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天才,58歲破解世界難題,曾在美國刷碗不回國

2020-12-07 騰訊網

巨大的作品不是靠力氣,而是靠堅持來實現的。——詹森

1973年,陳景潤先生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陳景潤也被認為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豐碑,而當年的他影響了無數人對數學的痴迷。北大數學系是中國最好的數學專業,在這裡的學子不只是學霸和天才,是學霸中的頂尖,天才中的天才,他們的研究普通人看來就是天書,連題目都聽不懂。1978年,上海考生張益唐考進了北大數學系,他也是因為被陳景潤的事跡所吸引,來到了這裡,並且痴迷一生。

提到搞研究,很多人會想到美劇《生活大爆炸》裡面的人,有點呆呆的,生活能力和智商水平完全不是一個水平,很多時候還脫離常識,但是對研究卻是情有獨鍾。不過張益唐不是這樣的,在學習上他是學神,是在北大數學系這樣的地方,還可以比第二名分數高很多的人,對數字過目不忘,輕鬆記下班裡所有人的生日,給每個人發慶祝生日的郵件。在生活中,他喜歡文學,喜歡音樂,看NBA比賽,還擅長演講,雖然是上海人,一斤二鍋頭下肚對他沒有任何影響,他是個恣意飛揚的人,活得瀟灑通透有痴迷自己的研究。

受丁石孫老師的影響,他放棄數論改為攻讀代數幾何,讀研的時候研究解析數論,他對數學的敏感讓他在此領域頗有成績。1985年夏天,美國代數專家莫宗堅受邀來訪北大,張益唐被推薦去美國深造。

來到美國兩年的時間就交出了關於雅可比猜想的論文,當時引起巨大轟動,但是有人發現他的論文大量引用莫宗堅的理論,而且有很多錯誤,而莫宗堅則稱是自己的理論沒有錯誤,是他發現了張益唐論文的錯誤,雙方各持己見,導致張益唐七年才博士畢業,而且沒有拿到導師的推薦信,在美國這代表著這個人學術不端或者人品有問題,所以張益唐的生活過得很糟糕,在餐館裡當收銀員,端盤子刷碗,住在地下室最後只能住在車裡,這樣的日子過了七年。其實當時丁石孫教授已經成為了北大的校長,曾經想讓張益唐回北大當老師,可是被他拒絕了,他一定要證明自己。

後來在同為北大校友的唐樸祁的幫助下,他成為了大學的臨時講師,雖然薪水不高還有很重的授課任務,但是他可以安穩下來繼續他的數學研究。2013年58歲的張益唐的名字再次響遍數學界,第一次成功證明弱版本的孿生素數猜想,張益唐成為素數研究的奠基石。證明了自己的張益唐得到了數學界的認可,張益唐也從一個講師成為了終身教授,2018年還獲得了終身成就獎,諸多榮譽加身,他也沒有沉浸其中,而且一直致力於黎曼猜想,他的研究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後,出國深造卻淪落街頭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
    我國也有一位數學天才,畢業於北京大學,但是後來卻淪落街頭刷碗,又在58歲攻克一難題聞名於世界。可謂是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啊,這個人就是張益唐。張益唐青年時期正處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階段。我們也知道文化大革命讓很多知青被迫下鄉,知識分子也總是不被人們所重視。
  • 數學天才張益唐,卻在美國刷碗7年,沉寂21年,58歲破解世界難題
    2013年5月,一個陌生的名字震驚了整個數學界,在不依賴未經證明推論的前提下,他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第一次成功證明弱版本的孿生素數猜想,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重要問題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這個名字叫張益唐,那個時候他已經58歲。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另外,美國人只認成果,不管你的身份。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 張益唐:北大才子餐館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慶幸自己身在美國
    美籍華人科學家張益唐老先生他在58歲的時候破解了數學領域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面對鮮花和掌聲,面對如潮的好評,張先生在接受華文知名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我要是在中國,怎麼會取得這麼大成就"。可是這一切並沒有改變他好學的天性,8歲那年過春節,外婆給他零花錢之後,他不買零食也不買玩具,而是買了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書中提到了幾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而書中最後一段的內容是:"看來這些問題,只能讓未來的科學家來解答了,讀者同志們,努力吧。"
  • 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
    也不敢想他對與數學的熱愛究竟是怎麼這麼始終如一的。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並且想要得到一定的成就,但是事與願違,他因為和在美國學校的老師撕破臉,導致最後沒有人給他寫推薦信,找不到工作,在美國刷盤子刷碗。
  • 張益唐:北大學神淪落到美國刷碗,受盡侮辱,58歲卻破解百年難題
    2013年,一個58歲的中年男子突然從默默無聞變得舉世聞名。張益唐,一個旅美工作的普通數學家講師,突破了困擾人類將近100多年的世界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從成就來說,張益唐甚至直接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1+2)的陳景潤。
  • 中南大學「數學天才」:大三時破解世界數學難題,獲得獎金100萬
    天才不是天生的,天才的產生有的源於興趣,有的源於靈感,還有的,源於汗水和努力,但絕大多數的天才,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2010年,一名大三的學生破解了國際數學難題,讓很多人都難以置信。劉路,當時中南大學大三的學生,參加美國芝加哥數理邏輯學術會議時,破解了西塔潘的猜想——一個曾困擾了國際數學界十幾年的難解之題。
  • 14歲天才考上中科大,破世界難題拒美回國,打破錢學森之問
    大家都聽過這位科學家的名字,他就是錢學森,錢學森為我國原子彈的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為中國科技的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錢學森不僅在中國科技界有著卓越的貢獻,對中國教育的發展也有很大的貢獻。錢學森曾經針對中國的教育提出這樣的疑問,這個疑問被世人稱為錢學森之問。這個疑問就是為什麼中國這些年來培養不出來新一代的年輕人才?難道中國真的沒有新一代的年輕人才了嗎?
  • 中國15歲才女破解世界難題,成頂尖科學家,刷新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我國從來都不缺乏驚豔世人的天才人物。在現代,有越來越多的小神童天賦異稟,脫穎而出,但他們沒有因為資歷驕傲,而是繼續攀登,摘得科學的豐碩果實。有這樣一位才女,她在年僅15歲時,就破解了世界難題,一戰成名,成為了頂尖科學家,而她的研究成果也刷新了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 張益唐:不願回國當教授,在美洗盤子遭質疑,20年後破解世界難題
    28年前,當時落魄美國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拒絕了北大校長丁石孫的誠摯邀請,說:「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明明在美國沒有工作,明明恩師誠摯邀請,他卻拒絕了,這不是分明把自己逼往絕境嗎?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7年打工生涯張益唐對數學研究極為執著,並且致力於研究學術難題,導致他在美國四處碰壁,沒有一家研究機構願意錄用他。為了維持生計他在一家賽百味擔任會計,還要兼任服務員負責刷盤子,他還結識了在中餐廳做招待的妻子。在這期間他仍然沒有放棄數學研究,利用閒暇時間他常去肯塔基大學圖書館閱讀一些有關數論方面的圖書與期刊。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中國天才科學家攻克百年世界難題:美國綠卡算什麼,我要回國
    中國面對美國霸權行為迅速做出相關反應,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此舉無疑讓世界很多國家欽佩,昔日那個「東方雄獅」已經崛起,大家看到中國力量的強大。這個過程離不開科研工作者努力,各行各業科學家為新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在大環境下,很多學子為了提高知識水平,選擇出國留學。有一部分人為了榮華富貴,選擇留在海外,不過大部分人身懷愛國思想,為新中國建設做出貢獻。
  • 58歲破解世界難題,張益唐:我要是在中國,絕不會取得這麼大成就
    但是在某些科學家眼裡面,自己出身的國度卻成為了自己的禁忌,一生都不想要再提起,甚至還要不堪的言論來羞辱生養自己的國度。張益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在58歲的時候破解了數學上的一個世界難題,卻在接收員媒體採訪的時候,說出了「我要是在中國,絕不會取得這麼大成就」這樣的話,似乎他的一切成就,都是因為他不在中國才取得的一樣。對於這樣的言論,大家會怎麼看呢?
  • 中國天才科學家攻克百年世界難題:美國綠卡算什麼,我要回國
    引言中國面對美國霸權行為迅速做出相關反應,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此舉無疑讓世界很多國家欽佩,昔日那個「東方雄獅」已經崛起,大家看到中國力量的強大。這個過程離不開科研工作者努力,各行各業科學家為新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在大環境下,很多學子為了提高知識水平,選擇出國留學。
  • 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破格成985教授
    導語: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就破格成985教授在很多人眼中,世界級難題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能解出世界級難題的人,一般都是從小天賦異稟,是眾人眼中的佼佼者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才子,他從小跟同齡人一樣,並沒有展現出超同齡人的智慧,但是他卻是我國的數學天才,大三就能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就破格成985教授,他就是劉路。聽到劉路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他。
  • 中國數學天才,大三破解世界級難題,22歲破格成中國最年輕正教授
    而今天要說的這個數學天才,年僅22歲就破解了世界性數學難題,他的成就讓世界矚目,他的名字叫劉路。熱愛執著劉路出生於湖南省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上過大學的高知分子,良好的家庭環境培養了他閱讀的愛好。當同學有數學難題請教他時,發現他的思路與其他人不一樣,因為他會找出更簡單的方法來推算和解釋數學題。迎難而上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然避免不了遇到一些深奧的數學難題,有的人望而卻步,有的選擇半途而廢,但總有那樣逆天的人選擇迎難而上,並且對數學發展產生了天翻地覆的影響。
  • 數學家張益唐,曾在美國端盤子打工,遭受白眼,58歲攻克世紀難題
    2013年,一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被數學界最高期刊《數學年刊》強烈推薦出版後,突破了一個世紀難題,讓他聲名大振,可是這個代價實在太大。為數學而生1955年張益唐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可是張益唐卻沒有別的興趣愛好,他只對數學特別感興趣。9歲的時候張益唐就開始研究勾股定理。上學期間,他的數學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連數學老師都稱他為神童。然而隨著十年特殊時期的到來,張益唐沒能進入大學學習。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2013年5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突然轟動了整個數學界,他在世界數學界最負聲譽的《數學年刊》上發表了研究文章,證明了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是存在的,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全世界無人能實質推動的數論重大難題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成為了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核心人物,59歲成功獲得世界級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