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成為學生出國的跳板?施一公4字作答,網友:很現實!

2020-12-05 小波談教育

清華成為學生出國的跳板?施一公用這4字作答,網友:很現實!

作為我國高校中的佼佼者,清華大學一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但是,根據最近的數據顯示,清華大學畢業生有80%會選擇出國留學,但在學成之後回國學生的比例還不到一半。

無數網民質疑清華大學是否已經成為學生出國甚至移民的「跳板」,才導致我國大量人才外流。清華大學前副校長施一公用4字作答:「安於享樂」。施一公教授為什麼這麼說呢?筆者認為有以下4點原因。

國外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以及科研環境

許多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有一部分是為了獲得所謂的國外美好生活,也有一部分他們所學習的專業在國內沒有更好的發展餘地,在國外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願景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許多學生最終選擇留在國外。

國外的科研環境也更加開放,具有開放共享的體系,可以獲取更加豐富的科研資源。而且其他的事少,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術上。

優良的物質條件

國內外薪酬待遇存在差距。我相信,那些為了有利的物質條件出國的學生,學成後很少會選擇回國。每個人都希望他們所做的努力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

在國外奮鬥的短短幾年中積累的財富很有可能比能在國內奮鬥十年獲得的財富多。這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每個人都嚮往著更幸福丶更富裕的生活,不是嗎?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社會環境更加寬鬆和自由

外國的社會環境更能容忍個體差異,不需要強迫自己進行改變以迎合社會的認可。生活壓力很小,沒有購房壓力,沒有人催促自己儘快結婚生子,也沒有人會爆料您的隱私。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中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人民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多年來,國內外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導致這種思維慣性的形成,而國外的「月亮」則相對較圓。儘管中國的生活水平有著日新月異地提高,但仍有很多人認為外國的月亮要比中國的月亮要「圓」,國內不如國外,這種思維已經傳給了我們這一代。

這4點原因是很現實的,這也表明名校的學生更傾向於利己主義。如今,國內外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去國外留學的學生是否回國的問題,不應該與「國家的生存」和「為國家服務」這兩個詞僅僅捆綁在一起,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僅僅是留學生的「個人選擇」罷了,所以我們也沒有任何必要譴責這些學成後留在國外的學生。

國內應該建立一個平臺,來保證歸國留學生能夠有著穩定的工作生活,並投資資金以吸引來自海外的高技能人才回到中國發展。

大家怎麼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清華成學生出國跳板,施一公四字回應,網友:真實
    在這幾所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們出國繼續深造的機率和實際的人數也比其他普通學校多。也說明了這些名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眼光比較長遠,擁有遠見卓識和超乎常人的勇氣。清華大學但是有很多學生出國留學後,卻並沒有學成回國,這些名校中,這樣的學生不在少數。
  • 81%清華出國留學生不回來了?施一公:我們的學生很現實
    2020年年初,代表我國教育最高水平的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則關於學生未來就業發展的報告,報告中顯示,從清華走出的留學生中,有81%的人在去往美國或者是其他發達國家之後,便選擇留在了那裡不再回來。而之後有人通過查閱相關數據發現,這並不是特例,早在很久以前,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就呈現出這樣的狀況了。
  • 創業者施一公-虎嗅網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年3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
  • 清華2020畢業生,出國留學熱度下降,藥學院找工作最難
    在2019年,清華總畢業人數是6965人,本科生為2971人,碩士為2527人,博士為1467人。 出國留學率 現在每次說起清北,網上有批人就會說,清華北大是給西方培養人才,所以這個出國率成了一個大家極為關注的指標。
  • 結構生物學界的「一公大師」
    結構生物學界的「一公大師」——記良師益友特別獎獲得者施一公老師研通社記者 孫蒙蒙2009年9月28日起,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3年,施一公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及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同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4月2日,施一公獲愛明諾夫獎,成為獲此獎項的第一位中國人。  一場學術講座中,他抱著雙臂、凝神靜聽,雙眼迅速掃描屏幕信息,大腦又一併在飛速運轉。
  • 施一公稱其現實,任正非早就給出了解決辦法
    施一公稱其現實,任正非早就給出了解決辦法 如今全球智能化腳步的加快,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科技的魅力,這也是各國之間硬實力的較量。要發展科技,除了需要巨額的資金之外,最離不開的自然是人才。所以我們也能看到我國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目的也就是為了培養出人才,好為國家的科技發展添磚加瓦。
  • 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施一公:我們的學生都很「聰明」
    2020年初,清華大學公布了一則數據:在清華出國留學的學生中,畢業選擇回國的人只有19%,也就是說有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國。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比例,據2019年清華公布的出國留學比例來看,2019年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的研究生佔比8.4%,本科生佔比24.6%。這也就是說,清華每培養5個學生,就有一個學生選擇了「逃離」中國。
  • 施一公:清華學生留學後大多都不回國,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
    最近留學生問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很多留學生使用國內的優質資源,在外留學後卻對祖國大放厥詞,甚至侮辱祖國和同胞,不少留學生直接留在了當地,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建設做貢獻,這一現象讓我們補而不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
  • 國內人才爭相赴美發展,他卻全職回國任教清華,連美國國籍都不要
    不可否認,現今確實有很多精英會因為國內物質條件不夠優越,或是自我追求與現實情況相衝突等原因,而選擇出國發展。但也有一部分人,他們自身相當有實力,但卻義無反顧地捨棄了國外的高薪待遇,堅定不移地回國搞建設,著實令人敬佩。原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施一公,就是這麼一個有著高尚情操的人。他本科畢業於清華,後深造於美國霍普斯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萬中無一的精英學霸。
  • 《最強大腦7》:施教授,在西湖大學最適合做學問
    施一公到底是什麼身份,他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什麼?這些在很多觀眾心裡是一個謎一樣,現在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施教授。施一公,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還是結構生物學家、主要從事細胞凋亡及膜蛋白兩個領域的研究,他又在2018年任西湖大學校長。
  • 施一公高考保送清華,一項舉動讓人佩服,創辦西湖大學卻飽受質疑
    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名校畢業的學生,往往會選擇留學甚至出國而沒有再回來,比如清華北大2所大學每年本科生出國的佔比很高,但後來經過統計再次回國的人卻寥寥無幾。進入到清華的施一公依然表現優秀,自己學習的為生物類學科在當時算是一個新鮮的專業,雖然有5年的學制,但施一公僅僅只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本科階段的就讀,此後作為清華的優秀畢業生,施一公遠赴美國留學,在這裡繼續保持著優秀。
  • 為何81%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施一公:中國的學生有一「通病」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有251.8萬人在國外學習,其中不乏清華、北大畢業生。在一定意義上說,出國留學消失了是件壞事,我們在教育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讓學生出國學習一些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也是件好事。而那些到國外深造的中國學生中,又有多少人願意學成回國?
  • 清華老師感慨自己孩子終將成為普通人,但是逃不掉圈子定律
    清華教授劉瑜在一次演講時說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本意是勸說家長們不要捲入教育的惡性競爭,要鼓勵孩子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幫他找到他所歡喜的事。
  • 清華顏寧、北大許晨陽,歸國人才再度出國,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學生在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出國深造。然而,每年留學歸國的碩士研究生人數僅佔當年出國留學人數的一半。多數留學生選擇留在國外,利用國外資源繼續進行學術研究。一部分留學生選擇學成之後回國,但是在歸國數年之後選擇再度出國,先是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後是北京大學許晨陽,國家太多青年人才已經流失,導致很多領域後繼乏力,只有幾位老教授還在苦苦支撐。顏寧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的一個小村莊,上世紀90年代,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村裡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之一。
  • 81%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給出答案
    有些人也許天生較為聰穎,加上汗水的澆灌,也許能考上清華北大,出國深造,成為稀缺的人才,也是一種奉獻與責任。職業無貴賤,每一個位置都可以發光發熱,且能力可慢慢積累,最大的區別是一個人的品質。品質決定著一個人的眼界、胸懷。就好比貪圖利益之人,他們所看見的,往往也就只有利益。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之人,他們心中往往想得更多的是該如何享受。
  • 清華女博士拜師「醜書大師」,網友:人是真的美,字也是真的醜
    清華書法女博士,書法界的清流蔡夢霞可謂是書法界的一股清流,名副其實的「書院派」,曾在中國美術學院進行專業學習,中央美院攻讀博士,清華美院攻讀博士後。按理說一路的學霸經歷,加上長期刻苦訓練,並且還是女孩子(這在書法家中可不常見),長相也十分漂亮,她的字體應該也是娟秀明麗、清新雋永。「顏值即正義」,人們常說人美歌甜。
  • 白巖松:別再關注985、211學生,要多關注「雙非」學生,原因現實
    白巖松:別再關注985、211的高才生,多關注「雙非」學生,原因現實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現如今大學生留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而很多985、211名校的大學生出國留學並非為了報效祖國,很多學生都留在國外就業,國家更應該關注那些雙非學生,他們才是祖國的基石」。
  • 清華求學的理想非學者而是從政改良醫德
    文/萬鴻霞施一公近日發布消息請辭清華副校長職務,保留清華教授一職,全心投入西湖大學籌備及教學事宜,並說,「腳踏兩隻船不是施一公的為人做法施一公施一公主要攻於細胞凋亡及膜蛋白兩個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在Smad對TGF-的調控機理、磷酸酶PP2A的結構生物學方面做出過有國際影響的工作
  • 復旦大學「劈腿」女博士生已出國?調查無結果,網友:等待需耐心
    09-04 15:49:28 來源: 小鮮育兒手記本 舉報   復旦大學「劈腿」女博士生已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