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成立於1949年11月,是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幾乎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希望進入中科院,成為國家認可的院士,不過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人很少,曾經有一個研究半導體的女科學家被中科院接連拒絕了4次,後來卻成為了美國的院士。
她是誰呢?
她叫李愛珍,是中國著名的半導體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她在電子器件、光電器件異質結半導體微結構的生長與特性研究領域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她的研究完全達到了國際水準。
李愛珍生於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港邊村,父母是華僑。
1954年,李愛珍從泉州市第一中學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1958年,李愛珍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分配到上海冶金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任研究員。1980年,李愛珍被公派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做訪問學者。
為了國家的發展需要,李愛珍積極跨學科轉戰電子、光學、半導體材料方面的研究,這一做就是60餘年。
1982年,李愛珍回國創建了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導體微結構材料和器件實驗室和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
5年後,李愛珍的課題組成功研製出5至8微米波段半導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實現了亞洲範圍內此類雷射器「零的突破」,中國由此進入掌握該先進技術的國家之列。這項工作,被學界認為是李愛珍最為突出的科研成果之一。
李愛珍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13年,2005年四次參選中國院士,最後遺憾落選。
中國科學院的評審制度相當苛刻嚴格。按規定,院士評選還是較傾向於年輕化,即超過六十歲以上的科研者需要六位院士的推薦信,六十歲以內的只需要兩位院士推薦。
2007年,美國科學院向李愛珍授予&34;的稱號,並且花重金邀請李愛珍去美國做研究。
面對美國的優厚條件,李愛珍拒絕了,她毅然決定留在祖國,繼續科研研究。
李愛珍說: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消亡。你再有名,離開這個世界後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39;這兩個字永遠在地球上存在。所以你的生命價值,就是要為我們國家爭取榮譽。
感謝你,李愛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