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2020-10-19 拾物志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為了國家富強、社會進步而默默奉獻之人。另外,搞科研是枯燥乏味的,若沒有毅力與恆心,是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的。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

李愛珍,1936年出生於福建石獅市港邊村,由於父母是華僑,所以她從小就比一般小孩有見識、有理想。18歲時,李愛珍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經過4年學習後,她被分配到了上海冶金所,從此與半導體材料的研髮結下了不解之緣。長達幾十年的工作,李愛珍並沒有覺得枯燥,她這人有一股執拗勁,無論幹什麼,都要幹到最好。

廢寢忘食地工作,夜以繼日的攻關,李愛珍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她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貢獻了太多力量。1980年8月,李愛珍被公派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做訪問學者,在那裡,她的眼界再一次被拓寬,懸殊的科技差距讓她極度不安,於是她決定傾盡全力,學會美國的先進技術,然後回國效力。

實際上,在李愛珍留美期間,社會上曾傳出了不少質疑聲,很多人認為,也許她會被美國成熟的科研環境所迷,最終一去不復返。不過,李愛珍卻讓他們「失望」了,2年後,李愛珍毅然踏上了回國的飛機,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崗位。

1982年,李愛珍創建了分子束外延半導體微結構材料和器件實驗室,1983年~1996年,她又先後創建了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她辛勤的汗水,幾乎浸透了每一項研究成果。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官網顯示,李愛珍在60多年的時間裡,共發表論文256篇、專著篇章3章;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1個。努力是有回報的,李愛珍多年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她的名字,早已傳遍了世界學術圈。1989年,李愛珍成為了博士生導師,她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半導體領域的技術人才,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持續發光發熱。

然而,儘管李愛珍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她先後4次成為中科院院士的申請,還是被拒絕了。不過即便如此,在半導體領域,李愛珍還是標杆式的存在,她對國家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可是不久之後,一則「李愛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新聞登上了頭條,一時之間,她成為了有心人口誅筆伐的對象,所有人都在譴責她。

但實際上,美國國家科學院是一個科學組織,不屬於政府機構,李愛珍被選為外籍院士時也很意外,因為她從來沒有遞交過任何申請。後來,她公開致謝了美國國家科學院,並拒絕了美國公司與研究機構的高薪聘請,她說,若不是祖國給了她發展的平臺,她不會取得這麼多的成就,所以她永遠不會背棄祖國。

相關焦點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在13年前,曾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李愛珍不把科研工作當成是一種職業,而是當成生命中絕大部分。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說起我們國家的傑出女科學家,那麼李愛珍教授一定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因為她在科研領域中發生的個人事跡,而聞名於整個科學界。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後來,李愛珍2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被研究生派到美國進行學習,這讓她受益匪淺。在1982年的時候,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留住導體材料研究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最後成美國院士
    堅韌不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種品質,我們民族才能在一次次災難中重新站起來。就算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著這樣的品質。就好比說我們國家的科學家,他們中間很多人就是靠著這種性格,做出很多厲害的成就。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花在事業上面,無心於名利的爭鬥。曾經我們國家就出現過一位女科學家,她連續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都被拒絕了。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女科學家,卻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被美國選為科學院院士。1936年,李愛珍在福建出生。她從小就愛學習,考上復旦大學後依舊成績優異,在畢業後被分配到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在十幾年的工作時間裡,李愛珍刻苦鑽研學術,前後共發表了256篇論文,獲得了28項國家專利。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反倒當選美國院士
    說起我們國家的傑出女科學家,那麼李愛珍教授一定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因為她在科研領域中發生的個人事跡,而聞名於整個科學界。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有多少人知道這位科學家?四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卻評上美國院士
    我國的小學生都能做博士課題研究了,清北的學生都去美國效力了,而一個勤勤懇懇為了祖國的發展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奉獻了50年大好年華的研究員李愛珍卻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無一例外被拒絕了。2005年11月,在埃及舉行的第三世界科學院第15屆院士大會上,李愛珍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她本人也於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也是中國首個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女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被拒,如今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1936年5月,李愛珍出生在福建省石獅市。1958年,李愛珍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此後,她一直在做化學方面的研究,也曾前往美國訪問。這幾十年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卻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引發了爭議。中國「科學家」李愛珍李愛珍研究期間,獲得了21個專利和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2003年,李愛珍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李愛珍又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在她的履歷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李愛珍的成就的確很大。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她依舊說:「這是中國驕傲!」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在2007年美國科學院所公布的新增院士中,有18名來自海外的院士,其中就包括了來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那麼,這位被中科院拒絕的女科學家,卻當選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應呢?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只1次就成美國院士
    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為何身為女科學家的李愛珍被中國科學院拒絕了四次,是資格不夠,還是另有原因?最後無奈只能去美國,成為了美國的外籍院士。中科院的全稱是中國科學院,是中國每位科學家都嚮往研究院。她遞交了第二次申請,事與願違,李愛珍又被拒絕了,中國人不服輸的精神在李愛珍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多年後她又申請加入中科院,但最後結果依舊是被拒絕。
  • 中國女天才科學家,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赴美申請院士一次就成功
    美國院士李愛珍的中國心!【引言】中國肩負著科技使命,女性科學家也在時代的進步中崛起。李愛珍曾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但都因標準不夠或者年齡問題而未能如願。【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李愛珍曾四次申請加入中科院,卻最終鎩羽而歸。首要條件是重量級科技貢獻,其次是忠於祖國的愛心,李愛珍距離標準的設定還有很大的差距。她初次被拒後,驕傲的心遭受到打擊。吃一塹長一智,她開始潛心研究。李愛珍為女本弱,為女科學家則剛,這次失敗的經歷,既是鞭策,也是鼓勵。多年間她再次積蓄力量,不料還是以失敗告終。
  • 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卻被美國評上,最後怎樣?
    勤懇50年,4次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外籍院士!中國評不上,美國卻能評上?啪啪打臉啊!五指扇紅!鼻青臉腫啊!這不就是又一個屠呦呦嗎?沒有諾貝爾獎,誰能知道中國有這樣偉大的科學家?2007年5月,4次落選國內院士評選的李愛珍,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知道了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被拒,立即感到了濃厚的興趣!美國人不是慈善家,無利不起早,評選李愛珍為院士的同時,也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李愛珍堅守著自己的中國心,一生未變,高薪聘請沒有讓她失去家國情懷和初心,果斷拒絕!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