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論害人不淺!職場的你需要知道這些!

2020-12-06 氣壓君的閒言碎語

01

氣壓君是一個被木桶理論坑害了多年的職場小青年兒。曾經篤信的,甚至用來追求完美的、平衡的教條,如今卻成了身上難以擺脫的枷鎖。

如果你也深信著這個理論,那麼下面要說的,你還是需要知道一下的好。

上學的時候,老師就經常拿木桶理論說事。特別是對那些偏科的學生。

「你這麼偏科以後怎麼考大學?你就算其他科都打滿分,只要你一科不及格,你也考不上好大學!」

「優秀的學生都是科科都優秀。就像一個木桶,最終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

是的,老師說的也沒錯,當時的我們是個桶,我們也篤信著老師教的這個真理。

於是,我們瘋狂地補「短」,勢必要把「短」的那塊板給補起來。考完試,哪科考得最差就主修哪一科,生怕被「短板」拉低了總分,考不上好大學。

然而,畢業工作了幾年,我們發現,木桶理論就是個屁!誤導我們花了大把時間還不見成效,想要回頭做自己擅長的卻找不到了路。

這是怎麼回事呢?

02

木桶理論到底是什麼,相信也不用我多說了,弄不清楚概念的可以百度一下。我要說的是,身在職場的你,需要知道,對於我們而言,這個理論並不成立,也不實用,還害人不淺!

先說一下氣壓君的遭遇。

大一暑假,氣壓君去找了份兼職,門檻還挺高,經過3輪的淘汰,200多人就剩下了20多個。我慶幸自己留了下來,對這份工作也充滿了期待。

這是一個記憶培訓機構的夏令營活動,我們的崗位是助教。具體工作就是輔助主講老師並輔導好自己分管的孩子。

過程就沒必要細說了,我這個人還真的不適合做「孩子王」,沒有「孩子緣兒」,玩不到一塊兒去。我分管的孩子有點「刺頭」,不喜歡我,最後的「驗收」,孩子的成績也不理想,我也就順理成章地無緣下一期了,也就是被炒了。

當時對我的打擊也不小,畢竟學教育類的,還經過層層選拔,以為自己很牛了,最後卻搞砸了。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公司領導解僱我的時候建議我去做銷售,鍛鍊一下自己,意思我不夠open,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我當時也認真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就我的性格來說,確實不夠open,如果能補齊這個短板,我將變得更好!

正是當年的這個念頭,導致我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一直抱著鍛鍊自己、挑戰自己的想法,雖然不擅長,但是可以鍛鍊一下嘛。於是乎,陰差陽錯,我還真幹了銷售。

這一幹不要緊啊,一晃就是三年,掙扎、不適,甚至是討厭,肯定是有的,但是,最終我還是堅持下來了,當時就是抱著,如果我補齊了這個「短板」,我將會變得更強的這個想法。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我不幹了,想從事自己喜歡並自認為更有潛力或者擅長的工作。

然而,我沒有想到的是,職業選擇的容錯率這麼低!因為是轉行,沒有相關經驗,又不是應屆生,就沒人搭理你。當年做銷售是想鍛鍊自己,補齊這個「短板」,而現在做銷售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生活總得掙錢吧。就這樣,這兩年裡我反覆地抗爭,想轉行,最後又不得不妥協,回來做銷售餬口。最終轉行也沒有成功,繼續在這個不喜歡的崗位苦熬。

現在,我做著自己並不擅長的工作,卻沒有機會做自己擅長的工作了。

這就是一個泥潭,已經很難出來了。

要不是當年聽了那個人的建議,我犯得著一直拿自己的短板死磕嗎?

於是乎,我變成了木桶理論的「瀆神者」。在職場,這個理論並不成立。

03

後來,看到了「長板理論」,我才恍然大悟,竟與我的經歷不謀而合。

如果將木桶斜著放,那麼能裝多少水就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板有多長了。假設長板可以無限延長,那麼,這個桶也就能裝無限多的水。

是不是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以前我們總是盯著自己的短板不放,一門心思都是如何補上這個短板,卻忽略了我們的長板有很大的發揮餘地!

只要這個短板不是很致命,真的沒有必要過多在意它,甚至是刻意「補齊」它。

誰會在乎一個廚師不會開車?

誰會在乎一個程式設計師不會演講?

誰會在乎一個畫家不會唱歌?

上學的時候,我們是個「桶」,各科的成績就是木板,哪個板短了就會影響我們的總成績。因為分數有上限,我們的長板沒有發揮的餘地了,所有的注意力就都來到了短板上。

也正是這樣的慣性思維,導致我們走入職場了還總是盯著自己的短板不放。殊不知,在職場這個大環境裡,你就是一塊板,而不是一個桶,你自己的短板並不是你應該發光發熱的地方,也沒有人在乎你的那些短板,只要把你該做好的做好,無限延長你的長板就好了。

就像一些老闆就深諳其中的道理。我不會編程,那我就找個程式設計師,我不會寫作,那我就找個文案,而自己就負責管理好他們就好了!幹嘛要老死磕自己呢?

那些成功人士也不是全能,只是在某一方面很厲害而已。所以,職場的我們也講究「一超多強」,我們要有一項超級厲害、專家級別的技能,在此基礎上再去謀求全能發展。

所以說,短板理論已死,「長板理論」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這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你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所能貢獻的價值是什麼。在如今這個社會分工逐漸細化的時代裡,沒人關心你不會什麼,而是在乎你擅長什麼。要學會在垂直領域做到最好,成為專家,你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焦點

  • 害人不淺的木桶理論:這五點為你講透木桶理論的弊端
    兵哥在頭條回答了問題《為什麼說木桶理論害人不淺?》,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但也被一些智商較低的網友斷章取義的攻擊。所以,這篇文章提出了五個點來,為「木桶理論」做個更詳細的闡釋。當然,看這篇文章前,你得知道木桶理論是指什麼。
  • 木桶理論的另類解讀
    這些讀起來頗感枯燥,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大家耳熟能詳的「木桶理論」,看看明確的職業規劃在我們人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成功的「木桶」就是給人信心        眾所周知,木桶效應原本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 補齊短板才在職場中更有競爭力?錯了,你從來沒真正理解木桶效應
    聽完小傑的經歷,使我不由得深思:在職場中,我們到底應該是補齊自己的劣勢,還是發展自己的優勢呢?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木桶效應」: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很多人說要儘早補齊「短板」,才能越來越有競爭力,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對於大多數參加過高考的中國人來說,受到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平衡發展,補足短板。
  • 木桶理論——關鍵在於選擇
    今天說說木桶理論。最原始的一個木桶,是由一塊類圓形木板作為桶底,幾塊類長方形木板作為桶壁,再用若干鐵線紮緊,再根據需要增加提手。木桶理論的意義:根據傳統木桶理論,任何組織都有其短板,要想發揮該組織的整體實力,則需要彌補短板的不足。
  • 團隊管理中的木桶長板理論
    原創: 墨魚筆記文/墨魚在討論木桶長板理論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非常經典的木桶短板理論。但在今天的這種經濟和社會環境下,團隊管理中木桶的短板理論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企業管理,物競天擇、成王敗寇逐漸成立主流,決定團隊水平的將是那塊最長的木板。
  • 木桶理論和長板理論,你覺得哪個最適合用在營銷學中呢
    有沒有聽說過木桶理論?我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舉個例子,當一個木桶能夠最大量的裝多少水,取決於它的短板,這個就是木桶理論。那麼這個木桶理論是不適用於營銷學中呢?我的答案是,有一個理論比木桶理論要更適用於營銷學,那就是長板理論。
  • 木桶理論之考研新解
    木桶理論之三:把手  有人認為帶有把手的木桶比不帶把手的木桶更便於運轉,也使人更願意使用它。  從考研的角度來說,把手代表了你的特點和優勢。在考研時,你要選擇能突出你的特點和優勢的專業和學校,這特點正是專業和學校所要求的且別人不具備的。
  • 決定一個人生死和壽命的終極密碼:新木桶理論和多邊形理論
    通過上一篇我們對長壽老人的調查,以及綜合有關科學理論,我們得出有關長壽的規律,一個是新木桶理論,也叫新短板理論,另一個是多邊形理論。新木桶理論之所以叫木桶理論,是因為原來已經有木桶理論:一個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組成的,決定木桶最大盛水量的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而新木桶理論可以理解為:既然木桶的木板有長有短,那麼在製作木桶時,可以以長補短,把長的木板鋸掉一部分補到短板上,這樣盛水量自然就增加了。
  • 【創業乾貨】木桶理論在企業中如何運用?
    經濟學中著名的「木桶理論」:「一隻木桶的裝水容量不是取決於這隻木桶中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 因此,企業家們就需要復盤,用數據來佐證自己的企業是否有某個環節跟不上業務發展,也就是找到企業核心痛點。 不僅如此,企業中的「木桶理論」還可進行五種演變。 1 一個木桶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木桶的直徑大小。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職場的你需要知道這些
    作為一名職場新人,你的起點決定了你的水平和視野,以及未來可以觸達的高度,至少我是這麼幹的:1、選擇到北上廣一線城市大平臺2、選擇到正規大企業的優秀平臺3、選擇到精英同事群聚的好平臺這樣選擇,有利於你的成長,哪怕你選擇的只有上述兩點最好是三點,
  • 木桶定律(短板效應)木桶理論
    木桶定律: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生活中處理問題時,我們如果可以先解決導致問題的「短板」,就可以大大的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這些短處往往是限制我們能力的關鍵。就像木桶一樣,所以,想要讓木桶裝更多的水,就必須加長自己最短的木板。1.惡習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無意識的培養著習慣,這令我們在很多情況下都臣服於習慣。然而,好的習慣可為我們小李,不好的習慣會在做事時嚴重拖我們的後腿。
  • 2020北京軍隊文職面試備考:木桶理論
    2020北京軍隊文職面試備考:木桶理論由北京軍隊文職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0北京軍隊文職面試備考,軍隊文職面試備考,的內容請關注軍隊文職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軍隊文職招聘考試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新說「木桶定律」和對教育的思考
    而步入社會,工作上則完全相反,特別是初入職場的人,用的都是你的長處,是要把你的長處發揮到極致,社會分工很細,大部分崗位需要的是專才,你的長處就顯得尤為重要。「木桶定律"最先是美國一位管理學家提出的,論述的是組織或團隊的效率取決於最薄弱部分的水平,就如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一樣。
  •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時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定律」,否則團隊很難成事。一、雁群理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雁在成群飛行時,會結成人字形的雁陣,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自然現象,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值得分享|解析: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導讀: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現象和規律;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 木桶定律:注重團隊中的薄弱環節
    木桶原理又稱短板理論,木桶短板管理理論,所謂「木桶理論」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
  • 生活中的定律: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 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就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才可以。所以這一規律就被總結為「木桶定律」,也常稱為「短板理論」。木桶定律說明了個人或組織的能力與水平並非由最好的部分決定,反而由劣勢的部分決定。簡單的說,如果你的考試成績中數學和物理兩門拿了滿分,而歷史和政治很差,那麼你的總成績就會被差的科目拉下來。
  • 打破木桶效應:這個時代,發揮「長板」更重要
    專注於職場·自我提升·心理思維1、 「一個員工具備突出的優點比他沒有明顯的弱點要重要得多。」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木桶效應」,簡單來說,它指的是——「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從前,我們不斷地補齊自己的「短板」,讓自己的缺點變得更小一點,只希望自己這個「木桶」能夠裝下更多的水。直到我們進入社會,踏上工作崗位,才發現一個殘忍的真相:木桶理論,想在職場上出頭,似乎不是一個好的行動指南。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馬太效應,這些你都明白嗎?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3、鱷魚法則:其原意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 醫院管理的「木桶定律」
    醫院就像是一個木桶一般,它也是需要一定的管理定律的。  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即木桶定律,醫院也是如此。根據這一核心內容,「水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水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個水桶裡有一塊不夠高度,水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