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然整個輿論的關注點卻不在這件事情本身上面,人們更加感興趣的是,這位成功當選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在國內申請中科院院士曾經4次遭到拒絕。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即便是天才也要付出99%的汗水,李愛珍從小就在數學方面表現出優於常人的智力,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李愛珍被分配到了上海制金所,在那裡,她當上了一名實習研究員。後來,李愛珍開始對稀土金屬和稀有金屬化學冶金領域進行研究,這也成為李愛珍今後的主要研發之路。李愛珍曾兩次以學者的身份被派往美國進行交流學習,在那裡,她學到了很多知識,讓自己受益匪淺。1982年,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培養了很多導體領域方面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一直以來,她始終是一個研究員的身份,所以她一直都想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李愛珍的學生曾這樣評價她,「李老師沒日沒夜地在實驗室工作,人家是勤奮,她是拼搏」。正是這種近乎拼命的勤奮,才讓李愛珍成為了我國化合物半導體領域裡傑出的科學家,並在許多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李愛珍不把科研工作當成是一種職業,而是當成生命中絕大部分。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18歲時,李愛珍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經過4年學習後,她被分配到了上海冶金所,從此與半導體材料的研髮結下了不解之緣。長達幾十年的工作,李愛珍並沒有覺得枯燥,她這人有一股執拗勁,無論幹什麼,都要幹到最好。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我國的李愛珍博士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被拒絕了,卻不料卻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終成為美國院士,原因令人深思
李愛珍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科院上海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處於學術上的追求,在她已經成為國內材料科技方面的頂尖專家時,她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卻失敗了。第一次落選,李愛珍只以為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山,自己的學術水平不夠才只得敗下陣來。於是她在科研領域加倍努力,可之後的三次申請全部以失敗告終。尤其是最後一次因為「超齡」被拒,這也表示李愛珍此生再沒機會成為中科院院士。這讓她非常的痛苦和鬱悶。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她依舊說:「這是中國驕傲!」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被拒,如今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1936年5月,李愛珍出生在福建省石獅市。1958年,李愛珍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此後,她一直在做化學方面的研究,也曾前往美國訪問。這幾十年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卻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引發了爭議。中國「科學家」李愛珍李愛珍研究期間,獲得了21個專利和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2003年,李愛珍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李愛珍又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在她的履歷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李愛珍的成就的確很大。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反倒當選美國院士
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只1次就成美國院士
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為何身為女科學家的李愛珍被中國科學院拒絕了四次,是資格不夠,還是另有原因?最後無奈只能去美國,成為了美國的外籍院士。她遞交了第二次申請,事與願違,李愛珍又被拒絕了,中國人不服輸的精神在李愛珍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多年後她又申請加入中科院,但最後結果依舊是被拒絕。
-
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是卻一次就被美國評為院士
在我國繁榮富強的背後,總有那樣一群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他們無私的向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渴望國家給予他們肯定,所以國家每兩年會進行一次院士的評選。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院士的名稱,那麼可以很肯定的判斷出這個人為人類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評選院士的過程非常困難,畢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評上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她為國家付出了很多,但在四次申請院士的過程中卻一直都被拒絕。
-
有多少人知道這位科學家?四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卻評上美國院士
我國的小學生都能做博士課題研究了,清北的學生都去美國效力了,而一個勤勤懇懇為了祖國的發展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奉獻了50年大好年華的研究員李愛珍卻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無一例外被拒絕了。說李愛珍是我國國寶級的科學家一點也不為過。她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後,直接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從研究實習員到研究員,李愛珍在該所辛勤耕耘60餘載,奉獻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心血。
-
中國半導體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一次入選美國院士
幾乎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希望進入中科院,成為國家認可的院士,不過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人很少,曾經有一個研究半導體的女科學家被中科院接連拒絕了4次,後來卻成為了美國的院士。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美國一次就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