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2020-08-01 曉天講歷史

在2007年美國科學院所公布的新增院士中,有18名來自海外的院士,其中就包括了來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那麼,這位被中科院拒絕的女科學家,卻當選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應呢?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李愛珍是福建省石獅市人,其父母都是華僑,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4年,李愛珍就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擔任研究員。她先後從事了稀土金屬、稀有金屬化學冶金研究等科研,為我國的稀土資源研究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後來她開始轉向半導體領域從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器件與應用研究,而後她一直活躍在了半導體材料研究的第一線,又為我國的新型材料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李愛珍女士曾多次參加國內科學實驗室的創建,她先後參與建設了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導體微結構材料和器件實驗室、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和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世界銀行貸款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為我國的科研發展奠定了基礎。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李愛珍還在其研究中獲得了很多成就,她先後獲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獎16項。先後發表論文256篇,專著篇章3章。她還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21個以及國際發明展銀獎1個。可以說,李愛珍是我國成就卓著的一位科學家,她為祖國獲得了大量的榮譽。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然而,就是擁有這樣的資歷,她的中科院院士申請之路卻不太順利。她曾先後向中科院申請了4次,卻無一獲得成功。不過在申請美國院士成功以後,李愛珍也沒有表現出異常興奮。而在回應記者所提出的問題時,她謙虛地表示: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和培養,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雖然有些遺憾,但她並不懊惱。而且在她看來,她只記得別人給了她什麼,從來不會記住別人沒給她什麼。所以在她的心中,國家並不虧欠。


相關焦點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在這一點上,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應該好好向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學習,他們才華橫溢、學富五車,把大好的青春年華全都貢獻在祖國建設上,一生不求名利,默默無聞。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
  • 她為中國半導體事業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美國院士
    中科院作為中國科學人的最高追求,是無數科學人的最終夢想。然而,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身份失敗,最後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錄取,這其中是否有什麼誤會。1980年8月,李愛珍被公派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習。在這裡,李愛珍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科學界與美國科學界之間的巨大差距。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縮小中美科學界的差距。李愛珍不再是那個為中國科學界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了,她重新做回了學生,謙虛有禮地向美國學者提出疑問、做好筆記,有時候還來一兩場學術上的切磋交流。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然整個輿論的關注點卻不在這件事情本身上面,人們更加感興趣的是,這位成功當選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在國內申請中科院院士曾經4次遭到拒絕。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後來成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答
    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家李愛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榮譽院士,這也成為了當時舉世矚目的一個熱點。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
  • 她為中國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四次被拒,最後卻當選美國院士
    引言我國著名的材料研究專家李愛珍,在國內參加了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院士選舉,然而這四次的院士選舉卻與李愛珍擦肩而過。隨後,李愛珍就被選入了美國科學院院士。然而,李愛珍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在國內的研究,依然無私的奉獻著自己,而且還為我國在國防領域的研究做了巨大的貢獻。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後來,李愛珍2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被研究生派到美國進行學習,這讓她受益匪淺。在1982年的時候,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留住導體材料研究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李愛珍的學生曾這樣評價她,「李老師沒日沒夜地在實驗室工作,人家是勤奮,她是拼搏」。正是這種近乎拼命的勤奮,才讓李愛珍成為了我國化合物半導體領域裡傑出的科學家,並在許多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 她數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卻被美國選為外籍院士,你怎麼看?
    她的名字叫做李愛珍,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申請被以年齡太大拒絕,這也就是說,科學家李愛珍此生可能與我國院士無緣了。但是令李愛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竟然向她伸出橄欖枝,評上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想高薪聘請她,但是李愛珍並沒有被誘惑,仍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為祖國奉獻著力量。科學家李愛珍經歷的可能也不是一個個案,前些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由於研究青蒿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科學家屠呦呦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評選上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正所謂「知易行難」,要為國家做出突出的貢獻,讓國家在高科技領域佔有世界的一席之地,對於李愛珍來說,不「拼命」研究是根本不行的。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個驚喜落到了李愛珍的頭上。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女科學家,卻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被美國選為科學院院士。1936年,李愛珍在福建出生。她從小就愛學習,考上復旦大學後依舊成績優異,在畢業後被分配到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在十幾年的工作時間裡,李愛珍刻苦鑽研學術,前後共發表了256篇論文,獲得了28項國家專利。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即使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一生都與中科院院士擦肩而過。他雖然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但是他仍然無緣中科院院士。因為評判標準的不同,袁隆平爺爺雖然在水稻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卻沒有發表相應的專著,所以他並沒有成為中科院院士。
  • 復旦女學霸貢獻突出,4次申請院士被拒,為何被美國選為院士?
    今天逛論壇,就看到了一則令人疑惑的事情:一位在國內努力搞研究的中國科學家,名叫李愛珍,她畢業於復旦大學,擁有所在領域最強的能力,最突出的貢獻,可惜,4次申請院士評定,都被中科院拒絕了!同樣是申請院士,為何在國內遭到了4次拒絕,在美國卻不論出身一次通過呢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1982年,李愛珍創建了分子束外延半導體微結構材料和器件實驗室,1983年~1996年,她又先後創建了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她辛勤的汗水,幾乎浸透了每一項研究成果。
  • 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卻被美國評上,最後怎樣?
    從事科研50多年,李愛珍成為該領域的「國寶級」科學家,共發表論文25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項。榮譽等身的李愛珍先後參加1999年、2001年、2005年的科學院增選和2003年的工程院增選。4次申請中科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卻一直被拒絕,第一次被拒絕是「能力不夠突出」,到了第4次,拒絕原因則變為了「年齡過大」!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女強人,入選中科院院士只是早晚的事。然而,李愛珍前後4次都落選了,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讓這位科學家遭受如此冷遇呢?她被分配到了當時的上海冶金所,一直從事半導體材料這一前沿領域。由於其能力相當突出,做出了不少科研成果,其受到領導青睞。1980年,她還被公派到美國卡基尼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 對於一個科研工作者而言,這樣的經歷再正常不過。然而,李愛珍出生於華僑家庭,背景比較敏感,並且在那個特殊年代還挨過批鬥。得知其要被公派到美國後,自然引起了競爭對手的流言蜚語。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