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聽說過木桶理論?我想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舉個例子,當一個木桶能夠最大量的裝多少水,取決於它的短板,這個就是木桶理論。那麼這個木桶理論是不適用於營銷學中呢?我的答案是,有一個理論比木桶理論要更適用於營銷學,那就是長板理論。

專業的細分讓我們的企業無法補齊所有的短板,網際網路讓企業的信息流通的速度加快,都讓合作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這個時候與其非得花精力治癒自己的某些短板,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
案例展示
廣東省的中山市有一個智能鎖製造公司,公司的老總姓楊,叫楊官貴。這家智能鎖公司是上海博覽會和印尼博覽會主要的供應商。公司2000年創立,專注做智能鎖。是中國十大品牌。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在智能鎖領域擁有核心技術。並且是五大權威部門起草的合作商家之一,他們專注於每一把鎖,把每一把鎖都打造成爆品。每一把鎖說都有六到九種的創新,而且每一把鎖都會申請最少三個專利。
看過以上的介紹,你是不是也認為這家智能鎖公司非常牛叉。抗風險能力也是很強,但是這個楊總近兩年也遇到了危機,因為從三年前的智能鎖品牌,中國已經從200個品牌發展成4000個智能鎖品牌。給大家舉個例子,大家都充過話費送過手機對吧?那麼現在三大運營商是充話費送指紋鎖。買防盜門送指紋鎖等等這還不夠,還有網際網路的影響下,整個智能鎖的商業模式結構已經改變。楊總和及公司的主要股東的戰略布局,是想把公司打造成平臺。他們現在的業績,指B端的客戶,也就是說酒店,學校,政府和公寓等等這些機構。都在使用他家的智能鎖,單酒店就超過了30萬。但是只是每一個C端客戶不知道而已。所以他們就想走平臺模式,打通C端。最主要的是楊總擔心的不是同行,而是跨行打劫。也可以說楊總注重的是自己的短板,一心想彌補自己的短板作為未來的商業戰略規劃。
案例分析
我要和大家說的是,楊總也同樣犯了大多數老闆們的錯誤,一心想找到自己的短板進而彌補,但是,木桶理論只適用於管理學,不適合營銷學。大家想一下,如果在營銷模式中,不發揮自己的長板,老是想著去拿別人的長板和自己的短板相比較,這是不可取的,在營銷學當中,我們一定要運用長板理論,也就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在本案例當中,楊總的長板也就是絕對優勢就是他的核心技術,公司2000年成立,專注智能鎖已經19年,那麼他所需要做的只需要再專注智能鎖19年,那麼他還是智能鎖行業的領先人物。我們可以這麼說一下,三大運營商無論是充話費送手機也好,無論是充話費送智能鎖也好,那麼三大運營商肯定不會去製造手機或生產智能鎖。所以。三大運營商根本就不是楊總所擔心的那樣,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他們在跨行打劫智能鎖。他們所需要的只是智能鎖而已,自己根本就不會去生產。所以楊總如果想改變他的商業模式結構,那麼就只做一點繼續專注生產智能鎖。
還有他所說的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如果是門店行業受到網際網路的直接衝擊,這是一個正常的商業交易結構的變革,但是對於製造業而言,無論它怎麼變革。都要需要把產品生產出來才可以去賣,所以他所擔心的自己受網際網路的衝擊其實也是一個消極的想法。
未來的商業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殘酷,那麼我們每一個老闆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絕對優勢,把這個絕對優勢發展到極致。把自己的長板拉得更長。這樣才可以在這個殘酷的商業競爭當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