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知道這位科學家?四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卻評上美國院士

2020-12-05 丑角侃教育

我國的小學生都能做博士課題研究了,清北的學生都去美國效力了,而一個勤勤懇懇為了祖國的發展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奉獻了50年大好年華的研究員李愛珍卻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無一例外被拒絕了。

說李愛珍是我國國寶級的科學家一點也不為過。她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後,直接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從研究實習員到研究員,李愛珍在該所辛勤耕耘60餘載,奉獻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心血。

李愛玲老師的簡歷

在此期間,她歷任半導體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並在1988年-2000年之間,任我國863課題新材料領域電子材料、光子材料專題負責人,在2003年當選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在埃及舉行的第三世界科學院第15屆院士大會上,李愛珍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她本人也於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也是中國首個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女院士。

申請四次中科院院士被拒

其實,李愛珍老師在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之前,曾經四次申請過我國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被拒絕了。

第一次申請的時候被拒,李老師並沒有氣餒,她覺得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學術水平達不到院士的評價標準。因此,她又連續三次遞交了中科院院士入選的申請書,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被拒絕了。直到最後一次,評選會給出拒絕的理由是「年齡過大」,這才讓她徹底死心。但是李老師並沒有放棄院士夢,她抱著試試的態度去參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沒想到順利入圍並當選。我們很開心看到這一幕,但是可惜的是李老師是在國外當選的!

李老師被拒的原因

其實我覺得李老師當選院士被拒絕,和屠呦呦先生當年的經歷有點類似。屠呦呦先生作為我國偉大的女科學家之一,發明的青蒿素拯救了成千上萬的人們,並受到世界讚譽。但是,其本人是沒有留學背景和博士學位的科學家。李老師和其差不多,沒有留學背景浩哥博士學位以外,只是有幾次出國訪學的經歷。這在以博士為主的中科院院士裡,是不可能讓這樣一位「土」學家入選的。

李老師的報國之心

李老師當年沒有被中科院選為院士,在當年被美國評為外籍院士之後,其實當時美國是向她拋出了橄欖枝的,想要邀請她去美國工作。不像有些科學家那樣,李老師並沒有為之所動,她認為「做學問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學問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從而拒絕了美國的邀請。

我國人才流失嚴重

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的一個事實是,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根據教育部官方發布的數據表明:從1978年到2018年末,我國的出國留學生人數將近六百萬,而其中大約430萬的人已經完成學業。在這430萬人當中,大約有360萬選擇回國,剩下大約70萬留學生選擇在國外生活和工作。這些選擇留在國外的學生,往往都是國內頂端的人才,他們有著高智商、高素質,面對國外更豐厚的薪資和更優質的科研環境,最終他們選擇留在國外。

而這些留在國外的學生現在大多都成了當今世界上各自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如現在就職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老師,而在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材料領域科學家中,中國人獨佔了四席,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大的校友楊培東(第1)、殷亞東(第2)、夏幼男(第4)和孫玉剛(第5)。

總之,李老師本人沒有入選中科院院士是一大遺憾。近些年來,雖然我國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增加了,但是還該保持時刻反思,爭取吸納更多的人才來為國家的建設服務,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發展的又快又好!在核心科技上才不會受制於人!

對於李愛珍老師的遭遇,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她在中國4次申請院士被拒,後來在美國評上院士。大家怎麼看?
    正是因為她搞研究孜孜不倦,碩果纍纍,成為該領域不可多得的「國寶級」的科學家。02李愛珍曾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因年齡過大被拒。期間,她曾四次申請院士,分別是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第一次碰壁,她以為是自己能力不足,最後一次被拒,原因竟然是「年齡過大」,這時她才明白,此生她已經和院士無緣了。作為復旦大學一名高材生,李愛珍的能力和水平大家可以想像,經過多年的研究,能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在13年前,曾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卻被美國評上,最後怎樣?
    勤懇50年,4次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外籍院士!中國評不上,美國卻能評上?啪啪打臉啊!五指扇紅!鼻青臉腫啊!這不就是又一個屠呦呦嗎?沒有諾貝爾獎,誰能知道中國有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從事科研50多年,李愛珍成為該領域的「國寶級」科學家,共發表論文25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項。榮譽等身的李愛珍先後參加1999年、2001年、2005年的科學院增選和2003年的工程院增選。4次申請中科院和工程院的院士卻一直被拒絕,第一次被拒絕是「能力不夠突出」,到了第4次,拒絕原因則變為了「年齡過大」!
  • 她是國寶級科學家,四次申請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依然無怨無悔
    有一句話詮釋的最深刻,至今被人記住和傳誦: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于敏等過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的真實含義。當代有一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同樣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愛國。哪怕是她4次申請院士被拒,但是在她接到美國授予外籍院士消息時,她這麼說道:「我跟學生講,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消亡。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被拒,如今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此後,她一直在做化學方面的研究,也曾前往美國訪問。這幾十年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卻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引發了爭議。中國「科學家」李愛珍李愛珍研究期間,獲得了21個專利和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2003年,李愛珍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李愛珍又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復旦女學霸貢獻突出,4次申請院士被拒,為何被美國選為院士?
    今天逛論壇,就看到了一則令人疑惑的事情:一位在國內努力搞研究的中國科學家,名叫李愛珍,她畢業於復旦大學,擁有所在領域最強的能力,最突出的貢獻,可惜,4次申請院士評定,都被中科院拒絕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這位復旦女學霸,國內半導體材料研究的佼佼者,卻在71歲高齡時,「意外」被美國評上了院士,而且,她所獲得的,是首位美國科學院外籍科學家院士榮譽!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她依舊說:「這是中國驕傲!」中學時期,學習成績優異的她,成功考入國內名校復旦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後,由於校內表現十分突出,她獲得了一份在上海冶金所的科研崗位。對這所科研單位有過了解的人都知道,它是我國最早的工學研究機構,改革後被歸入中國科學院名下。
  • 她數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卻被美國選為外籍院士,你怎麼看?
    她的名字叫做李愛珍,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申請被以年齡太大拒絕,這也就是說,科學家李愛珍此生可能與我國院士無緣了。但是令李愛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竟然向她伸出橄欖枝,評上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想高薪聘請她,但是李愛珍並沒有被誘惑,仍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為祖國奉獻著力量。科學家李愛珍經歷的可能也不是一個個案,前些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由於研究青蒿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科學家屠呦呦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評選上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他們中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功成名就,也有大部分人一生默默奉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辛勞一生。科研是枯燥而乏味的,多年如一日的與儀器相伴,許多項目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最終也沒能成功。但是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不服輸的精神,堅強不屈的品格,無數次失敗之後依然站立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項又一項的發明。這些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類。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一直以來,在我們國家,傑出的人才也有不少,尤其是科研領域更是人才輩出,不過其中卻有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所以,如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要如何留住人才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成就斐然,申請4次院士首批就被刷,卻成為了美國院士
    引言:對於中國科學家來說,能夠被評上中科院院士,那毫無疑問是一種極大的光榮。許多科學家將此作為畢生目標,但是真正實現的卻很少。1955年至今,我們國家獲此榮譽的科學家不足千人,其中尚且還有100名左右是外籍院士。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能夠獲得中科院院士的稱號,就是國家對自己專業水平極大的肯定,是一種伴隨終身的榮譽。
  • 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終成為美國院士,原因令人深思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研究所的工作枯燥又乏味,但李愛珍卻鍾愛和材料實驗打交道。她不僅是材料科研研究的帶頭人,還創辦了半導體微材料的相關實驗室。她的這些成果為防止國內導體材料科學領域的人才流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從事科研工作的五十多年裡,李愛珍幾乎沒有過假期,她也不求名利,即便她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並沒有阻止她成為材料科學領域的學術泰鬥。
  • 命運的玩笑,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她,最後卻被美國評上了
    文/仗劍走天涯命運的玩笑,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她,最後卻被美國評上了!中國能有如今的發展,離不開國人們的不懈努力和那些為了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的高科技人才。不過命運仿佛是跟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他曾四次申請中國院士,不過四次都悄然的落選了。但最終卻在美國被評為的院士(曾在美國學習過),可是即使如此,他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留在自己的祖國。
  • 李愛珍:申請中國院士四次都被拒絕,美國卻把她列入國家外籍院士
    李愛珍是中國的女科學家,她是真正將科研事業當成自己生命的人,其努力程度讓很多同事都覺得敬佩。 她的努力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有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這樣一位敬業的科學家,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沒有成功,最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個驚喜落到了李愛珍的頭上。當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選的外籍院士名單中,李愛珍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李愛珍能夠當選外籍院士,說明她的才能得到了認可,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然而戲劇性的是,李愛珍先後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面對採訪,李愛珍的說得一番話,讓人動容。 若說「研究者」都以諾比爾獎作為終極目標,那麼能否評上「院士」同時也是對一個科學家的高度認可。
  • 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是卻一次就被美國評為院士
    但是評選院士的過程非常困難,畢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評上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她為國家付出了很多,但在四次申請院士的過程中卻一直都被拒絕。1958年的時候,李愛珍從中國比較有名的大學——復旦大學中畢業,在復旦大學中,李愛珍所在的院系是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