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後,出國深造卻淪落街頭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

2020-12-05 無風卻起念

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是無數的心酸與堅持堆積起來的。我國也有一位數學天才,畢業於北京大學,但是後來卻淪落街頭刷碗,又在58歲攻克一難題聞名於世界。可謂是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啊,這個人就是張益唐。

張益唐青年時期正處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階段。我們也知道文化大革命讓很多知青被迫下鄉,知識分子也總是不被人們所重視。也就是處於這樣一個時期,張益唐憑藉著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從沒放棄過自己的學業,在不能去學校上學的情況下,邊在田地裡幹活,邊自己學習有關數學的相關知識,不浪費任何一寸光陰。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等到了高考恢復的日子,張益唐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地考上了北京大學。在大學的張益唐更是專心研究數學,並繼續攻讀碩士學位。順利拿到碩士學位的張益唐通過老師的介紹,打算出國繼續研讀博士學位。

來到美國的張益唐,考上了美國普渡大學,而且跟隨著莫宗堅學習。莫宗堅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在代數幾何、交換代數等領域有著深入的了解。

但由於張益唐的數學天賦和他努力勤奮的態度,他在自己的畢業論文裡面引用了自己老師莫宗堅的理論,但是等他準備發表論文的時候,莫宗堅的這個理論竟然被人們發現是錯誤的,也就是說,張益唐辛辛苦苦寫出來的論文全作廢了,這也讓他們之間的師生感情變得有點尷尬。

但是張益唐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張益唐的這個對學術嚴謹的態度,他沒有把自己的論文發表在權威期刊,這讓他失去了在美國當教授的機會。此後,張益唐的人生也開始進入了低谷,他只能在美國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打各種兼職過日子。

一個博士學位的大學生,竟然淪落到要做服務生的地步,這一路走來別說有多少的嘲笑了,張益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不被任何人待見。

這些苦楚張益唐都堅持了下來,而且一直也沒有放棄對數學的研究,終於賞識他的人出現了,並幫助他擺脫了困境。在畢業多年後,張益唐的校友唐樸祁找到了他,並且還請求張益唐幫助自己解決一個有關於網絡設計的題目,張益唐竟然只花了7天的時間就成功解決了。這也讓唐樸祁對他刮目相看。

看到張益唐的處境,唐樸祁認為不能就這樣埋沒了天才,於是他推薦張益唐到新罕布夏大學做了一名講師。雖然這幫助了張益唐有了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但還是有些「大材小用」了。張益唐一直在數學界默默無聞地生存著,很多人都不曾認識過他。

也許是大器晚成吧,張益唐在自己的58歲的人生旅程中迎來了轉機,他在《數學年刊》發表了的一篇稿子,頓時轟動了整個數學界。後來張益唐更是平度青雲,獲得了很多數學獎項。

參考資料:《張益唐:孤獨的數學家—新聞—科學網》、《傑出華人數學家張益唐:我成功的三個「秘訣」》

相關焦點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數學天才張益唐,卻在美國刷碗7年,沉寂21年,58歲破解世界難題
    這個名字叫張益唐,那個時候他已經58歲。那時,時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丁石孫早對張益唐欣賞已久,他認為張益唐是一個數學天才,當時張益唐的領域是數論,丁石孫認為代數幾何更具前景,就讓張益唐改為研究代數幾何。1985年夏天,美國名校普渡大學的代數專家莫宗堅受邀來訪北大,丁石孫認為如果張益唐送出國進行深造將來一定在數學領域大有可為,所以他在第一時間推薦張益唐跟隨莫宗堅前往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
  • 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天才,58歲破解世界難題,曾在美國刷碗不回國
    ——詹森 1973年,陳景潤先生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陳景潤也被認為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豐碑,而當年的他影響了無數人對數學的痴迷。北大數學系是中國最好的數學專業,在這裡的學子不只是學霸和天才,是學霸中的頂尖,天才中的天才,他們的研究普通人看來就是天書,連題目都聽不懂。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張益唐:北大才子餐館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慶幸自己身在美國
    美籍華人科學家張益唐老先生他在58歲的時候破解了數學領域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面對鮮花和掌聲,面對如潮的好評,張先生在接受華文知名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要是在中國,怎麼會取得這麼大成就"。北大畢業後,後來的北大校長、時任北大數學系主任的丁石孫,對他非常欣賞。國家政策放開後,丁石孫不由分說推薦他去美國跟著導師莫宗堅留學。不久之後,張益唐拿到了公費名額,遠渡重洋踏上美利堅國土,到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他叫張益唐,當時他已經58歲了,他一篇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便突破了世紀難題「孿生素數猜想」,他一鳴驚人。孿生素數被認為是數論史上的經典難題,也是諸多著名數學猜想之一。在1900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提出了數學史上著名的23個重要數學難題和猜想。孿生素數猜想就是希爾伯特提出的第八個問題中的一部分。
  • 北大傳奇天才海外深造一蹶不振,20年後震驚了全世界
    原標題:北大傳奇天才去美國深造,竟在海外一蹶不振,淪落20多年!如今的他卻因這件事震驚了全世界! 他天賦過人,記憶力超群,他曾是北大的傳奇天才,為專門培養他,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可這個天之驕子,卻在美國從此一蹶不振,淪落到四處蹭飯,送外賣、端盤子……而30年後的今天,他卻用一件事,就轟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出國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已經形成新潮流了,根據清華大學的數據統計來看,清華大學每年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一,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學選擇的最終國家就是美國。對於出國留學這個話題的討論,大家向來比較敏感,因為有一位同學選擇留美,那麼就意味著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份建設力量。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數學家張益唐,曾在美國端盤子打工,遭受白眼,58歲攻克世紀難題
    他是北大才子,並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美國名校深造。在美國期間,他當過外賣小哥,當過收銀員,端過盤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了自己。他是數學界一個沉默了30年的風雲人物。2013年,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強烈推薦出版後,突破了一個世紀難題,讓他聲名大振,可是這個代價實在太大。為數學而生1955年張益唐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
  • 張益唐:北大學神淪落到美國刷碗,受盡侮辱,58歲卻破解百年難題
    2013年,一個58歲的中年男子突然從默默無聞變得舉世聞名。張益唐,一個旅美工作的普通數學家講師,突破了困擾人類將近100多年的世界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從成就來說,張益唐甚至直接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1+2)的陳景潤。
  • 他靠快餐店餬口,花20年攻克數學難題,58歲一篇文章震動數學界!
    在大家的腦海之中,天才是什麼樣子的呢?相信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大器晚成的天才,他就是數學家張益唐,在58歲的時候憑藉一篇文章震動了數學界,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靠著在快餐店打工餬口,花了20年的時間攻克數學難題,最後一鳴驚人,向世界證明了自己。
  • 北大傳奇天才,在美國街頭刷盤子,蟄伏30年,58歲攻克世界性難題
    01一篇論文,從零走向世界曾經在世界數學界裡,張益唐就像是一個零的存在,幾乎無人知曉。但自從他在《數學年刊》上投稿了一篇論文後,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張益唐的論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他通過嚴謹細密的論證,得出了有無數對相鄰素數的存在,而它們的差相差不超過7000萬,這一結論正正突破了困擾數學界近兩個世紀的難題——孿生素數猜想。
  • 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
    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個被打的數學大神,為什麼印象深刻?因為他真的是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到我們都難以想像的地步。也不敢想他對與數學的熱愛究竟是怎麼這麼始終如一的。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
  • 中國天才淪落美國20年!一朝震驚世界!
    中國天才淪落美國20年!一朝震驚世界!, 為專門培養他, 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 可這個天之驕子, 卻在美國從此一蹶不振, 淪落到四處蹭飯,送外賣、端盤子 …… 而30年後的今天,他卻用一件事, 就轟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 北大的數學天才,曾經贏過舒爾茨,而後者在31歲就獲得了菲爾茨獎
    北大數院,基本代表我國數學最高的水準,這裡有無數的天才,我國數學黃金一代的張偉、惲之瑋、許晨陽等等均出生於北大數院。而其中有一位天才,其天賦甚至要比他的師兄們還要強很多,他連續參加兩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均斬獲金牌,其中一次是以42分的滿分拿到金牌。他就是柳智宇。
  • 那年數學奧賽:北大才子戰勝德國天才,14年後他倆如何了?
    那一屆國際數學奧賽大賽,入選中國隊的柳智宇,與舒爾茨第一次有了交點;在各國精英雲集的賽場上,柳智宇不負眾望地進入決賽,他的對手正是備受矚目的德國天才舒爾茨,就這一次相遇,舒爾茨嘗到了失敗的滋味,柳智宇奪得金牌,而舒爾茨只能獲得銀牌,在這次大賽裡準北大才子戰勝了德國天才。就這樣奪冠的柳智宇,回國後被保送北大,開啟新的歷程。
  • 他是北大的數學天才,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為何不願意回國?
    這個世界上一直存在著默默探索科學世界的人物,他們不被渾濁的娛樂世界所侵擾,也並不關心外界與科學無關的事件,只專注於自己研究的領域,像是遺世而獨立的世外仙人。在數學領域就有那麼一個人一直孜孜不倦地攻克數學難題,至今都不用智能機也不用微信,僅用郵箱來和外界進行信息交流。
  • 北大的4位數學天才生,畢業後在美國至今未歸
    許晨陽:在1999年被保送至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在北京大學碩士畢業後,前往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之後再一次去往美國麻省理工研讀博士後,被稱為大師兄的他在2012年回國任教,被寄予厚望的許晨陽,原本以為他能留在中國發展,卻沒有想到2018年許晨陽再次出國,進入麻省理工任教,至今留在美國。
  • 7年了,贏了清華,獲丘成桐數學競賽6塊金牌的北大天才,如今怎樣
    在北大這所中國頂尖學府,曾走出過無數優秀的人才,如鄧稼先、錢三強、楊振寧等都是北大畢業。尤其是北大的數學科學學院,一直是個奇蹟存在的地方,也是天才、怪才匯集的地方。在這裡齊聚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學尖子和幾乎所有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得主,例如:惲之瑋、張偉、許晨陽、朱歆文等,現在已經是數學界非常出色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