在不可信度,攻克雅可比猜想自然也就「站不住」。 張益唐的導師莫宗堅聲稱自己的研究沒有問題,反而是張益唐的論文存在十幾處漏洞。
  • 張益唐:北大學神淪落到美國刷碗,受盡侮辱,58歲卻破解百年難題
    2013年,一個58歲的中年男子突然從默默無聞變得舉世聞名。張益唐,一個旅美工作的普通數學家講師,突破了困擾人類將近100多年的世界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從成就來說,張益唐甚至直接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1+2)的陳景潤。
  • 數學天才張益唐,卻在美國刷碗7年,沉寂21年,58歲破解世界難題
    這個名字叫張益唐,那個時候他已經58歲。1985年夏天,美國名校普渡大學的代數專家莫宗堅受邀來訪北大,丁石孫認為如果張益唐送出國進行深造將來一定在數學領域大有可為,所以他在第一時間推薦張益唐跟隨莫宗堅前往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
  • 北大傳奇天才,在美國街頭刷盤子,蟄伏30年,58歲攻克世界性難題
    01一篇論文,從零走向世界曾經在世界數學界裡,張益唐就像是一個零的存在,幾乎無人知曉。但自從他在《數學年刊》上投稿了一篇論文後,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張益唐的論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他通過嚴謹細密的論證,得出了有無數對相鄰素數的存在,而它們的差相差不超過7000萬,這一結論正正突破了困擾數學界近兩個世紀的難題——孿生素數猜想。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輟學後的張益唐並沒有把數學落下,在父母的指導下潛心鑽研,甚至把哥德巴赫猜想這種難題拿出來研究,初中還沒上完的他,就已經掌握了高中階段的數學水平,最終於1978年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進入北京大學後,張益唐非常珍惜這一次學習的機會,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在北京大學數學系,與之肩並肩的都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但張益唐的成績仍舊拔尖。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此外,他是北大天才,1985年北大本科畢業後,被國家公派出國,卻一去不歸,最後更是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他就是張益唐。在大四的時候,張益唐選擇了較為深奧的數論作為他的專業方向,本科畢業後,他又順利留校,師從我國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開始學習解析數論,這段經歷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天才張益唐: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他現狀如何?
    1939年,數學家雅克比提出了雅克比猜想,張益唐立即將攻克雅克比猜想當作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僅僅兩年時間,張益唐就成功將這個猜想攻克,雖然有導師莫宗堅指導的功勞在一邊輔助,但是他本人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也是無法否定的。
  • 那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怎樣?
    在人們的嘴裡,我聽到的是他寧可在美國餐廳給人端盤子都不肯回國做教授。實際上,他自己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隨著越來越多網民的傳揚,他的事情也就逐漸被定性了。此人名叫張益唐,是別人眼中的數學天才,出生在1955年。因為父母就都是知識分子,他從小受到的教育也都是超前的。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個乖孩子,在老師的眼中,他的是一個三好學生。
  • 他靠快餐店餬口,花20年攻克數學難題,58歲一篇文章震動數學界!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大器晚成的天才,他就是數學家張益唐,在58歲的時候憑藉一篇文章震動了數學界,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靠著在快餐店打工餬口,花了20年的時間攻克數學難題,最後一鳴驚人,向世界證明了自己。
  • 張益唐:不願回國當教授,在美洗盤子遭質疑,20年後破解世界難題
    28年前,當時落魄美國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拒絕了北大校長丁石孫的誠摯邀請,說:「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明明在美國沒有工作,明明恩師誠摯邀請,他卻拒絕了,這不是分明把自己逼往絕境嗎?
  • 攻克世界數學難題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已有新方向
    中新網10月1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北京大學北美校友大會14日舉行,作為北京大學校友,四年前榮獲麥克阿瑟獎(MacArther Award)的美國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受邀參加。美國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受邀參加2018北京大學北美校友大會。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從小超愛讀書,考入北大赴美國  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受家庭影響,他從小就愛學習,喜歡看各種書籍,並且還是屬於過目不忘類型的,完全就是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在張益唐6歲的時候,別人問他中國古代史上哪個朝代是哪個皇帝,他都能對答如流。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另外,美國人只認成果,不管你的身份。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 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後,出國深造卻淪落街頭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
    我國也有一位數學天才,畢業於北京大學,但是後來卻淪落街頭刷碗,又在58歲攻克一難題聞名於世界。可謂是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啊,這個人就是張益唐。張益唐青年時期正處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階段。我們也知道文化大革命讓很多知青被迫下鄉,知識分子也總是不被人們所重視。
  • 29年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現今如何
    29年前就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他在困難的時候拒絕了回中國當教授的機會,而是選擇在美國打工,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張益唐張益唐,1955年出生,父母因為工作的原因住在北京,而他一直在上海和外婆一起,在他13歲的時候也跟著去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