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歐陽修
「圈子定律」來源於社會學裡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
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圈子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人一輩子活動的範圍很小,或許一生只有一個地方最舒服,只有一個人最懂你。
圈子雖小,只要乾淨就好。
網上曾流傳一個段子:一個砍柴的和一個放羊的,砍柴的和放羊的聊了一天,人家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這就是說,對於砍柴人來說,雖然聊了一天,但並沒有帶來任何價值。這種低質和無效的社交,那還不如及早地放棄。
莊子曰: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人,甘於寂寞,心境恬然,自然不會去強求太多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也不會把人際關係看得太重,患得患失,擾亂了自我的喜怒哀樂。
曾有人把喜歡泛泛而交的人,形象地比喻為街頭濫發傳單的人,見人就會散發。
與其浪費時間接過肆意發放的傳單,為了客套而仔細閱讀,消耗自我時間,倒不如一開始就體面拒絕,把寶貴的時間留給真心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邊的朋友也許會越來越少,並不是我們失去了一些朋友,更不是我們缺乏社交的能力。
而是我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社交,什麼才是真正的朋友,誰才是那個真正值得你信賴和與你真心相待的人。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
周有光先生,尊稱「漢語拼音之父」,貴為世界知名的大語言學家,卻住在一所年久失修民國初建的小洋樓裡,五口人住兩間半房子。
但周先生卻寫《新陋室銘》自嘲:
「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
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朋友寄來文章。
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藉此鍛鍊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裡,順便散步觀光。」
房子雖小,但周先生一家卻過得很開心。直到改革開放後,周先生才搬進了分配的新簡易房,面積也不大。
但他說:「心寬室自大,室小心乃寬。」
圈子雖小,絲毫不影響先生的事業,從1952年的《中國拼音文字研究》到2010年的《語文通論》,他一共出版了涉及古今中外的語言文字學研究著作,竟達36部之多!
周有光這個名字,更是熔鑄在中國語言文字發展史上,熠熠發光。
朋友,以義合者。——朱熹
作家李尚龍說:如果你自己不強大,那些社交其實沒有什麼用。只有等價的交換,才能得到合理的幫助。
有時候,那些不那麼擅長交際的人,反而顯得可愛。
出道這麼多年,梁朝偉很少傳出過負面新聞。
他不喜歡交際應酬,總是和外界保持著一定的疏離感。
張國榮在訪談上曾經這樣提到過梁朝偉:「偉仔是一個很怪的人。我、王菲等一幫朋友經常在他家打牌,大家玩得不亦樂乎,只有偉仔不參加。他竟然一個人躲在一旁喝茶。」
一拍完戲,大家出去喝酒唱歌,梁朝偉卻總是一句:「你們玩,我回家。」
內向又不愛交際的他,卻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得有聲有色,比任何人都享受孤獨。
他喜歡讀書,從沈從文、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讀到勞倫斯·布洛克。他會自己買張票去中央公園看雪景。他沒事的時候就在片場放煙花,做喜歡做的事就是看流星。
他還專門請了在英國教王室畫畫的老師教他畫畫,從中體悟生活。他甚至上了4天3夜的禪修班,在簡陋的房屋中感受自己。
楊絳先生說: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而梁朝偉正是將這種簡單活到極致。
美國埃默裡大學教授馬克說過: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放棄無用的社交,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
專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為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切都很美好。
圈子雖小,乾淨就好。
保持一顆乾淨的心,只有心靈沒有負累,身體才不會感到有所負累。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願你擁有乾淨的圈子,規律的生活,中意的人,這便是最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