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施一公-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施一公反對科學家成為企業家,但他身上擁有不可忽視「創業者」痕跡。這個「創業者」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


他被外界形容是史上放棄國外待遇最多歸國的科學家。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


2014年3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評價,「施一公回國一舉將清華大學建成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


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的日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個。2018年,施一公離開親手締造的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開始了一場新的試煉。西湖大學成為他新的試煉場,他誓言要創建一所中國本土的,國際一流的大學。


今年9月,「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網友議論紛紛,其背後裹挾複雜的社會情緒,其中也包括質疑的聲音。事後教育部對此做出回應,稱「應該清醒認識到,中國高等教育整體實力與世界一流大學還有不小差距。」


而那個曾經揚言「5年內比肩清華大學」的西湖大學怎麼樣了? 


01


在國內,施一公常以批判者的姿態出現。他曾直言,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是出了大問題。他曾作為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他發現,清華70%至80%的高考狀元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連他自己最好的學生,他最想培養的學生都跟他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


但在國外,他是中國信譽的維護者。從他選擇放棄普林斯頓大學的身份,到全職回清華,再到全職做西湖大學校長。


施一公講過一個例子。2014年,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年會上領獎,晚宴時,與一位瑞典的知名教授聊天,談到中國的科技發展,對方不屑,施一公感到委屈、憤懣,當時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不管怎麼說,我們國家登月已經實現了,你們在哪兒?對方回敬了一句,讓他說不出話。對方說,「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


如今我們的GDP已經全球第二,但看技術革新和基礎研究的創新能力,排在20名開外。施一公認為外界所看到的指標現象,是由經濟實力決定的,不是科技實力決定的。中國的優勢是佔經濟體量的優勢。


他常反思:中國的大學,是因為沒有高新技術而沒有轉化成生產力,還是根本不存在這些高新技術?他的答案後者。他認為中國大學的基礎研究能力太差,不是缺乏轉化,是缺乏轉化的東西。


施一公推崇基礎研究,他曾說「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沒有好的基礎研究,一定不會有傑出的技術創新」。科研不應以應用為目的。


他回憶在國外的日子,只要有個成果,無論是多麼基礎的發明,只要有應用前景和轉化的可能,就會被公司盯上,他形容對方像緝毒犬一樣不停在聞,在看,在聽,非常敏感,不可能放棄一個有意義的發明。


西湖大學起步就是招博士研究生,定位是培養基礎研究的創新人才,不是培養「就業者」,而是培養學者,培養能夠擁有改變世界技能的人。


施一公認為,基礎研究是培養創新人才最好的方式。


02


施一公曾表示,希望西湖大學能像加州理工大學一樣「小而精」,不追求科研和教學人員的數量。他曾說,「美國的加州理工大學,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加起來不到300人,我們希望西湖大學在十年之內規模等同於加州理工大學。」


他早前發文表示:在中國建設一流大學最快的方法,就是從國外一流大學引進傑出人才。正所謂,「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之大,而在乎大師之大。


」他曾做過調研,以生命科學為例,2007年,美國34個州的研究型大學中,擔任生命科學學科的助理教授、副教授或者教授的華人有2600人,其中教授超過800人。這說明,中國在海外的人才資源是世界一流的。


2018年4月,西湖大學第一屆董事會選舉施一公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聘任許田、仇旻為西湖大學副校長。在當時許田和仇旻選擇全職加入西湖大學,在科學界還引起不小的震動。去年年底,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空缺了22個月的院長,迎來了世界著名科學家於洪濤就任。至此,西湖大學三大學院院長全部集結到位。


從左至右分別為理學院院長鄧力、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於洪濤、工學院院長楊陽


目前西湖大學90%以上是海外引進的人才,施一公來自普林斯頓,副校長許田來自耶魯大學仇旻來自瑞典皇家工學院。每一位PI(獨立實驗室負責人、博士生導師)都擁有不同的學術背景和文化氣質,這構成了西湖大學的獨特氣質,施一公希望各自都能在西湖大學找到可能,就像他給每位邀請者的郵件中寫道,「At Westlake University, sky is the limit.」


一流的人才背後需要相匹敵的巨大的資金支持。


去年,西湖大學發布了新年首次全球學術人才的招聘公告可管中窺豹。公告顯示,西湖大學將參照國際一流大學相應職位,根據具體情況,為入選者提供有國際競爭力的,能夠使其安心學術的協議薪酬和福利待遇。


除了找人,向全球選拔頂尖人才之外,找錢,面向社會尋求募捐,是施一公重要的工作。


西湖大學是一所民辦大學,沒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持,社會的募捐是西湖大學經費的主要來源。施一公曾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採訪時表示,籌備西湖大學初期,滿腦子都是錢,看網紅拍個照片被下載就能賺錢,這位科學家甚至羨慕起網紅的能耐。


如今西湖大學捐贈者背後有一串長長的名單,這些幾乎是施一公一個個拉來。他回憶第一次找企業家捐款時,開口要錢是不容易說出口的,當時講了一個半小時,講了西湖大學如何重要,對中國如何重要,對老百姓如何重要,唯獨沒有談到錢。最後還是對方開口,他才說出想讓對方給西湖大學捐贈一個億的想法。


施一公曾表示,除了對科學的熱愛,使命感是他參與籌辦西湖大學的最大動力。他曾撰文,「2001年,我和王曉東在趕赴北京開會的飛機上長談,他講了一句我永遠也忘不了的話,『一公,我們都欠中國至少15年的全職工作。』」這句平平淡淡的話引起他內心深處的共鳴,讓他心情很難平靜。「我們的小家富足了,可我們的同族同胞呢?」在他內心不斷追問。


03


毫無疑問,西湖大學的樣本,是像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高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學。已故的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曾表示:史丹福大學有傳統,學生出來創業,老師會投資。


史丹福大學的科技成果轉化碩果纍纍,甚至有聲音表示,斯坦福成就了矽谷。西湖大學想借鑑斯坦福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把學校變成科研項目最好的伯樂,最大限度地發掘科研成果的價值。


如今,距離西湖大學獲批成立2年8個月的時間,西湖大學的兩大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已經正式落地。


今年6月2日,西湖大學官方宣布,西湖生物醫藥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


今年,西湖大學第二家科技公司——西湖未來智造(杭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正式面世。11月,成立不到半年,宣布已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該公司自主研發了微納精度的三維精密製造技術,能實現百納米到10微米的列印,能打出比頭髮絲還細的電子器件,也能一體化3D列印完成複雜的功能電路,實現電子產品的智能製造。


根據媒體報導,西湖未來智造已經與國內十幾家行業領先企業展開合作,建成多個精密製造平臺,在一些具體產品應用方面探索量產方案。用戶「出題」,西湖未來智造負責「解題」,提供市場最需要的解決方案。這是施一公所設想的方向,他堅信「術業有專攻」,他鼓勵科技人員把成果和專利轉讓給企業,他們以諮詢的方式、科學顧問的方式參與,而不是經營管理,辦公司、當總裁。


當「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很多人也在追問,那個曾經揚言「5年內比肩清華大學」的西湖大學怎麼樣了,它距離世界一流大學還有多遠?


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曾表示,「我們不太可能五年或者十年直接建出一個世界一流大學,但可以短時間內打造一個一流的學術團隊,一批一流的學生,做出一流的成果。」同時他相信擁有一流的學術科研氛圍,全世界都會逐漸承認你是一流大學。


而施一公和西湖大學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可能」,在改革開放不斷進化中,中國土壤下是否能長全球優質的、頂尖的民辦高等教育機構,與美國哈佛、耶魯與普林斯頓等一流私立大學相提並論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創業者施一公創業者施一公
    施一公反對科學家成為企業家,但他身上擁有不可忽視 " 創業者 " 痕跡。這個 " 創業者 " 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他被外界形容是史上放棄國外待遇最多歸國的科學家。對方說," 施教授,如果我們有你們中國的經濟體量,我們能把五百個人送到月球上並安全回來。"如今我們的 GDP 已經全球第二,但看技術革新和基礎研究的創新能力,排在 20 名開外。施一公認為外界所看到的指標現象,是由經濟實力決定的,不是科技實力決定的。中國的優勢是佔經濟體量的優勢。他常反思:中國的大學,是因為沒有高新技術而沒有轉化成生產力,還是根本不存在這些高新技術?
  • 結構生物學界的「一公大師」
    結構生物學界的「一公大師」——記良師益友特別獎獲得者施一公老師研通社記者 孫蒙蒙每當聽到實驗中的困難,施老師總是放下工作幫助學生一同分析、解決。「他親自指導學生做實驗,節假日也常陪著我們」,施老師的學生這樣回憶著。  施一公老師總是時刻關注著學生的情緒波動。在攻克國際競爭激烈的課題時,不斷遇到的瓶頸讓同學們都沮喪不已,心生退意。
  • 施一公:從西湖大學校長到身家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
    施一公也因此在2020年多了一個身份,身價超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根據2020年12月底的股價估算,應該有17億+)作為「網紅科學家」,施一公自回國後一直就「流量不斷」。和西湖大學類似,諾誠健華這一生物醫藥公司就是因為施一公才被人關注,贏得不少投資人的青睞。
  • 科學+|創業者施一公
    這個「創業者」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 施一公反對科學家成為企業家,但他身上擁有不可忽視「創業者」痕跡。這個「創業者」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
  • 公因數與公倍數(一)
    一、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與這兩個數的質因數的關係甲數=axbxcxm乙數=axbxn
  • 創業者施一公
    施一公反對科學家成為企業家,但他身上擁有不可忽視「創業者」痕跡。這個「創業者」不是一種身份,而是像開山人和探索者一樣的角色。西湖大學成為他新的試煉場,他誓言要創建一所中國本土的,國際一流的大學。今年9月,「清華大學全面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聞登上微博熱搜,網友議論紛紛,其背後裹挾複雜的社會情緒,其中也包括質疑的聲音。事後教育部對此做出回應,稱「應該清醒認識到,中國高等教育整體實力與世界一流大學還有不小差距。」
  • 饒毅施一公因妻子而驕傲,舒紅兵卻因妻子遭到質疑,原因不言自明
    首先來說一說施一公和饒毅的妻子吧,施一公妻子此前我們已經提及過,年齡上和施院士相仿,甚至還是其清華比自己低一屆的學妹,不過兩人是在美國相識相戀的,而妻子趙仁濱在80年代不僅為所在地的高考狀元,後來在美國讀博後也從事了施教授相似的工作,在施教授決定回國時給予了堅定的支持,如今兩人育有一對龍鳳胎,家中的事物基本都有妻子來處理,讓施教授可以放下包袱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當中。
  • 施一公4字作答,網友:很現實!
    施一公用這4字作答,網友:很現實!作為我國高校中的佼佼者,清華大學一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才。但是,根據最近的數據顯示,清華大學畢業生有80%會選擇出國留學,但在學成之後回國學生的比例還不到一半。無數網民質疑清華大學是否已經成為學生出國甚至移民的「跳板」,才導致我國大量人才外流。
  • 《最強大腦7》:施教授,在西湖大學最適合做學問
    施一公到底是什麼身份,他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什麼?這些在很多觀眾心裡是一個謎一樣,現在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施教授。施一公,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他還是結構生物學家、主要從事細胞凋亡及膜蛋白兩個領域的研究,他又在2018年任西湖大學校長。
  • 施一公因剪接體研究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獎金一百萬
    施一公主要運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細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的結構與功能。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系統闡述了哺乳動物、果蠅、線蟲三種模式動物細胞凋亡蛋白酶激活、抑制、再激活及調控的分子機理。
  • 創業者的時空扭曲場
    每個優秀的創業者都有創業過程中的至暗時刻。當面臨絕境、面對在常人看來絕不可能再逆轉的情況,企業家的「時空扭曲場」往往會幫助他們轉危為安、駛向光明。創業者一旦願意為別人、為社會承擔責任,他的格局自然就會逐漸放大,即使遇見讓自己委屈的事情也能夠坦然處之,他就能把一切的阻礙當成歷練,在他面前一切困難都可以解決。創業者一旦具備這種擔當和格局,他就會自帶光環,這種光環能夠吸引各種資源、人才流向他。
  • 00後泛娛樂消費報告:不懂00後的創業者不是好的創業者
    近期,紅杉中國宣布單列「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積極地全面開展更早期投資,持續傳遞熱情擁抱新世代,熱情擁抱各個輪次、階段的創業者的信念。紅杉致力於成為「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不但會在資本方面助力創業者,更會在領導力、資源、招聘、管理、研究等多個層面提供一系列支持。而今天,這份《創造未來——紅杉00後泛娛樂消費研究報告》正是對這一理念的踐行。
  • 虎嗅網分析的智慧辦公如何實現?MAXHUB賦能多行業實現智慧辦公
    但近日,虎嗅網發布的一篇題為《智能設備一堆,咋還開不好會?》的文章卻指出,遠程辦公趨勢之下,還有個問題急需解決,那就是很多看似「智能」的硬體或軟體僅僅只滿足某一特定場景,割裂的使用體驗難以滿足開會多樣性。文章提到,類似MAXHUB這樣高度集成的智能會議平板才是支撐企業高效遠程辦公的利器。
  • 果樹施有機肥,一棵樹到底施多少斤才好?答案都在這了
    一、有機肥的種類  (1)畜禽糞。  一般每畝需作物秸稈2500公斤,為利於作物秸稈分解腐爛,可每畝撒施磷肥40公斤、碳銨20公斤,或適量生物菌肥,腐爛後翻入地下。也可在秋後施基肥時,直接將作物秸稈、雜草等整株或粉碎分層施入溝中,同時混入3%的尿素或碳銨。  (4)果園生草。果園生草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調節果園小氣候,同時割下的草可以就地進行果園覆蓋或埋壓綠肥。
  • 創業愛好者和創業者有什麼區別?
    你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看起來在創業的人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者。大部分的「創業者」實際上是「創業愛好者」,沒錯,從數量上來說創業愛好者遠遠多於真正的創業者。  「創業愛好者」的「創業歷程」更多的就像一場玩票。這並不是說他們對創業缺乏熱情,實際上他們對「創業」太有熱情了,有時候對「創業」的熱情甚至遠遠超過了對於用戶、需求、服務、企業運營乃至最基本的商業邏輯。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月球小知識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月球小知識 計劃報考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的考生們已經在備考階段了,在備考的同時大家一定要把握好知識點的輕重,因為三支一扶考試內容涵蓋面廣,涉及到時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扶貧、科技、人文、計算機應用、公文寫作等方面的相關基礎知識
  • 舒紅兵、施一公同出生於1967年,兩人同為科學院院士,卻大不相同
    優秀的舒紅兵主要從事免疫相關的細胞信號轉導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成果。施一公的名字帶著深深的時代烙印:父母親給他取名「一公」,希望他「一心為公」。而施一公也對自己的名字的由來也銘記於心,2008年,施一公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畢業時,其美國導師公開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學生」。
  • 經緯張穎:我對經緯系創業者有強烈的保護意識 【經緯低調出品】
    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都是無比有信心的。我在美國長大的,見過很多美國創業者。楊浩湧、姚勁波、傅盛、程維這些人都是中國的創業者精英,拿中國最優秀的100位新經濟創業者和美國的100位創業者比較,中國創業者的綜合水平遠高於美國。我去年6月參加一個非常高級的閉門會議,中國和美國創業者大概各20個,在夏威夷呆了3天。
  • 公地悲劇:為什麼三根救命毫毛,全都給了孫悟空?
    這是因為,這個看似「聰明的」設計,其實一點都不聰明,它激發了一種博弈論中的「壞的納什均衡」: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 概念:公地悲劇 什麼是公地悲劇?有一片公共牧場,所有牧民都可以在這塊牧場上放牧。每個牧場的草,都是有理論容量的。
  • 每日一練: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一)
    (一)   如果一個自然數a能被自然數b整除,那麼稱a為b的倍數,b為a的因數。  如果一個自然數同時是若干個自然數的因數,那麼稱這個自然數是這若干個自然數的公因數。在所有因數數中最大的一個公因數,稱為這若干個自然數的最大公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