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高精尖」加入美國國籍,30年後學成歸來,成中科院外籍院士

2020-08-11 文史風情

在我國的科研史上,有很多如錢學森,華羅庚等在國外學成歸來,毅然回國建設祖國的科研專家,他們無一不是受國人尊敬的愛國學者。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見利忘義,接受了國家的幫助後留在國外建設別國的學者。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一位介於這兩者之間,擁有著外國國籍,卻回國就職於中科院,為祖國做貢獻的學者。1962年出生在北京的謝曉亮就是這樣的人,他曾出任哈佛大學化學系終身教授,在美國完成學業,擁有美國國籍,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但同時他也是我國中科院外籍院士,北大基因高精尖創新主任,這多重複雜的身份,為他帶來了很多爭議。


作為一名世界頂尖的專家,他在單分子生物學等領域都是領軍人物,更是被很多學者稱為「與諾貝爾獎最接近的人」。擁有這項殊榮的謝曉亮從北大畢業後就去了美國,因為一些原因,他還將自己的國籍改為美國國籍,用30年時間,將自己變成美國的頂尖學者。然而,30年後,在美國已經功成名就的謝曉亮突然選擇了回國,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回報給自己的祖國。這一舉動不止是在學術界,甚至一度在整個美國都引起轟動。然而謝曉亮毫不在乎,安頓好家人後他就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他曾說過,國籍不重要,我的心永遠向著祖國。在質疑中,他一頭扎進了祖國的建設中。


其實,謝曉亮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並不矛盾,因為他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他們為童年的謝曉亮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環境,尤其是興趣愛好的培養上面,給予了全力支持。正是這種開明自主的教育方式,讓謝曉亮從小就擁有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的思維方式。高考結束後,謝曉亮不負眾望地考進了北大,並因為優異的成績成為北大化學系的「明星學生」。這樣的殊榮不僅給了謝曉亮莫大的鼓勵,同時也增加了他對北大,對祖國的感情。北大畢業後,深刻認識到我國的科研水平與國外還是有不小差距的謝曉亮,本著現階段以提高自己為最高目標選擇了出國留學,去往能夠更好提升自己的美國。此時的他,只有23歲。


美國優渥的條件和頂尖的學術氛圍給了謝曉亮很好的研究環境,在這裡學習仿佛如虎添翼。因此,謝曉亮很快成為加州大學博士以及芝加哥大學博士後,幾年時間,他的學術能力得到了美國學術界的認可。為了避免因為國籍問題遭到刁難而影響學業,謝曉亮將自己的國籍改成美國。在發表了數篇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高質量論文後,得到重點培養,更被哈佛大學聘為終身教授。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美國對於別國科學家與本國科學家的區別對待。深知自己的最終目標是建設祖國的謝曉亮絲毫不在意這些,他深刻明白,只有更好地提升自己,完成學業,才能更好地建設祖國。因此他不介意更改國籍,一切都以學業為重。


其實,雖然更改了國籍,但謝曉亮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中國心,在求學的30年裡一直與國內的科研團隊保持聯繫。得知自己已經學業有成的謝曉亮不再猶豫,也不用再壓抑自己對祖國的思念,立即決定實現自己的最終願望:報效祖國。謝曉亮的回國不僅美國沒有想到,連其他國家為此也表示震驚和惋惜。但謝曉亮卻不這麼認為,因為早在很多年前他就確定了自己學成歸來奉獻祖國的終極目標。如今的謝曉亮,已經成為我國中科院外籍院士,北大研究室裡時常會出現他忙碌的身影,他已經在實現自己的價值。與之相比,外界的流言蜚語與和質疑,對他而言又算得了什麼呢?

相關焦點

  • 為學「高精尖」加入美國國籍,30年後學成歸來,成中科院外籍院士
    在我國的科研史上,有很多如錢學森,華羅庚等在國外學成歸來,毅然回國建設祖國的科研專家,他們無一不是受國人尊敬的愛國學者。當然也有一小部分見利忘義,接受了國家的幫助後留在國外建設別國的學者。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一位介於這兩者之間,擁有著外國國籍,卻回國就職於中科院,為祖國做貢獻的學者。
  • 女神童15歲進中科大少年班,國家重點培養,卻31歲加入美國國籍
    後來又當選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僅3年裡,40歲出頭的莊小威被評選為了3個院士,名副其實地活成了別人家孩子的模樣,科研道路高歌猛進,不用說三個院士,就是她隨便取得的一個成就,是多少人窮其一生達不到的目標。這位天才神童,取得的科研成就,確實沒有讓任何人失望。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正常國人在出國學成之後,基本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但他卻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了美國國籍,變成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他所獲得的所有獎項榮耀,都為美國做了嫁衣。
  • 他北大畢業,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回國發展引熱議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頂尖科研學者在國外學成後,選擇了回國發展,進入到我國頂尖高校,積極投身在祖國的偉大事業當中,為我國科研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貢獻出自己的才智。他身上擁有諸多頭銜:生物物理化學領域的行業專家;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人實現了這個成就;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1980年8月,李愛珍被公派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做訪問學者在她申請中科院院士時還是被拒了4次。
  • 當年祖國傾力培養的神童莊小威,留學後入籍美國,如今已成院士
    除屠呦呦外,很多科學家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國外學成之後,放棄那邊更好的發展空間,毅然決然地回到祖國做科研。但曾有一位我國扶持的人才,現在卻是美國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在國外定居,拿到哈佛雙學科教授在國外待久了,莊小威萌生了留在這裡的想法,於是就加入了美國國籍。在2001年的時候,她開始了在哈佛大學的教學生涯。2006年,她拿到了哈佛化學和物理學科的雙教授,還擁有了自己的獨立實驗室。
  • 當年祖國傾力培養的神童莊小威,留學後入籍美國,如今已成院士
    除屠呦呦外,很多科學家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國外學成之後,放棄那邊更好的發展空間,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做科研。但曾有一位我國扶持的人才,現在卻是美國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在國外定居,拿到哈佛雙學科教授在國外待久了,莊小威萌生了留在這裡的想法,於是就加入了美國國籍
  • 她本是中科大天才,如今成美國院士,是「認賊作父」還是為了學術
    即便如此,每年仍舊有很多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並且更改國籍,定居他國。曾經,中科大傾力培養的一位天才,距離諾貝爾獎僅僅一步之遙,畢業後加入美國就再沒回來過,如今已成為美國院士,在美國拿下30多項科研大獎。
  • 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 轉為中科院院士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了解到,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
  • 李愛珍:我國研究半導體的功臣,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美國院士
    我國在經歷了無比憋屈的近代歷史後,對科技的重視也達到了一個空前絕後的程度。自新中國成立之後,無論是軍用、民生還是航天等諸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 這樣的成就不僅要感激無數有志之士投身科研事業,也要歸功於我們國家那偉大的九年義務教育,它打破了上層階級對文化的壟斷,讓知識這門寶貴的財富能夠走進眾多百姓的家中,成為改善家庭、改善國家的基本。
  •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新選出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了兩位中國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作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的顏寧,還曾一度上了熱搜。如果你還不知道顏寧是誰,那說明你可能是生活在沒有網絡的時代。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曹曉風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宣布了最新當選的120名院士及26名外籍院士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取得的傑出成就。截至目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總人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達到501人。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最新公布的這份名單中,現年55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植物表觀遺傳學家曹曉風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施一公簡歷: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圖)
    光明網教育5月1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布消息,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同時,千人計劃學者、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 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遭質疑!其實袁隆平也是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入選院士名單,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所獲得的傑出成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中包含120名美國本土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仔細查看後我們發現,這26名外籍院士中有一位中國院士的身影。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為何突然回國?
    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如今又是中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人送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實現了這個成就。但他並非出生國外,而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後來才加入的美國國籍。如今,他突然回國又引發了很大爭議。
  • 17歲進入哈佛,31歲成哈佛最年輕教授後加入美國國籍,令人惋惜
    我國愛國的科學家有很多,比如曾經四次落選中科院院士還被美國評為院士,卻依然選擇留在國內為國效力的李愛珍;有已經年事84歲高齡仍然在奮鬥在一線,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鐘南山院士;有拒絕美國高薪卻毅然回國為了振興我國教育事業的饒毅教授、施一公院士等人。
  • 三名學霸公費留美,學成後棄國籍入美籍,與中國告別,著實寒心
    而學成回國之後,都應該是祖國的科學家。從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刻開始,無數心繫祖國的科學家歷經千難萬險回歸祖國,只是想要與祖國並肩戰鬥。而如今,3名學霸拿著國家的公費去美國留學,明明已經學成卻不想回到中國。他們加入了美國國籍,永遠與中國告別。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2001年,李愛珍再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依舊還是沒有通過。2003年工程院開設增選,李愛珍還是落榜。2005年,71歲的李愛珍再次申請,卻因為年紀太大而被拒絕,連續四次都被拒絕,讓李愛珍感到十分的遺憾。
  •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
    中科院最良心外籍院士:日本諾獎獲得者,為中國培養13位頂級人才中國科學院有一個特殊群體——外籍院士,可能大家有和我一樣的疑問:什麼樣的科學家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這些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先說第一個問題,能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的科學家,首先要有頂級的科研實力,比如獲得諾獎等含金量極高的國際科研大獎,再則要有良好的國際聲譽。而且想要入選,競爭非常激烈,以照片裡的美國著名工程學家麥可·霍夫曼為例,他申請中科院外籍院士時,同時競爭的有600多名世界頂級科學家。因為清華教授提名推薦,加上層層篩選才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