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家大器晚成,58歲當上美國教授,獲獎後聲稱還好不在中國

2020-12-05 隔壁Lao老陳

正如我國詩人王勃的詩句中所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年少有為,還有不少人都是大器晚成,直到五六十歲甚至不惑之年才獲得成就。

數學家張益唐就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五十八歲才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在美國當上了教授,五十九歲才斬獲世界大獎被大家熟知,然而他的說話方式卻讓無數國人感到憤怒,對他的成就並不認可。

年少時的國內學習生涯

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三口之家,父親是教授,母親也是公職人員,家庭條件相對優越,父母從小就給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張益唐從小就被評價是天才兒童,對數學極為敏感,看過的電話號碼基本上都可做到過目不忘。張益唐的父母看到他從小就有數學方面的天賦,因此也是特意找了數學名師對他進行悉心的培養。

張益唐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好,但是由於生不逢時,那個年代的社會極為動蕩,高考也因此取消。由於母親的東奔西走,張益唐不得不輟學在家,但是對學習的熱愛讓他沒有放棄,而是選擇自己在家中看書,自學了初中和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的教材,自學成才。

這一舉動遭到了母親的反對,雖然張益唐的母親認為學習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她更希望張益唐可以去工廠打工掙錢補貼家用,畢竟現在高考已經取消了,整日的沉浸在書海中並沒有什麼用處沒用,如果想學習可以業餘時間看看書。但是張益達並沒有聽從母親的勸導,而是一門心思的撲在學習上。

幸運的是,在張益達二十歲的時候國家恢復了高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長期學習的張益達順利考上了北京大學。並且在校期間表現優異,不僅學習成績很好,其他活動也樣樣不差。張益達憑藉著自己的人格魅力順利當上了班長,對同學十分照顧,能夠記得住每一位同學的出生日期。不僅如此,他還當上了學生會主席,優秀程度可見一斑。

奔赴美國大器晚成

張益唐在北京大學順利度過了自己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習階段。在北京大學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美籍華裔的臺灣數學名師莫宗堅教授前來訪問。莫宗堅教授十分看好張益唐,認為他一定會獲得不俗的成就,因此想帶他去美國進行學習。但是張益唐卻認為留學的費用過高,學校為了打消張益唐學習和生活上的顧慮,批准了他公費留學從此張益唐開始了在美國的讀博之路。

初到美國的張益唐由於人生地不熟,很多地方都受到了導師的照顧,兩人關係十分要好。但是後期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張益唐在寫論文時引用了導師研究的結論,並且因此發現了導師研究的錯誤。莫宗堅作為一名老教授不接受這樣的質疑,師徒二人也因此產生了間隙。在讀期間莫宗堅對張益唐百般刁難,讓他無法順利畢業。

原本只需要三年的博士學制,張益唐竟然讀了七年之久。並且根據學校的規定,博士生一旦超過七年依舊無法畢業將再也不能畢業。同學校的老師看到這一畫面不忍心,因此幾個數學系的老師聯合評審了張益唐的論文,認為他的研究雖然有一些問題,但是都是引用導師的部分存在問題,其他地方並無不妥,整體論文水平很高,因此也批准了張益達畢業

張益唐的博士讀了七年才勉強畢業,並且畢業之後導師莫宗堅遲遲不給他寫推薦信。在國外學術圈,導師不寫推薦信將被看做是人品或者學術上面有問題,因此張益唐也遲遲找不到工作張益唐就這樣為生活奔波了多年,北大的老師看到這一畫面想要讓他回國研究,但是他卻拒絕了北大的邀請,不願回國。曾經北大的校友收留他在餐廳打工,然而幾年過去了他依舊無地可住、四處流浪。

張益達就這樣在美國蹉跎了三十年,但是他從不曾放棄自己的學術研究,直到五十八歲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正確性,並且整個證明思路清晰,得到了學術界的一致認可。五十八歲的他終於大器晚成,被學術圈所接受,順利成為美國大學的教授,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並且在次年五十九歲時又獲得了世界級的大獎麥克阿瑟天才獎,張益達終於得到了來之不易的認可。

得不到國人的認可

大器晚成的張益唐即使得到了學術圈的認可當上了教授,也獲得了世界級別的大獎,卻始終得不到國人認可。因為當初在他落魄的時候北大老師邀請他回國他拒絕了。成功後有記者採訪時,他甚至又說如果是在國內進行研究會無法專心,也無法獲獎,只有在國外的學術環境才造就了現在的他。這番言論讓許多國人都感到不滿。

許多人都對他這樣公然貶低國家感到氣憤和心寒,當初培養他成才的是國內的教育,在他落魄時願意接受他的是北京大學,在他沒有工作時願意幫助他的也都是國內的校友,如今他卻公然貶低國家,簡直就是忘恩負義的行為。

與錢學森等許多愛國科學家在國家困難的時候奔赴回來不同的是,張益唐是國家困難時選擇出走,如今強盛又聲稱有機會的話想回國發展,這種行為令人寒心。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著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張益唐卻沒有做到。因此許多人都對他十分不滿,公開批判他。而身居國外的張益唐也看到了國人對他的評價,改口不提回國的事情,轉而說是否回國還在考慮當中。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許張益唐的人生理想就是在美國成為一名大學教授,經過他多年來的不斷努力也確實實現了這個理想。關於每個人的理想、目標還有行為方式,我們都沒有資格去評價,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管好自己,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不斷努力我們還要選擇性的學習張益唐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不畏年齡的壓力,一直努力奮鬥下去,直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相關焦點

  • 北大公派留學的張益唐:59歲的他獲世界大獎後,聲稱幸好不在中國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王勃 自古以來,年少成名的人不在少數,而大器晚成的人也比比皆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些名人,如蘇洵、吳承恩、屈原和齊白石都算得上是大器晚成,少年不得志沒有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只要內心足夠堅定,朝著一個目標不斷前進,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 祖籍上海的華裔天才數學家:24歲成美國名校教授,31歲獲菲爾茲獎
    有這麼一位華裔,他24歲被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聘為正教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正教授,31歲獲得了菲爾茲獎。這個傳奇的數學天才,名字叫陶哲軒。然而,菲爾茲獎於1936年首次頒發,截止2018年,世界上也只有60位數學家獲得。
  • 數學天才北大畢業後,出國深造卻淪落街頭刷碗,58歲攻克世界難題
    我國也有一位數學天才,畢業於北京大學,但是後來卻淪落街頭刷碗,又在58歲攻克一難題聞名於世界。可謂是人生經歷跌宕起伏啊,這個人就是張益唐。張益唐青年時期正處於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階段。我們也知道文化大革命讓很多知青被迫下鄉,知識分子也總是不被人們所重視。
  • 中國著名數學家、四川師範大學丁協平教授去世,享年82歲
    1月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師範大學獲悉,中國著名數學家、四川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丁協平於1月4日晚19時許因病離世,享年82歲。 丁協平教授簡介: 1961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數學系。
  • 公費生張益唐:在獲得大獎後,他們說他們不能把這個大獎放在中國
    眾所周知,現在許多高材生選擇到國外發展,歷史上的一些數學家向我們展示了大器晚成,例如張益唐是什麼樣的大器晚成數學家,他在59歲時成名,破解並證實了孿生素數的猜想,震驚了數學界世界。巧合的是,一位美國教授來北大進行學術交流時,看中了張益唐,於是北大校長自費申請出國留學,並讓張益唐同意去美國留學。由於他傑出的數學天賦,他在他的導師論文中發現了錯誤,這樣的發現最終導致了張益唐和他的導師之間的代溝。
  • 59歲獲世界級大獎,張益唐:還好我不在中國,不然取不到這個成就
    然而,在取得這一重大突破後,他卻語出驚人,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還好沒留在中國,不然不可能取得這一巨大成就,被網友們斥為「白眼狼」。此外,他是北大天才,1985年北大本科畢業後,被國家公派出國,卻一去不歸,最後更是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做教授!他就是張益唐。
  • 張益唐:北大學神淪落到美國刷碗,受盡侮辱,58歲卻破解百年難題
    2013年,一個58歲的中年男子突然從默默無聞變得舉世聞名。張益唐,一個旅美工作的普通數學家講師,突破了困擾人類將近100多年的世界難題——「孿生素數猜想」。從成就來說,張益唐甚至直接超越了破解哥德巴赫定理(1+2)的陳景潤。
  • 他靠快餐店餬口,花20年攻克數學難題,58歲一篇文章震動數學界!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大器晚成的天才,他就是數學家張益唐,在58歲的時候憑藉一篇文章震動了數學界,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靠著在快餐店打工餬口,花了20年的時間攻克數學難題,最後一鳴驚人,向世界證明了自己。
  • 35歲美國華人數學家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8月6日,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
  • 58歲成頂級數學家,張益唐揚言:要是我回中國,絕不會取得成就!
    眾所周知,上海市在建國前就已經與國際接軌,當時的上海在教育上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得益於豐富的教育資源,張益唐一直都是別人眼中的「學霸」,他從9歲開始接觸大學數學的專業知識。老師們篤信他一定會成為大數學家,因為他的數學天賦確實令人羨慕嫉妒。後來,張益唐考上了北京大學。
  •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全世界60位獲獎,其中2位華裔數學家
    1966年,丘成桐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數學系,大學三年拿到學士學位,獲Stephen Salaff教授推薦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師從一代宗師陳省身。在伯克利讀書的第二年,陳省身教授就認為他的論文已足夠成為博士論文。當時,陳省身教授在送他的書上題字曰:餘生六十矣,薪傳有人,願共勉之。
  • 中國需要數學家
    從英法到德國再到美國,數學的接力棒握在誰手裡,誰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數學無國界,但數學家是有國界的。要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那中國需要數學家。陶哲軒的超常智力在他1歲時就已顯露出來,當其它幼兒還在蹣跚學步之時,他就已經開始自己閱讀書籍,並能打出書中一整頁的字了。「神童」陶哲軒5歲自學完了全部小學數學課程後,7歲就開始自學微積分。8歲正式進入高中,測了個SAT數學,以760分的高分驚豔世人(SAT即美國高考,數學滿分800分)。
  • 這位剛獲獎的中國80後數學家,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學霸!
    兩名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80後中國數學家惲之瑋、張偉,因為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 19歲打二戰,58歲發明電池陰極,他97歲拿諾獎
    現年97歲的古迪納夫,常常被稱作「鋰電池之父」,多年來被視為諾貝爾獎的有力競爭者。如今,他已超過去年獲得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時年96歲),成為獲獎時年齡最大的諾貝爾獎得主。在獲獎的3人中,古迪納夫作為這一領域的最大貢獻者,其人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本科順利畢業後,由於表現突出,張益唐又得到了著名數學家潘承彪教授的親自指導,在他的門下攻讀碩士學位,並於1985年取得碩士學位。當時,張益唐的表現深得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欣賞,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把他推薦到代數專家莫宗堅的門下學習,隨後作為公派留學生來到美國,進入到普渡大學繼續深造。
  • 中國傑出女數學家
    在這次年會上,她被推選為中國數學會評議會評議,後連任第二、三屆評議會評議。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了規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高揚芝出席了大會。她是這次到會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紀60年代,她被選為江蘇省數學會副理事長。  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徐瑞雲  徐瑞雲,1915年6月15日生於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讀書。
  • 華為有700位數學家?任正非被懟!對方是70歲的著名數學家丘成桐
    對方是70歲的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起因是任正非此前曾經透露過華為擁有700名數學家,而丘成桐質疑說這700名有多少是純理論數學家?最多只能稱為數學工程師,數學家應該研究純理論問題,離經濟和技術遠一點。其實,理論數學家和應用數學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何必文人相輕呢!若無這700多名數學家夜以繼日研究晶片,何來華為海思晶片今日的成就。
  • 這位剛獲獎的中國80後數學家,網友曾說:強到無法理解
    兩名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80後中國數學家惲之瑋、張偉,因為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2017年12月3日,科學領域第一巨獎——「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揭曉。
  • 35歲川籍數學家張偉摘取「華人菲爾茲獎」(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系教授張偉獲得晨興數學獎金獎。  35歲的金獎獲得者張偉是四川達州人,出生在大竹縣農村。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加上本次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  一個超生的農村娃,何以徵服世界名校且被委以終身教職,並被認為是中國數學的未來?
  • 中國女數學家的故事
    在這次年會上,她被推選為中國數學會評議會評議,後連任第二、三屆評議會評議。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了規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高揚芝出席了大會。她是這次到會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紀60年代,她被選為江蘇省數學會副理事長。  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徐瑞雲  徐瑞雲,1915年6月15日生於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