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儘早補足它 。
木桶效應對企業管理的啟示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短的那塊"板"其實也就是漏洞的同義詞,必須立即想辦法補上。
如果把企業的管理水平比做三長兩短的一隻木桶,而把企業的生產率或者經營業績比做桶裡裝的水,那影響這家企業的生產率或績效水平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就是最短的那塊板。企業的板就是各種資源,如研發、生產、市場、行銷、管理、品質等等。為了做到木桶"容量"的最大化,就要合理配置企業內部各種資源,及時補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如果具體到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上來說,又可以將木桶視為人力資源管理的績效,木桶的板則分別代表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與職位設計、人員的招募甄選和僱用、發展培訓、績效管理、薪酬管理、企業文化等各方面內容。所以,木桶有大小之分,木桶原理也有整體和局部之分,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桶,然後找到那塊最短的板,加高它!
但是,要想完全克服最薄弱的環節是不可能的,一根鏈條總有最弱的環節,強弱本來就是相對而言的。問題在於你能承擔這個弱點到什麼程度,一旦它已成為阻礙工作的瓶頸,就必須下手了。
除了用人,木桶效應在企業的銷售能力、市場開發能力、服務能力、生產管理能力等方面同樣有效。進一步說,每個企業都有它的薄弱環節。正是這些環節使企業許多資源閒置甚至浪費,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如常見的互相扯皮、決策低效、實施不力等薄弱環節,都嚴重地影響並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因此,企業要想做好、做強,必須從產品設計、價格政策、渠道建設、品牌培植、技術開發、財務監控、隊伍培育、文化理念、戰略定位等各方面一一做到位才行。任何一個環節太薄弱都有可能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位置,最終導致失敗的惡果。
木桶定律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木桶定律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劣勢決定優勢,劣勢決定生死,這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法則。它告訴領導者:在管理過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單位的薄弱環節。
一是補短板。最短那塊木板的高低決定盛水的多少,只有將它補高,木桶才能盛滿水 。如果某個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塊",就應該考慮儘快把它補起來;如果存在著"一塊最短的木板",就一定要及早將他找出並"固強補弱",即先鞏固優勢再彌補弱勢。也就是說,要想提高木桶的整體效應,首要的不是繼續增加那些較長的木板的長度,而是要先下工夫補齊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消除這塊短板形成的"制約因素" ,在此基礎上再鞏固強化"高板",實現整體功能的最大限度發揮 。
二是消縫隙。一個木桶上木板間若有縫隙,則即便木板再高,水也會透過縫隙流掉 。每一個人都是一塊木板,都有特長和短板,這就要求成員要有大局意識和整體意識,不能有本位主義 。只有取長補短、各盡其用,才能發揮所有木板的最大效益 。因此,每一名成員都要善於包容別人的缺點,發揮自己的優點,搞好相互間團結,嚴格落實組織生活制度,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努力做到協調同步、做好補位銜接 。只有這樣,工作才不會"掛空擋",才能消除縫隙,增強"緊密度",形成一個團結而有戰鬥力的強大集體 。
三是緊鐵箍。木桶之所以能盛水,是因為有鐵箍將有序排列的木板箍緊 。如果沒有了鐵箍的約束,木板也只能是散落的個體,發揮不了整體的效能 。同樣,只有用嚴格的法規制度來約束集體成員,才能形成整體合力,增強凝聚力戰鬥力,才能讓班子成為一個堅固的"木桶",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 。
四是強"拎手"。裝滿水的木桶能否發揮效能,還取決於是否具有結實耐用的"拎手" 。這"拎手"好比集體的帶路人。集體好不好,關鍵在領導;班子行不行,就看前兩名。他們關係融洽與否、工作配合好壞,直接影響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影響部隊建設的長遠發展 。
五是固根底。水桶能否盛滿水、盛住水,最終取決於是否有一個結實的桶底 。桶底堅決不能破,不能有漏洞。安全穩定對於一個集體來說,就像是一隻木桶的底,沒有牢固完好的桶底,出了問題,就會功虧一簣 。因此,必須做好抓經常、打基礎的工作,注重從源頭抓起,從安全教育、安全訓練、安全制度、安全環境、安全設施、安全責任等方面把部隊建設的基礎打牢,掌握工作的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