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老師感慨自己孩子終將成為普通人,但是逃不掉圈子定律

2020-12-05 蝦哥蝦聊

清華教授劉瑜在一次演講時說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本意是勸說家長們不要捲入教育的惡性競爭,要鼓勵孩子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要有接受失敗的勇氣,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幫他找到他所歡喜的事。不過,如果大部分作為家長的你全盤相信這些話,並真的去實踐,那麼,你的孩子大概率連成為普通人的機會都沒有。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人都是在不同圈子裡的,都存在局限性,在一個圈子裡是看不到其他圈子裡的規律的。

父母不允許孩子成為普通人,原因究竟是因為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因為父母自己就是普通人,因為父母生活在他這個層次裡數於普通的那種人,所以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再成為跟他一樣的普通人,因此他們才會逼著孩子會這學那,才會逼著孩子成為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北京的一個小區裡,裡面基本上全都是北大清華的父母,然後他們對自己的孩子特別的嚴格,可以說是逼著自己的孩子成為跟自己一樣北大清華畢業的學生,因此這個小區也可以叫北大清華小區。

後來有一個男孩子考上了北大,但是卻自殺了,他寫的遺言是,我已經替你們考上了北大,我死了不要再把我拉回到那裡,這裡的那裡指的就是他們的小區,因為小區裡的生活太過於壓抑了,因為父母都在拼了命的逼自己的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絕對不可能成為普通人,所以他不想再回到那裡去了。

現實生活裡多數人是一個普通人,是農二代,努力終於可以在城市裡落腳了,但是多數普通人卻過得挺累挺辛苦的,所以逼著自己的孩子努力一點,以後出路會更多一些,出路多一些選擇就多一些,那麼以後的生活也就更好一些。不希望孩子經歷的痛苦,普通人走過來的路太難了,所以想她們能夠跳板更高一些,上一個好的大學,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如此以後再工作,再選擇對象,再選擇工作的時候,也不會像一無所有這般沒得選擇。

不能否認的是清華人的子女已經超出了普通人的圈子,資源和人脈不是普通人可以相比的,就說高曉松就是現實的例子,就不說北京清華北大附中,附小的那些現實上學條件了。多數人都會有何不食肉糜的時候,所以已經有資源的人珍惜資源,沒有資源的普通人也要努力,畢竟生活可期。

相關焦點

  • 逃不掉的「真香定律」?
    何謂「真香」定律 大言不慚立下flag 隨後用實際行動否決自己之前的想法 「真香」與「打臉」 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很多人都逃不過「真香定律」
  • 清華教授支持女兒成為一個普通人?知識分子熬的雞湯,少喝
    文|秘籍君最近,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瑜的一篇有關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引起不小的討論。她的原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更是得到廣泛轉發。演講中,她提出很多值得思考的內容,說現在無止境的教育軍備賽,是對家庭的傷害,對孩子的傷害;內卷教育,沒完沒了的補習班,令家長和孩子身心俱疲;自己是個不戰而降的媽媽,認定女兒是普通人,將來開個奶茶店,煎餅店就好了......
  • 清華劉瑜: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失敗學」
    軍備競賽不可能完全逃離,卻可能減速。1.認識你自己首先,認識你自己。這可能比你認識世界,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更加重要。我們的教育,目標是讓孩子獲得越多技能越好。但是很少鼓勵孩子去思考——我是誰?我最適合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最喜歡幹什麼?很少鼓勵孩子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警告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如果有人問,父母最關心孩子什麼?相信大部分家長都不會回答,是孩子的性格、抗壓力、溝通能力,而是孩子會不會成為人中龍鳳,以及父母還需要做些什麼,才能助力孩子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精英。幾乎沒有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即使只是讓他們想像一下,30歲的自家孩子在茫茫人海中沒有任何辨識度,他們都是拒絕的。
  • 圈子定律,你認為對一個人重要嗎?
    你相信圈子定律嗎?古有孟母三遷,現有無數父母拼命送孩子進入高級的學校進行學習,參加各種補習班。不再固執的認為把孩子帶在身邊是最好的選擇,而是通過各種途徑打聽好的學校,進入這所學校需要具備什麼,參加各種補習,只為讓孩子不再像自己輩一樣被窮的思維所影響一生。我記得在我上學那會,這種認知似乎還不是很明顯,覺得離家近就可以了。後面到了我上大學那會,我才發現我堂哥堂姐他們正在努力張羅著自己孩子教育的事宜。
  • 圈子決定人生,但請別硬擠!
    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如果把人生比作賽跑,雖然不能說「不輸在起跑線上」一定是錯誤的,但「贏在終點」難道不是更重要的嗎?輸不輸在起跑線和能不能贏在終點,本身是沒有必然聯繫的。況且,人生如果是一場長跑的話,從起跑線就開始領先的更是難以贏在終點了——我認為不重視起跑線的輸贏,並不是說要刻意讓孩子落後,而是需要給孩子儲備好中後期加速所需要的能力。
  • 【昌勝專欄】讓老師和學生成為他自己
    針對G老師多次的不靠譜掉鏈子,此後團隊活動中的關鍵任務分解到其他人,發揮他的「熱心腸」,為其他教師提供支持和幫助,成為團隊潤滑劑。根據G老師課上得好、孩子們喜歡聽、學生成績好的長處,幫助他發掘、提煉自己的獨特方法,並用於影響其他教師。而且G老師的興趣點也在課堂上,於是就多給他一個班級的教學任務,而其他的「他不擅長」的事務,就別指望他了。
  • 誰也逃不掉的人生終極規律——熱力學定律的啟示
    吃了很多苦,便會得到很多甜;如果選擇了先得到,那麼將來一定要為此而付出;有古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說的也是這個意思。精力時間。常被無關瑣事綁架,就無法專注去做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整天忙於工作/應酬/加班,疏於教育孩子,就可能產生「熊」孩子。甚至,人的情緒。
  • 你的圈子,早已決定了你的人生和命運|心理學解釋圈子定律
    圈子定律心理學家認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積極的暗示能催人奮進,消極的暗示則可以使人鬥志全無。正如「鄧巴數字」理論裡的圈子定律:——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圈子不大,暗示卻不少,比如,一個人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 向富人學習,整合人脈圈子,這4條定律助力你越混越開
    但是後人可能不知道,他出身微寒,是憑著自己巨大的毅力和決心,登頂了世界財商界的巔峰。1870年創立標準石油,成為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雖然洛克菲勒已經離開,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和成功的經驗。
  • 你知道什麼叫「圈子定律」嗎?
    ——歐陽修「圈子定律」來源於社會學裡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圈子雖小,絲毫不影響先生的事業,從1952年的《中國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年的《語文通論》,他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語言文字學研究著作,竟達36部之多!周有光這個名字,更是熔鑄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熠熠發光。朋友,以義合者。
  • 5篇小學生語文作文意外「走紅」,老師看完後感慨:孩子太有才了
    這不,5篇小學生語文作文意外「走紅」,老師看完後哭笑不得,一直不停地感慨:現在的孩子們真的太有才了!1、掃雷(雪)?當老師看到這篇作文的題目時,我想跟慄子姐姐最初看到時的反應是一樣的懵逼。掃雷?這要怎麼寫呢?是看了電影還是看了新聞才能想到的作文題目呢?
  • 「圈子定律」告訴你應該怎樣社交
    最近,從一本書上看到有一個「圈子定律」,很受啟發。「圈子定律」來源於社會學裡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人類的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通過這件事情,老錢不禁感慨道:關鍵時刻見人心。在社交中,大多數人早已習慣了錦上添花,然而能夠雪中送炭的卻只有那麼幾個。這正如復旦大學陳果老師所說的:人之所以交朋友,是為了奉獻與愛。為什麼去愛呢?因為這個人讓你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上從未有過的默契感。
  • 國人果然還是逃不掉大眾真香定律!帕薩特狂賣15805輛,增長199%
    國人果然還是逃不掉大眾真香定律!帕薩特狂賣15805輛,增長199%一直以來,中庸大氣的帕薩特,被稱為中年大叔難以抗拒的座駕,同時也是B級車市場上的常勝車型。不得不說,這種選擇性的健忘讓人感到十分無奈,國人最終還是逃不過大眾真香定律,不管什麼樣的問題,只要是大眾就都不是問題!
  • 原來這就叫「圈子定律」! | 可讀
    「圈子定律」來源於社會學裡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01 -有自己「乾淨」的圈子,並在其中怡然自得。圈子雖小,絲毫不影響先生的事業,從1952年的《中國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年的《語文通論》,他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語言文字學研究著作,竟達36部之多!
  • 補上孩子「短板」,還是發揮孩子長板?「木桶定律」咋遵循?
    這就是著名的「木桶定律」,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定律中體現的「短板效應」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團建、組織中,從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甚至象徵到某一個人,包括我們的孩子!教育界曾發出各種聲音,大抵都表達了一個意思:補上孩子的短板,方能讓孩子將來有所成器!最好的現身說法就是:高考——錄取分數看總分!
  • 消除這3點差異,普通人也能變高手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痛苦。孩子們很討厭一個詞,叫做「別人家的孩子」,成年人則不得不面對陷入平庸的窘境。 高手到底使用了什麼法寶,在孩童時成為學霸?高手又是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實現躍遷?想要成為高手,首先就要了解高手。 《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這本書為我們揭開了高手的面紗。
  •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清華北大始終甩不掉「歐美人才基地」的帽子呢
    就算清北大學有病了,我們就給他治病,而不是像有些網友那麼激憤,把他倆裁撤掉,又或者把清北大學當成無所不能,什麼問題都能自己解決。2020年,註定不平凡的一年,又是一個庚子年,庚子年大家一起批評用「庚子賠款」建立的清華大學,庚子賠款,國人永遠忘不掉的國恥,在屈辱歷史裡建立的清華大學,在近些年卻很少為國家分憂,為社會擔責。
  • 哪一刻,你意識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人?
    即使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你努力了用心了,為服務的客戶產生了一定的價值之後。那麼所有人看待你的眼光都會不一樣。 最後,即使是普通人,又能怎樣呢? 普通人不照樣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彩嗎? 普通人不也要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嗎?
  • 清華北大成為「歐美人才基地」,究竟錯在何處?
    清華北大由於厚重的歷史積澱,歷來是莘莘學子夢想之地,更是國人眾望所歸之處。但是近些年,這兩所國內頂尖高校在國人眼目中,卻評價持續下滑。在種種負面評價中,最為重要的則是:錄取了是全國最出色的學生,花費了國家大量經費,最後卻是培養出來的人才大量出走他國,不能服務於自己國家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