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2020-11-26 騰訊網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王勃

自古以來,年少成名的人不在少數,而大器晚成的人也比比皆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些名人,如蘇洵、吳承恩、屈原和齊白石都算得上是大器晚成,少年不得志沒有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只要內心足夠堅定,朝著一個目標不斷前進,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五六十年代中國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向我們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大器晚成,

他在59歲的時候破解了困擾數學界多年的"孿生素數猜想",他的發現震驚了數學界,他也因此獲得了世界級大獎。他的人生也因此改變了方向,但他在採訪中說過的一句話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憤怒,他說還好他不在中國,如果在中國的話可能拿不到這樣的成就,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天才張益唐。

年少經歷頗多波折,考入北京大學

張益唐出生在一個很不錯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教授,母親是一位公職人員。從小生活在優越的家庭環境中,小時候的他好動又聰穎,是別人眼裡的天才兒童。他四歲的時候就能背出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首都,對數字敏感的他聽一遍就能記下別人的電話號碼。父母看出了在數學方面的天賦,就請老師專門教他數學。

但那個時候正趕上社會動蕩不安,高考也被取消了,張益唐一時失去了方向。母親由於工作的原因帶著他四處奔走,十幾歲的張益唐也輟學在家。但在家裡的他並沒有閒著,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就學完了初中的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渴望知識的他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學完中學課程後他開始自學高中課程。

張益唐的母親當時其實有點反對他學習,因為那個年代已經取消了各種考試,就算張益唐能學完所有課程,他也參加不了高考,這樣是找不到出路的。母親本來已經給他找好了工廠,讓他去廠裡工作掙錢,但倔強的張益唐沒有接受母親的意見,他始終覺得讀書是他最好的選擇,母親無奈只好隨他去了。

幸運的是張益唐二十來歲的時候國家恢復了高考,這時已經學完所有高中課程的張益唐參加了高考。而且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後來他被北京大學數學系錄取,正式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員。

北大遇恩師,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北京大學的張益唐表現異常出色,不僅是在學習方面,他還曾擔任學生會主席,參加學校的各種表演活動。在大學的張益唐一時風光無限,他在數學上的獨特天賦讓所有同學羨慕不已。而且張益唐能一口氣說上全班所有同學的出生日期,那個時候沒有任何通訊工具,因為他是班長,曾經登記過每個同學的出生日期,只看了一遍他就能全部記住,這更是讓所有同學對他欽佩不已。

有一次美國華裔數學教授莫宗堅來北京大學參加學術交流,北大的校長覺得張益唐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學生,如果他能跟著莫宗堅學習的話肯定會大有成就。莫宗堅見到張益唐後也覺得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帶在身邊的話會給自己的學術研究帶來很大幫助。但是張益唐覺得出國留學的費用太貴了,有一點猶豫。北大校長就想了很多辦法給他申請了公費留學,張益唐這才同意去美國留學。

來到美國的張益唐幫了莫宗堅很多忙,在學術研究上也頗有成就,僅僅兩年的時間張益唐就完成了博士畢業論文。如果正常畢業的話他就能留在美國當教授,這是他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張益唐在寫博士畢業論文的時候引用了很多數學名人的理論,他在論文中寫到了莫宗堅的一個理論,他後來證實這個理論存在很大的問題,很有可能是錯的。

而這讓他的導師莫宗堅心裡很不舒服,兩人之間也出現了罅隙。

因為這件事莫宗堅一直沒有同意讓張益唐畢業,大家都知道博士畢業是需要經過導師的允許的,如果導師不允許的話就畢不了業。張益唐的博士生涯也因此拖了七年之久,雖然拿到了畢業證,但莫宗堅一直沒有給他寫推薦信。沒有推薦信的話沒有哪個學校會收留他,因為沒有推薦信的博士一般被認為是在學術上有問題的博士生。張益唐因此一直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就這樣拖了好多年。

涅槃多年,一朝成名

找不到工作的張益唐每天為生活忙忙碌碌,做著各種臨時工。後來北大老師聽說了他的事情,就邀請他去北大當教授,如果是個正常人的話肯定會接受這個工作,畢竟這對他來說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但張益唐拒絕了北大老師的邀請,他說自己想繼續留在美國。

有個北大的校友看他生活落魄,就讓他來自己在美國開的餐廳打工,這樣起碼可以餬口。張益唐在餐廳做過服務員,洗過碗,有時候沒地方住,還幾度流浪街頭。什麼事他都幹過,但就算是過著這樣的生活他也不願回國當教授。在30年期間張益唐沒有放棄自己對數學的研究,他一邊努力生活一邊做研究,直到58歲的時候證實了"孿生素數猜想"的正確性,一時之間他聲名鵲起。

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採用的方法是最難的,但他的思路非常清晰。成名後的他成了美國一所大學的數學教授,這也算是圓了他的夢想。一年後,59歲的張益唐獲得了世界級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但成名後的他並沒有讓中國人為他感到驕傲,因為他曾說如果在中國的話他可能拿不到這個大獎。而當時在他遇到困難時幫助他的都是北大的老師同學,成名後又公然貶低中國,這讓人多人感到氣憤。

後來張益唐又說如今的中國已經發展的很好了,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他也在想有機會的話要來中國發展。他的這一番話讓更多的中國人感到反感,當時認為中國不夠先進,就算在美國當服務員也不來中國,如今中國強大了就想著來中國發展。這樣的人不免讓人覺得寒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心繫祖國,能為祖國做出一些貢獻,而不是想著等祖國強大了再回來享受生活。

如今的張益唐依然在美國加州大學當教授,他說這個社會就應該尊重個人意志,他所選擇的地方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對於自己曾說過想來中國發展的話隻字不提,他自己也看到了中國人對他的評價。後來當這件事情傳開後,張益唐又在一次採訪中換了一個說法,他稱中國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好,自己也在考慮是否要回國發展。

不知道對於張益唐教授要回國發展,你是否支持呢?

相關焦點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2013年5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突然轟動了整個數學界,他在世界數學界最負聲譽的《數學年刊》上發表了研究文章,證明了無窮多差小於7000萬的素數對是存在的,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全世界無人能實質推動的數論重大難題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成為了破解數學領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孿生素數猜想」的核心人物,59歲成功獲得世界級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
  • 公費生張益唐:在獲得大獎後,他們說他們不能把這個大獎放在中國
    眾所周知,現在許多高材生選擇到國外發展,歷史上的一些數學家向我們展示了大器晚成,例如張益唐是什麼樣的大器晚成數學家,他在59歲時成名,破解並證實了孿生素數的猜想,震驚了數學界世界。巧合的是,一位美國教授來北大進行學術交流時,看中了張益唐,於是北大校長自費申請出國留學,並讓張益唐同意去美國留學。由於他傑出的數學天賦,他在他的導師論文中發現了錯誤,這樣的發現最終導致了張益唐和他的導師之間的代溝。
  • 中國數學家大器晚成,58歲當上美國教授,獲獎後聲稱還好不在中國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年少有為,還有不少人都是大器晚成,直到五六十歲甚至不惑之年才獲得成就。數學家張益唐就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五十八歲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美國當上了教授,五十九歲才斬獲世界大獎被大家熟知,然而他的說話方式卻讓無數國人感到憤怒,對他的成就並不認可。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得益於豐富的教育資源,張益唐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學霸」,他從9歲開始接觸大學數學的專業知識。老師們篤信他一定會成為大數學家,因為他的數學天賦確實令人羨慕嫉妒。後來,張益唐考上了北京大學。在號稱「全國最難」的北大數學系,張益唐的成績一枝獨秀,遠遠超過第二名,同學們封他為「學神」。就連北大當年的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教授都對他青睞有加。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中國科學報》的採訪中這樣回答。早年求學經歷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高知,優越的家庭條件為他創造了學習研究的環境。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
  • 張益唐: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北大教書,58歲突破世紀難題
    張益唐在北大讀書期間非常突出,他不但是1978級公認的數學學習尖子,他還做過學生會主席,具有演講天才,喜歡文學、音樂。當時北大崇拜他的女生甚多。198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北大畢業,隨後他又跟隨著名數論專家潘承彪在北大讀了3年的碩士。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一、張益唐的傳奇人生 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七十年代考進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
  • 張益唐:北大才子餐館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慶幸自己身在美國
    張先生說出這樣的話實在叫人費解,難道他的成長曆程跟中國無關,跟他北大畢業的經歷也無關嗎?難道中國的土壤裡就沒有出過偉大的數學家,難道中國會阻礙你成功的道路?事實到底如何,讓我們循著張益唐老先生的人生軌跡,看看他都經歷了什麼,看看他為什麼會說出那樣的話。
  • 華裔數學家張益唐:逆境中的數學人生
    2016年,張益唐接受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校長的邀請,開始在該校數學系任教至今。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父母在北京工作,13歲前與外婆在上海生活。1978年,張益唐考入北大數學系,本科四年接受系統嚴格的數學訓練,1982年本科畢業後師從著名數論專家潘承彪教授攻讀碩士學位,進一步打下了非常紮實的數論基礎。
  • 「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受聘北大 稱被求知慾支配一生
    讓他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有位同學年輕氣盛,覺得微積分那些數學知識沒什麼可學的,沈燮昌老師當即出了一道數學題讓那位同學做,該同學並沒有解答出來。沈燮昌老師藉此告訴該同學,做學問還是要紮實一點、謙虛一點。北大嚴謹的學風深深影響了張益唐。本科畢業後,他繼續在北大攻讀碩士研究生,跟著潘承彪教授研究解析數論。
  •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
    為此有不少國內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學到更好的知識,也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只不過這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國外留學一方面個人身份問題是關鍵,能否有機會展現自己能力也成為重中之重。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張益唐這個名字雖然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天賦很好的數學天才。
  • 華裔數學天才連獲美國大獎,感言:若在中國發展就取不到如此成就
    但如果這個孩子在海外讀完博後,不僅跑去當了餐廳服務員洗餐盤,還背宗忘祖,那讓那些支持他撫養他的人得是有多心痛啊,今天就讓我們來說說數學天才張益唐。搜搜張益唐可以看到他信息欄寫的是美籍華人數學家,原籍在中國上海,父親是一位電氣工程教授,不過張益唐卻沒有繼承父親的老路,而是選擇了數學這門在當時既冷門、又不好發展的學科。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
    整理|袁小華聚 焦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美國數學會(AMS) 官網11月10日公布,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所作出的貢獻。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可最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我國居然會有同學願意留美洗盤子,也不願意回國來當教授。關鍵是這位拒絕回國的還是我國北大出身的數學天才,是不可多得的可貴人才。正因為這位數學天才的堅決拒絕,大家也把他稱之為我國最傲嬌的數學天才。如今,十幾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這位選擇留美洗盤子的數學天才如今的現狀咋樣了?
  • 隱士張益唐
    每年他都會給幾個同學發電郵,寫去問候。後來他有了大名氣,有人就說:張益唐對數字的這種敏感和記憶,真是天賦。他出國留學,算是國家公派自費。1984年,美國普渡大學的莫宗堅教授造訪北京大學,想邀請幾名學生出國深造。丁石孫推薦了張益唐,他那時還是數學系的研究生,畢業後本可能留校任教。丁石孫是著名的數學家,也是北大校長。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動態
    整理|袁小華 聚 焦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美國數學會(AMS) 官網11月10日公布,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本科順利畢業後,由於表現突出,張益唐又得到了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的親自指導,在他的門下攻讀碩士學位,並於1985年取得碩士學位。當時,張益唐的表現深得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欣賞,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把他推薦到代數專家莫宗堅的門下學習,隨後作為公派留學生來到美國,進入到普渡大學繼續深造。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