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諾媽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與桶壁上最高最長的木板毫無關係,而是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有多高。
這就是著名的「木桶定律」,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定律中體現的「短板效應」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團建、組織中,從象徵一個企業、一個部門、一個班組,甚至象徵到某一個人,包括我們的孩子!
教育界曾發出各種聲音,大抵都表達了一個意思:補上孩子的短板,方能讓孩子將來有所成器!最好的現身說法就是:高考——錄取分數看總分!
如果我們拉住前往各種培訓班的孩子做個小小調查,他們補習的科目,大多數都是自己不擅長,有困難的學科:英語不好補英語,數學不好補數學。我幾乎沒有聽說過哪個孩子寫作很牛,還專門拜師去學作文的。
那麼,孩子的優勢真的就受限於劣勢嗎?
毫無疑問,孩子在偏科現狀下,必然會拉低他的整體成績。在有可能的條件下,我們應該儘量去補足短板,這是一個既定的現實與努力方向,但是今天諾媽補充說明的是:
[彩虹]一、在我們補足短板的同時,千萬不要死磕短板!
讀書的時候,我們班原來有一個男孩,成績中遊吧,除了英語墊底,其他科目都是穩穩噹噹,沒有太好,也不是很差。初三面臨中考的時候,為了能夠把平均分拉上來,在衝刺階段他拼命學英語,簡直到了死磕的地步。每天放學後,雷打不動地就是上英語補習班,回家父母監督最多的也是英語練習。每一天,他從書包裡拿進拿出的書本中,英語類的一定是頻率最高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大考結束,成績出爐,他英語成績欄上不再是鮮紅的分數,而是一個讓他倍感滿足的及格以上分數。但是他很快就傻眼了:其他科目的成績出乎了他的意料,統統下拉!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特別是去爭取自己不擅長的項目,那一定是需要花下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的。所以,當他在死磕短板英語的時候,由於在其他科目上的精力不濟,讓原本穩定狀態下的成績受到了影響。
是「得」是「失」?只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
短板要補,卻不能死磕!短板效應雖然揭示出了一個定理,木桶的儲水量取決於最短板的高度,不過,在特定的使用狀態下,通過相互配合是可以增加一定的儲水量。比如我們有意識地把木桶向長板方向傾斜,其儲水量就比正立時的木桶多得多!
[彩虹]二、在我們護住短板的同時,千萬不要丟掉長板!
放眼觀望當代社會,我們發現,在越來越精細化社會分工下,專才特才,也發揮出巨大的能量。即便是在孩子讀書階段,因為堅持特長,改變命運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素有「高考戰神」之美譽的著名教師王金戰,他曾經帶一個五十五人的班級,十位學生進入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三十七位學生進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二十五人次奪冠於全國各類的競賽項目。
如果說孩子成績本來就挺好,遇上一個好老師,進入一個好大學,似乎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是王金戰老師能把班裡倒數第一名保送進北大,不僅成為佳談,這個實例也頗鼓舞人心。
這是一個「成績差、紀律差」的雙差生,在臨被勸退學之際,校長一念之差把他放進王金戰的班裡,想給孩子最後一個機會。當然一開始這個學生以絕對的優勢穩佔班級倒數第一名,與倒數第二名的距離拉開200分之多。
「你都考倒數第一了,還怕考倒數第二?只要你能縮小與倒數第二的成績差距,你就是有進步的!」王金戰老師一點一點撿回這位學生的自信,結果讓這個孩子大有「視為知己者死」之感,從第一次月考,成績在年級排名提高了161個名次後,這位學生下決心非北大、清華不上。
在孩子文化課突飛猛進的同時,王金戰老師也沒有讓孩子放棄藝術特長,並鼓勵他參加藝術特長的測試。突擊準備一個月後,這位學生最後在北大藝術測試中,取得了第三名成績,被籤約成為藝術特長生,最終如願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藝術特長往往是孩子的興趣所在,是孩子願意主動去發展發揮的領域。王金戰老師身邊這個同學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生活中也不乏很多實例,最終以自己的興趣特長作為生活技能。
在一個木桶中,雖然儲水受限於最短一塊木板,但我們可以為了暫時地提升儲水量,將長板截下補到短板處,從而提高儲水量。
「家長如果要求孩子樣樣通,結果必然會導致樣樣松。家長應該發現孩子的長處,發展孩子的優勢智能,同時兼顧其他方面的持續發展,使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與智能。」被稱為「博士老爹」,一生培養出五個博士子女的蔡笑晚先生也曾提出這樣的教育觀。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短板要重視,卻不死磕;長板要看住,說不定關鍵時候起了作用,不是嗎?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諾媽家有男寶)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