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2020-10-23 風陵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

2007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選的72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的名單。在這名單之中,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研究員李愛珍,成為第一位得到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然而,她令人矚目的卻並非是當選美國院士,而是她是其中唯一一位沒有國內院士頭銜的外籍院士。

李愛珍,1936年5月出生在福建石獅市,父母是華僑。但她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出生在中國的土地上,成長在中國的土地上。1954年,李愛珍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後直接去了上海冶金所。這冶金所便是如今的傷害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她從研究實習員一步一步做起,到最後成為研究員。

李愛珍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信息科學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其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在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西方國家一直禁運這種研究設備到中國,而李愛珍硬是搞了一套自己的裝備。後來在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一世界前沿領域,中國人晚了二十多年,但李愛珍跟她的團隊還是進行了革命性的開拓。

數十年的研究,使得她在自己的領域早已成為「大師」級別的人物。如同美科院士卓以和對她的評價:她的確是中國化合物半導體領域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研究完全達到了國際水準。在生活中,她也是勤勤懇懇的,五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幾乎沒有假期的概念。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女科學家,卻不是中國的院士,甚至在第一輪評審就被淘汰。

並且被拒絕還不止一次,是4次都被拒絕了,至於原因沒人知道。杜武青聽說過這件事,他說:我感到疑惑,但因為不熟悉中國的體系,所以也不敢妄加揣測。其實這麼些年,圍繞在李愛珍身邊的爭論不少,她並非一直待在國內。1980年8月,她曾被公派去美國做訪問學者,待了兩年。

在她留美期間,不少人認為,她會被美國成熟的科研環境和優越工資打動。李愛珍以回國的飛機擊破了這些閒言碎語,她回國後不僅自己做出突出成就,還培養了一批技術人才。作為 博士生導師,帶領國家的下一代向前發展,這些人終將成為棟梁。2007年她被評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後,爭議聲又起,而她自己也感到意外。

但李愛珍說過,祖國給了她發展,她永遠不會背棄祖國。事實上,無論她被不被評為院士,其標杆、帶頭的存在都不會被否定。院士對於她來說,不過是又一個光環,李愛珍自己也是不甚在意。她在面對這一問題的提問時,歷數了這些年得到的幫助,曾說:沒了實在的工作,哪裡還有什麼榮譽?

相關焦點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在13年前,曾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18歲時,李愛珍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經過4年學習後,她被分配到了上海冶金所,從此與半導體材料的研髮結下了不解之緣。長達幾十年的工作,李愛珍並沒有覺得枯燥,她這人有一股執拗勁,無論幹什麼,都要幹到最好。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後來,李愛珍2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被研究生派到美國進行學習,這讓她受益匪淺。在1982年的時候,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留住導體材料研究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李愛珍不把科研工作當成是一種職業,而是當成生命中絕大部分。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反倒當選美國院士
    說起我們國家的傑出女科學家,那麼李愛珍教授一定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因為她在科研領域中發生的個人事跡,而聞名於整個科學界。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說起我們國家的傑出女科學家,那麼李愛珍教授一定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因為她在科研領域中發生的個人事跡,而聞名於整個科學界。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女科學家,卻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被美國選為科學院院士。1936年,李愛珍在福建出生。她從小就愛學習,考上復旦大學後依舊成績優異,在畢業後被分配到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在十幾年的工作時間裡,李愛珍刻苦鑽研學術,前後共發表了256篇論文,獲得了28項國家專利。
  • 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最後成美國院士
    堅韌不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種品質,我們民族才能在一次次災難中重新站起來。就算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著這樣的品質。就好比說我們國家的科學家,他們中間很多人就是靠著這種性格,做出很多厲害的成就。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花在事業上面,無心於名利的爭鬥。曾經我們國家就出現過一位女科學家,她連續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都被拒絕了。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她依舊說:「這是中國驕傲!」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在2007年美國科學院所公布的新增院士中,有18名來自海外的院士,其中就包括了來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那麼,這位被中科院拒絕的女科學家,卻當選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應呢?
  • 有多少人知道這位科學家?四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卻評上美國院士
    我國的小學生都能做博士課題研究了,清北的學生都去美國效力了,而一個勤勤懇懇為了祖國的發展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奉獻了50年大好年華的研究員李愛珍卻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無一例外被拒絕了。說李愛珍是我國國寶級的科學家一點也不為過。她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後,直接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從研究實習員到研究員,李愛珍在該所辛勤耕耘60餘載,奉獻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心血。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我國的李愛珍博士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被拒絕了,卻不料卻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其實中科院院士的落選並不能代表什麼。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在中國碰壁了,但是美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其實不僅只是李愛珍博士申請中科院院士失敗,還有顏寧,饒毅等人,這些人其實都是十分優秀的,只是顏寧在申請中科院院士失敗後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被拒,如今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1936年5月,李愛珍出生在福建省石獅市。1958年,李愛珍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此後,她一直在做化學方面的研究,也曾前往美國訪問。這幾十年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卻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引發了爭議。中國「科學家」李愛珍李愛珍研究期間,獲得了21個專利和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2003年,李愛珍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李愛珍又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在她的履歷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李愛珍的成就的確很大。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只1次就成美國院士
    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為何身為女科學家的李愛珍被中國科學院拒絕了四次,是資格不夠,還是另有原因?最後無奈只能去美國,成為了美國的外籍院士。中科院的全稱是中國科學院,是中國每位科學家都嚮往研究院。她遞交了第二次申請,事與願違,李愛珍又被拒絕了,中國人不服輸的精神在李愛珍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多年後她又申請加入中科院,但最後結果依舊是被拒絕。
  • 中國女天才科學家,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赴美申請院士一次就成功
    美國院士李愛珍的中國心!【引言】中國肩負著科技使命,女性科學家也在時代的進步中崛起。李愛珍曾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但都因標準不夠或者年齡問題而未能如願。【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李愛珍曾四次申請加入中科院,卻最終鎩羽而歸。首要條件是重量級科技貢獻,其次是忠於祖國的愛心,李愛珍距離標準的設定還有很大的差距。她初次被拒後,驕傲的心遭受到打擊。吃一塹長一智,她開始潛心研究。李愛珍為女本弱,為女科學家則剛,這次失敗的經歷,既是鞭策,也是鼓勵。多年間她再次積蓄力量,不料還是以失敗告終。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即便是天才也要付出99%的汗水,李愛珍從小就在數學方面表現出優於常人的智力,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李愛珍被分配到了上海制金所,在那裡,她當上了一名實習研究員。後來,李愛珍開始對稀土金屬和稀有金屬化學冶金領域進行研究,這也成為李愛珍今後的主要研發之路。李愛珍曾兩次以學者的身份被派往美國進行交流學習,在那裡,她學到了很多知識,讓自己受益匪淺。1982年,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培養了很多導體領域方面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一直以來,她始終是一個研究員的身份,所以她一直都想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