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木桶效應

2020-12-06 翔哥益讀

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而木桶的盛水量是有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並非是由一塊或者幾塊決定的。如果其中一塊木板很短,那麼此木桶的盛水兩就會很少,因為即使放入很多水,多餘的水也會從短板處流出來。因此這塊短板就成為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如果想要使這個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者加長短板,否則是沒有辦法增加木桶的盛水量。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又稱「短板理論」或「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在團隊管理中應用最多。在一個團隊活動中,決定團隊是否取得成功,並不單單取決於領導團隊的領袖者,而是要注意到這個團隊是否存在短板,以及如何在最短的時間裡,用各種方法和途徑來提高短板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團隊的進步,達到預想的成績。如果領導者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怎樣提高「短板」的高度上,那麼這個團隊很難獲得好的成績。如果領導者認為扔掉這塊塊短板就能解決問題,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沒有這塊木板,這個木桶的 盛水量就是零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短板。上學時可能有一科目成績很差,而這科目就是你學習中的短板,想要提高學習成績,光提高已經穩定的科目是沒法提高學習成績的,丟掉那就更不現實了,做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最差的科目成績。在每個人的性格、能力。生活中都存在各自的短板,而要做的就是儘快地找到自己的短板,並且儘快地將它補起來!

相關焦點

  •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
    三個有趣的團隊「定律」:雁群理論,螞蟻效應,反木桶定律!身為管理者,帶團隊時一定要了解這三個「定律」,否則團隊很難成事。一、雁群理論: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大雁在成群飛行時,會結成人字形的雁陣,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自然現象,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門檻效應
    這時,你可以試試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心理效應,別人有可能會在毫不知覺的情況下答應我們的要求。這個能讓我們得寸進尺的好方法就是利用「門檻效應」。其實門檻效應就是放大或縮小給對方的要求,給對方設置一個心理能接受的門檻。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心理學效應——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 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也可稱為短板效應。
  • 著名的心理學定律,你知道幾個?
    其中最有趣的學科莫過是社會學和心理學。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的摸索,逐步總結出了幾個著名的定律,這些定律經過很多年的驗證了其正確和有效性,正在以一種神奇的方式左右著人類的發展。那麼這些神奇定律,你知道幾個呢?皮格馬利翁效應該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
  • 木桶定律(短板效應)木桶理論
    木桶定律:一個水桶無論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決於其中最低的那塊木板。生活中處理問題時,我們如果可以先解決導致問題的「短板」,就可以大大的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就像木桶一樣,所以,想要讓木桶裝更多的水,就必須加長自己最短的木板。1.惡習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無意識的培養著習慣,這令我們在很多情況下都臣服於習慣。然而,好的習慣可為我們小李,不好的習慣會在做事時嚴重拖我們的後腿。所以我們要學會對自己的習慣進行分類分級,將惡習改正,以免將成功會在自己無意識的惡習上。
  • 經濟學基礎定律之三: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Buckets effect / Cannikin Law)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其核心內容為:一隻水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木桶定律幾種演變:每個組織都是不同的木桶,因此木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 六大常見理論:蝴蝶效應、木桶理論、鯰魚效應、青蛙現象、二八定律、羊群效應
    導讀:總聽別人說蝴蝶效應、木桶理論、鯰魚效應.到底這些理論是什麼?今天一併告訴你。蝴蝶效應: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名叫洛倫茲的氣象學家在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說,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翅膀偶爾振動,也許兩周後就會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木桶效應
    什麼是吸引力定律?吸引力定律又稱為吸引力法則,指的是當我們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的時候,那麼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或事就會被他吸引來。在群體關係中吸引力法則的運用最為普遍,每一個人都渴望成為人群中的焦點,那麼他必定是有其獨特的魅力,心理學家認為吸引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木桶效應。什麼是「木桶效應」?
  • 企業管理/木桶效應
    什麼是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隻木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隻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隻桶就無法盛滿水。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
  • 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遷移效應
    「遷移效應」是指先學習的內容、方式等對後繼學習的影響。遷移有三種效應效果:如果先行學習對後面學習有促進的作用,則稱為正效應;如果先行學習對後面的學習有阻礙的作用,則為負效應;如果先行學習對後繼學習毫無作用,則稱零效應。
  • 值得分享|解析: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導讀: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現象和規律;鯰魚效應、刺蝟法則、手錶定律、破窗理論、二八定律、木桶理論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是社會心理學家阿希再1964年通過研究提出的。意思就是指第一次見某人或者做某事後,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後通過第一印象對以後認識這些人或事物產生的影響或者作用。這就涉及到人的本性說了,古有雲「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面相和善的,五官端正的人,我們通常給出的判斷是好的。而對於面相醜陋,兇神惡煞的人,我們往往給出的判斷是壞的,甚至產生恐懼感。作為人類的我們,每天都要與人交涉,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就是為了更好,更融洽的交流。好與壞的「第一印象」甚至會影響到工作或者前程。
  • 木桶定律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什麼意思,木桶定律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本文我們將簡單了解「木桶定律」。」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字面意思就是打破窗戶?當然不是,而是來源於一項有名的實驗。這個實驗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鬥做的。實驗內容是把兩輛汽車放置不同地方,其中一輛把車牌摘掉,頂棚切掉,結果沒過一天就被偷走了。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源於「混沌理論」是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來的,在1979年12月在華盛頓,洛倫茲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一隻來自南美洲亞馬遜客流域熱帶雨林中的小蝴蝶,偶爾扇動了幾下它的翅膀,就很有可能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場龍捲風。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然而這場演講卻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 生活中的定律: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 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就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這塊短板就成了這個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才可以。所以這一規律就被總結為「木桶定律」,也常稱為「短板理論」。木桶定律說明了個人或組織的能力與水平並非由最好的部分決定,反而由劣勢的部分決定。簡單的說,如果你的考試成績中數學和物理兩門拿了滿分,而歷史和政治很差,那麼你的總成績就會被差的科目拉下來。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墨菲定律
    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八篇——墨菲定律。電影裡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個名詞,但是墨菲定律到底是指什麼呢?他負責安排人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設計並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他設計好位置並安裝好支架,勞累了一天的墨菲決定休息一下,告訴接替他工作的人把設備安裝到支架上,然後放心的下班回去休息了。而不可思議的是,第二天他發現所有的設備都裝在了錯誤的位置。而這種錯誤出現的概率只有1/16。於是墨菲發現並提出了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 原創|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
    [用最短的時間去積累認知]《比木桶效應和長板效應更重要的是…》--格格姐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企業或個人都需要綜合能力很強,木桶效應是人的短板往往決定人的高度。而如今,不管是企業或個人,你沒有突出的優勢,是很難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