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應,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我覺得戀愛,也是有木桶效應的,決定你們愛情的,也是最低的那塊木板。
換言之,你們的愛情,能走到哪一步,則取決於你究竟能忍受多差勁的對方。
這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問題,因為到最後,我們都會發現,原來我們愛上的都是普通人。
我們很容易因為一個人的相貌、才華、財富亦或其他愛上他,這些「最高處」吸引著你,但如果一直保持著這種執念,長時間相處下來,所暴露的諸如懶散、自私、花心等「最低處」則會讓你遭受極大的落差,這段關係也就面臨不歡而散的困境。
在電視劇《知否》中有一句臺詞說,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
《奇葩說》薛兆豐教授也說過一番話,與之頗為相通,和一個人結婚,不是看最高處,而是要看最低處。
說到底,也就說的是愛情裡的「木桶效應」。
什麼是最低處?
或許是來自於人格的劣根性,又或是來自心底深處的惡,更有甚者,是來自於隱藏最深的本性。
你愛的那個人會變老、會生氣,會發怒,會口不擇言,會疲憊不堪,或許還會一身怨氣,歇斯底裡,又或許,你慢慢的發現,對方並不像初識時發著光一般,甚至有一部分是你最討厭的樣子。
這種落差無可避免,時間一久,一些人熬成了習慣,而還有一些人忍無可忍,雙方磨合不成,這段感情只得作罷。
簡單說,一個人的最高處決定了你是否會愛他,而他的最低處,則往往會讓你預見這段感情的底線。
換句話講,一段愛情裡,最大的隱患之一就是雙方的「最低處」,也就彼此身上的「弱點」,或者說是「缺點」。
就好像《歡樂頌》裡面,開朗活潑的曲筱綃雖然很討人歡心,但要是遇到性格比較敏感的對象,大大咧咧的性格反倒會在不經意間讓對方受到傷害;
人見人愛的小包總,雖然幽默貼心男友力Max,但也免不了太率性而為,健忘的個性容易讓對方覺得不夠踏實;
愛情的隱患,往往藏在那些平淡無奇的「弱點」裡。
M君談戀愛了,她興高採烈的向我們宣布這條消息時,眾人皆驚,且衷心為她祝福,在感情裡受過傷的人重新接受一段愛情,並非易事。
可M君的熱戀,並不像其他情侶一樣情意綿綿如膠似漆,甚至過的並不那麼開心。
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男朋友對她不夠好,還是兩個人性格不合,她搖了搖頭:
我總是患得患失,也許是因為太在乎他吧,總怕自己不夠好,他哪天就厭倦我了。我們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總是我主動讓步,他有什麼要求我都儘量滿足他,雖然委屈,但也沒辦法。我費盡心思為他做了一切,生病的時候給他送藥,照顧他的一日三餐,加班都很晚也是自己一個人打車回家,擔心他過來接我太累。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懂事又體貼的女友,但是他對我卻越來越冷漠。我真的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談戀愛。
委屈自己去遷就對方,以為討好能夠換來對方的認可。M君在愛情裡的弱點,便是這種自降一等的「攀附心」。
而這種「攀附式「的戀愛,顯然是不健康的。關係已經失衡,她卻還害怕自己哪天就會拋棄,這種不安全感讓她在愛情中體驗到的只是傷害。
我們經常說,在愛情裡,兩個人勢均力敵是相對較好的狀態,而最危險的,則是以一種「攀附心」奔向對方的「最高處」。
如果在一段健康的感情裡,要給兩個人的關係下一個定義,我想最好的定義,不是親人,而是夥伴,是戰友,這種利益甚至是生命絕對相關的關係,才最讓人著迷。
作家艾小羊曾說,夫妻最好的狀態就是「我挺你」。
吳京在拍攝《戰狼2》時,孤注一擲,幾乎押上了自己的所有,他萬分抱歉的跟妻子謝楠坦誠一切,沒有半點怪責和阻攔,得到的是無限的理解和支持。
謝楠曾發過一條微博:
對夫妻的定義,是戰友。能把背後交給對方的交情,過命,不可能不走心。
不攀附,不盲從,所謂戰友,所謂夫妻,就是做彼此堅實的後盾,你縱然優秀,我也不差,「大難臨頭」,彼此缺一不可。
回過頭來,再看愛情裡的「木桶效應」。
其實最重要的往往是那些「短板」,我們欣賞彼此的「長處」,喜歡對方的那些閃光點,但當彼此的關係越來越深入時,卻往往,要把注意力轉向那些「短處」。正如前所說,那些「短板」,同樣也決定著這段感情的底線。
但是,我們也要學會用「反木桶效應」來對待彼此的感情。
長處不會一成不變,短板也會慢慢增長,死盯著對方的短處,一定會變得疲倦而心乏,兩個人的相處之道,本就是在不斷的磨合中,不斷改變,慢慢變成對方喜歡或者能接受的樣子。
況且,有些時候,你眼中的長處並不一定是長處,你所惦念的短處也不應是短處,這種各向異性,決定著兩個人在一起的各種「新鮮感」。
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我們經常在說的互相寬容和體諒,也不過是正視自己和對方,然後慎重作出選擇。
而所謂愛情中的考驗,也不過是需要在各種選擇上多做些努力,每個人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