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2020-12-05 君不見教育

「不積矽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志者以有恆,善於積累為貴。的確,無論做什麼事,持之以恆最為可貴,做學問更是如此,不僅需要勤奮專一,鍥而不捨,孜孜不倦的恆心,還要能吃苦,耐得住孤寂,如此方能成就一番事業。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

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分子,父親更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得益於父母良好的基因遺傳以及家庭知識氛圍的薰陶,張益唐從小就喜歡讀讀寫寫,父母也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當發現張益唐對數學頗感興趣時,父母就決定挖掘他數學方面的潛力,專門請老到家裡來教他數學方面的知識。

後來,因為趕上了特殊時期,張益唐被迫停課了。輟學後的張益唐並沒有把數學落下,在父母的指導下潛心鑽研,甚至把哥德巴赫猜想這種難題拿出來研究,初中還沒上完的他,就已經掌握了高中階段的數學水平,最終於1978年考上了北京大學數學系。

進入北京大學後,張益唐非常珍惜這一次學習的機會,一門心思撲在學習上。在北京大學數學系,與之肩並肩的都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但張益唐的成績仍舊拔尖。本科順利畢業後,由於表現突出,張益唐又得到了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的親自指導,在他的門下攻讀碩士學位,並於1985年取得碩士學位。

當時,張益唐的表現深得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欣賞,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把他推薦到代數專家莫宗堅的門下學習,隨後作為公派留學生來到美國,進入到普渡大學繼續深造。讀博期間,張益唐對導師莫宗堅的雅克比猜想非常感興趣,他廢寢忘食、刻苦鑽研,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

在張益唐心裡,學術是一件神聖而嚴肅的事情,容不得半點的疏忽和錯漏,他曾說過:「學術研究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崇拜權威,發現問題要勇於挑戰傳統。」在研究雅克比猜想的過程中,他發現導師莫宗堅的理論所存在一些差錯,於是他本著學術嚴謹的宗旨,在博士論文中把這些錯誤一一列舉出來並加以修正。

然而這無疑是件讓導師很掃面子的事情,師生兩人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莫宗堅堅信自己的理論沒有錯,而張益唐也堅持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兩人相持不下。因此,莫宗堅遲遲沒有批准通過他的博士論文。

我們都知道,博士論文是需要經過導師的批准通過才可以畢業,否則畢不了業。本來1987年就寫完論文的張益唐,就這樣活生生被拖到了1992年才拿到博士證書,而且畢業之後莫宗堅還不肯給他寫推薦信。

哪怕你是一個博士畢業生,如果沒有導師的推薦信,想要找一份基本的學術工作是很難的,沒有導師推薦代表著你的學術論文是有問題的。因此,沒有推薦信的張益唐,在美國根本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只能靠打工維持生計,最艱苦的時候去到餐館當服務員、送外賣,曾經的數學天才淪落至此,令人嘆息。

後來,北大得知了他的情況後,誠心邀請他回國擔任教授,問他願不願意來,沒想到張益唐直接拒絕了。寧願在美國端盤子,幹著又髒又累的活,也不願意回國擔任教授,這個決定讓人難以理解,但在張益唐心裡,他只想留在美國安心鑽研他未完成的學術研究。

儘管在美國的日子並不好過,但他從未放棄過對數學的研究,多年來一直苦心鑽研,默默無聞。皇天不負有心人,張益唐終於在研究孿生素數這一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並證實了「孿生素數猜想」的正確性,讓這一著名的數學猜想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一時間,張益唐的名字在國際數學界人盡皆知。

此時張益唐已經58歲高齡了,他甘於平淡,深知藍圖不可一蹴而就,在學術領域裡潛心研究30多年,才終於有了重大的突破。不過,所有遲到的榮譽終於在這之後盡數回歸到他身上。2014,張益唐獲得了世界級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麥克阿瑟天才獎是表彰在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創造性人才,該獎項全球每年只評出20-25名傑出人才,足以見得張益唐在學術領域上的突出成就。

大器晚成的張益唐在獲獎時激動不已,但當時並沒有中國人為他感到驕傲,畢竟張益唐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成了美國人。而且在接受採訪時,他曾表示如果當時回國的話他可能就拿不到這個大獎了,這番話自然會引起國內網友的微詞。

2016年,張益唐接受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校長的邀請,擔任該校數學系終身教授。在獲得世界大獎後,張益唐才開始回國活動,2016年出席中國科學院大學擔任講師,2018年應邀參加了東南大學開展學術訪問,對學子們給予鼓勵以及寄予美好期待。

張益唐經常鼓勵國內的學子們,做學術就不要束縛自己的想像力,如果自己可以想,要放開去想。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把人生的挫折看得太重,不必患得患失。如果真的熱愛就要堅持到底。如今已經年過六旬的張益唐,依舊在自己的學識領域上孜孜以求,不斷鑽進,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持之以恆,必有收穫

相關焦點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那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怎樣?
    曾經一位中國教授就被人們誤會了。在人們的嘴裡,我聽到的是他寧可在美國餐廳給人端盤子都不肯回國做教授。實際上,他自己從來沒有明確表示過。隨著越來越多網民的傳揚,他的事情也就逐漸被定性了。此人名叫張益唐,是別人眼中的數學天才,出生在1955年。因為父母就都是知識分子,他從小受到的教育也都是超前的。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極為欣賞他,並極力推薦他與美國普度大學代數學家莫宗堅學習,在他順利拿到碩士畢業證同時也得到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為了接觸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張益唐最終決定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國內外的天差地別1955年,張益唐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高知人士,家庭教育非常良好。小時候的張益唐就表現出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張益唐順利考入北大的數學系。
  • 天才張益唐: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他現狀如何?
    即使在當時的北大數學系,他依舊是大名鼎鼎的尖子生,老師們都對他報以最殷切的期望,北大數學系的主任丁石孫還曾經斷言:「只要他願意,張益唐以後必定是國之棟梁!」他的確也是個實打實的天才,在北大的學習生涯中,他十分輕鬆地從本科畢業後,又接二連三地考取了碩士的畢業證。
  • 他是中國的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北大做教授!
    然而,在我國卻有著一個「不一般」的人,明明是少見的數學天才,可是卻寧願留在美國做一個問人問津的服務生,也不願意回歸故土到大學裡做人人敬仰的教授,他到底在想什麼,現在怎樣了?這個「不一般」的數學天才名字叫做張益唐,在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富庶家庭,他的父親在大學裡做教授,而母親則在政府機關工作,出生就已經讓無數人羨慕不已,再加上他從小就天資過人,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的驕傲。
  • 29年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現今如何
    29年前就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他在困難的時候拒絕了回中國當教授的機會,而是選擇在美國打工,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之後的六七年時間裡,張益唐一直找不到什麼體面的工作,只能在當地的餐館當服務生給人端盤子以及打一些其他零工。丁石孫聽到情況後聯繫他,想讓他回國到北大當個教授,但這一提議被張益唐否決了。張益唐成功後曾接受採訪時說起過這一問題:國內的環境不能讓我心無旁騖的研究數學,如果回了中國可能就沒辦法有今天的成就了。
  • 張益唐:不願回國當教授,在美洗盤子遭質疑,20年後破解世界難題
    28年前,當時落魄美國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拒絕了北大校長丁石孫的誠摯邀請,說:「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明明在美國沒有工作,明明恩師誠摯邀請,他卻拒絕了,這不是分明把自己逼往絕境嗎?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出國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已經形成新潮流了,根據清華大學的數據統計來看,清華大學每年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一,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學選擇的最終國家就是美國。對於出國留學這個話題的討論,大家向來比較敏感,因為有一位同學選擇留美,那麼就意味著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份建設力量。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今正處於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時,一個優秀的留學生背棄祖國定居國外,我國就會少一個辛苦多年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 北大數學系的高材生張益唐曾揚言說道:我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在北大當教授,他現在怎麼樣了?
  • 數學家張益唐,曾在美國端盤子打工,遭受白眼,58歲攻克世紀難題
    他是北大才子,並以優異的成績被保送到美國名校深造。在美國期間,他當過外賣小哥,當過收銀員,端過盤子。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證明了自己。他是數學界一個沉默了30年的風雲人物。即將到不惑之年的張益唐,為了能夠在美國生存下去,不得不找一份零工維持生計。他先是找到了一家快餐店,在這裡面當收銀員,端過盤子,後來又送過外賣。雖然是跟自己的專業毫不相關的工作,但是總比淪落街頭要好。即使是這樣張益唐仍然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太想要證明自己了。
  •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一直以來,憑藉著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水平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非常多,其中多數人在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將自己所學全部傾注於做過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然而其中也有部分人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咱們今天說的這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張益唐這個名字雖然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天賦很好的數學天才。出生浙江的他在當初是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北大,在導師的推薦下還到了美國留學,並且成為一名留學畢業的博士。不過呢,因為和自己的導師有意見分歧,在美國留學畢業後,張益唐並沒有得到工作推薦的機會。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可是這一猜想自提出以來,就無人能夠證明,張益唐是第一個成功證明存在無數對孿生素數的人。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其父是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其母是機關幹部。他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於數學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9歲便開始研究勾股定理,對所有的數學猜想充滿好奇,家裡的數學書籍他都翻了個遍。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此外,他是北大天才,1985年北大本科畢業後,被國家公派出國,卻一去不歸,最後更是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他就是張益唐。於是在丁石孫的推薦下,張益唐作為了公派自費生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最開始,張益唐在美國普渡大學的博士生涯異常順利,他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博士論文。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因為張益唐在論文中引用了許多導師的理論,結果有一個由莫宗堅證明的引理後來被他認為不一定正確,這對師徒之間的關係開始變得微妙。
  • 他是北大畢業的才子,曾諸多不順飽受欺凌,如今擔任美國教授
    隨後,時任北大校長的丁石孫先生推薦他繼續在國外深造,他也不負眾望,順利考上了美國普渡大學,師從華裔數學教授莫宗堅。但是據教授回憶,張益唐最終因為對自己的論文不滿意而放棄了發表。那是張益唐最難熬的一年,洗碗謀生,飽受欺凌。然而在張益唐曾經的數學系主任丁石孫,力邀他回到北大工作時,張益唐並未答應。
  • 中國培養出來的數學天才,58歲破解世界難題,曾在美國刷碗不回國
    北大數學系是中國最好的數學專業,在這裡的學子不只是學霸和天才,是學霸中的頂尖,天才中的天才,他們的研究普通人看來就是天書,連題目都聽不懂。1978年,上海考生張益唐考進了北大數學系,他也是因為被陳景潤的事跡所吸引,來到了這裡,並且痴迷一生。
  •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公開並表示不願回國
    他是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功成名就加入美籍,並表示不願回國總有那麼一種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默默無聞,只是專注於掃地,對於這期間的人來人往只是靜靜地看著,卻從來不被這些人來人往中的任何人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