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木桶效應

2021-01-09 說愛

導語:

很多讀者會諮詢我說,活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從來就沒人追求過我,更別被表白了。

其實,無論是基於男女朋友關係,還是社交的關係中,如果你想要吸引別人,一定是你有足夠的魅力。

也就是說,我們要有自己的特點,與眾不同的特別,同時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能夠不斷完善自己。

案例:

麗麗是一個特別自卑的女孩,她覺得自己無法吸引到喜歡的人,一定是因為自己太差了。

在大學那年,麗麗喜歡上了班上的一個男生,當時兩個人恰好都是單身,麗麗當時是舞蹈班的一員,經常邀請那個男生看自己的演出。

一開始的時候,那個男生對麗麗也非常感興趣,經常二人一起參加一些活動,但是沒多久,那個人便主動和麗麗提出:兩個人還是做好朋友的要求,他覺得麗麗的性格太過於暴躁,做事情的時候也十分的不踏實。

後來工作的時候,麗麗又喜歡上了一個男生,他是麗麗的同事,是一名特別優秀的記者,兩個人相處大概有三個月的時間,而那個男生也以同樣的理由和方式拒絕了麗麗。

他覺得麗麗在工作上特別的馬虎,尤其情緒波動太大,自己難以接受。

麗麗身上並非沒有優點,在兩性交往的時候,麗麗一開始就向對方展現了自己所有的優點,可是隨著深入的交往,她逐漸地暴露了自己的短處,而這些短處恰恰是令別人無法接受的。

你想要吸引別人,一定是他能夠欣賞你的長處,同時也可以忍耐你的不足。

什麼是吸引力定律?

吸引力定律又稱為吸引力法則,指的是當我們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那麼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或事就會被他吸引來。

在群體關係中吸引力法則的運用最為普遍,每一個人都渴望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那麼他必定是有其獨特的魅力,心理學家認為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木桶效應。

什麼是「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又稱為木桶定律,講的是一隻水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要盛滿水,必須每一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沒有破損。

一、尋找自身的短板

首先我們要清楚地找到自身的短板是什麼,有些時候,你不能客觀的分析出自己的不足,但是可以通過別人的評價和對你的看法來找尋自己的缺點。

假如你本身是一個性格偏內向的人,你感覺自己無法與他人正常的溝通和交流,這已經影響了你的社交,那麼你就需要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融入到群體之中與他人進行交流。

假如你是一個特別情緒化的人,容易被各種瑣事困擾的話,那麼你就需要學會如何去調控自己的情緒。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只有當我們及時發現問題後,才能夠學會如何去改變,做到綜合性的提高。

二、不斷完善自我

01)、一個人想要更加有魅力,一定是要積極的發揮本身短板的作用,那就是要不斷地完善自我。

舉個例子來說,你本身特別的孝順,內心也十分的善良,但是卻不懂得和別人的溝通,經常在言語上傷害別人,那麼漸漸的你的優點就會被你的這些缺點所掩蓋,別人只會去遠離你。

想要完善自我,首先要在潛意識裡去認可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的缺點,那麼,在我們下次再犯相同的錯誤時,心理層面就可以有一個相應的暗示。

其次,多次反覆進行實踐練習,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實踐,才能夠真正的去改變你的這個行為方式。

02)、完善自我並非一個容易的過程,而需要自我一點點的去改正,這期間也許是枯燥的、痛苦的,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下去,就可以真正的提升自我價值。

永遠不要忽視你自身的缺點,一旦缺點被我們所輕視,那麼他就會漸漸的被無限放大。

「宇宙中最強的法則就是吸引力法則,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你所吸引來的。」

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之所以會不同,是因為個體所付出的努力有很大的差別,有些人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而有些人卻令人嗤之以鼻。

個體的吸引力並非僅僅取決於我們自身的長處,而是取決於自身的不足,也就是短板。

通常我們會認為只要自己的優點夠多,別人就會忽略自己的缺點,結果恰恰相反。

你自身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將要走多遠以及別人對你的看法。我們要及時的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通過後天的努力進行彌補,我們之所以要學會運用木桶效應,則恰恰是要求我們懂得利用自身的長處和不足。

參考資料:《潛意識》、《心理學效應》

相關焦點

  • 木桶效應|心理效應
    心理效應  是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產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
  • 愛情中的木桶效應:你到底能忍受多差勁的對方?
    木桶效應,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我覺得戀愛,也是有木桶效應的,決定你們愛情的,也是最低的那塊木板。換言之,你們的愛情,能走到哪一步,則取決於你究竟能忍受多差勁的對方。這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問題,因為到最後,我們都會發現,原來我們愛上的都是普通人。
  • 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 十個執行力故事之木桶效應
    一個儲滿水的木桶,只要抽掉一塊木條,木桶裡就沒水了;假如木桶的頂端參差不齊,那麼水只能在頂端的最低部分。用這種效應來看企業也是如此。現在的企業不是靠一個人、一種資源、一個廣告就能「長治久安」的,而是這個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要「精」。
  • 企業管理/木桶效應
    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儘早補足它 。木桶效應對企業管理的啟示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短的那塊"板"其實也就是漏洞的同義詞,必須立即想辦法補上。
  • 《瓦拉赫效應》:它真與木桶原理的短板效應自相矛盾嗎?
    瓦拉赫就有著與眾不同的多元智力,在用傳統的智力理論來判斷,他就是一個智商低弱的人,而用多元智力理論來分析,他並不是一個低能,而是他的九種智力組合方式不同而已。當他找到了有利於他在化學方面發展的潛能環境後,便使他的潛能得到了充分地發揮。二、潛能能及時發現並不斷發掘。一個人存在著不同的潛能,這時就看它有沒有人能及時地捕捉並不斷開發。否則,就如天上的流星一閃而過。因此,及時發現十分重要。
  •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時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定律」,否則團隊很難成事。一、雁群理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雁在成群飛行時,會結成人字形的雁陣,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自然現象,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發展康養產業應重視「新木桶效應」
    康養產業作為旅遊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是旅遊業綜合性、帶動性的生動體現,是突破旅遊產品結構單一、延伸拉長旅遊全產業鏈的最好選擇之一,符合現代人既養生又養心的消費趨勢。  晉城舉辦首屆康養產業發展大會,不僅是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更是山西省布局康養產業的重要一步。
  • 木桶定律(短板效應)木桶理論
    木桶定律: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生活中處理問題時,我們如果可以先解決導致問題的「短板」,就可以大大的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就像木桶一樣,所以,想要讓木桶裝更多的水,就必須加長自己最短的木板。1.惡習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無意識的培養著習慣,這令我們在很多情況下都臣服於習慣。然而,好的習慣可為我們小李,不好的習慣會在做事時嚴重拖我們的後腿。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習慣進行分類分級,將惡習改正,以免將成功會在自己無意識的惡習上。
  • 追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學會『吊橋效應』
    01當你喜歡一個人時,是直接用行動或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欲擒故縱」等他對你動心?其實,想到得到一個人的心,就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對你產生興趣,對彼此的關係產生懸念。男女各自站在一邊面對面走去相見,當兩個人見面後如果覺得對彼此心動,便可以互相添加聯繫方式。等實驗結果出來以後心理學家發現,走吊橋的男女,彼此添加聯繫方式的人數更多。當詢問實驗者原因的時候他們說:「自己在看到對方的時候心跳會加速,在吊橋上行走會覺得她們很不易,容易惹人憐惜。」這就是『吊橋效應』。
  • 原創|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
    [用最短的時間去積累認知]《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格格姐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企業或個人都需要綜合能力很強,木桶效應是人的短板往往決定人的高度。而如今,不管是企業或個人,你沒有突出的優勢,是很難走向高峰。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木桶效應
    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而木桶的盛水量是有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並非是由一塊或者幾塊決定的。如果其中一塊木板很短,那麼此木桶的盛水兩就會很少,因為即使放入很多水,多餘的水也會從短板處流出來。因此這塊短板就成為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 魯網網評:脫貧攻堅謹防「木桶效應」
    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那麼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這就是有名的「木桶效應」。脫貧攻堅就好比「木桶」,各級黨組織唯有確保任何一塊木板都不短,方能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讓脫貧成果禁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擰緊作風「鐵箍」。
  • 值得分享|解析: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導讀: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現象和規律;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 李維東:家庭教育要慎防木桶短板效應
    但是這次防疫確實大不同,因為這是「戰疫」,因為一個人可能傳染給一個單元的居民、一個小區的居民,甚至更多的居民,不僅給別人帶了隱患,更是給整個社區、整個城市添堵添亂。因此現象雖是極個別,卻是激起眾怒,也令人深思,從新聞報導中可以看出,這極個別鬧騰的人中,有管理幹部、有普通百姓,有婦女,也有男人,有老人,也有青年。
  • 吃定男人的最好方式:蛻皮效應
    心理學上,將通過不斷超越自己取得成功的法則,稱為「蛻皮效應」。大多數的人,都習慣滿足於現狀,不喜歡去改變,沒有超越自己的思維,也沒有超越自己的實際行動。可不進就是退。可一個人滿足於現狀,而不去努力的時候,只會越來越差,一切都會變得更糟糕。人生只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雖然此時能保持一時的美好狀態,但最終還是會走向衰敗。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
  • 木桶理論的另類解讀
    這些讀起來頗感枯燥,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大家耳熟能詳的「木桶理論」,看看明確的職業規劃在我們人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成功的「木桶」就是給人信心        眾所周知,木桶效應原本是說一隻水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 蝴蝶效應,青蛙現象,鱷魚法則,鯰魚效應,羊群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馬太效應,這些你都明白嗎?
    1、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原來鯰魚在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後,就會「性情急躁」,四處亂遊,這對於大量好靜的沙丁魚來說,無疑起到了攪拌作用;而沙丁魚發現多了這樣一個「異已分子」,自然也很緊張,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    5、羊群效應:頭羊往哪裡走,後面的羊就跟著往哪裡走。
  • 讓5G拒絕木桶效應,Sub-6GHz與毫米波缺一不可
    (魏德齡/文)木桶效應是個眾人皆知的道理,5G手機廠商也開始喜歡在宣傳中自稱自家產品是水桶機,然而5G網絡的部署其實也存在著木桶效應,補上5G元年建設中的短板已成為了全球不少運營商當下目標,通過Sub-6GHz與毫米波結合讓5G既覆蓋的廣,也覆蓋的深且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