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小學生都能做博士課題研究了,清北的學生都去美國效力了,而一個勤勤懇懇為了祖國的發展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奉獻了50年大好年華的研究員李愛珍卻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無一例外被拒絕了。
說李愛珍是我國國寶級的科學家一點也不為過。她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後,直接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從研究實習員到研究員,李愛珍在該所辛勤耕耘60餘載,奉獻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心血。
李愛玲老師的簡歷
在此期間,她歷任半導體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並在1988年-2000年之間,任我國863課題新材料領域電子材料、光子材料專題負責人,在2003年當選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在埃及舉行的第三世界科學院第15屆院士大會上,李愛珍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她本人也於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也是中國首個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女院士。
申請四次中科院院士被拒
其實,李愛珍老師在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之前,曾經四次申請過我國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被拒絕了。
第一次申請的時候被拒,李老師並沒有氣餒,她覺得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學術水平達不到院士的評價標準。因此,她又連續三次遞交了中科院院士入選的申請書,但是無一例外的都被拒絕了。直到最後一次,評選會給出拒絕的理由是「年齡過大」,這才讓她徹底死心。但是李老師並沒有放棄院士夢,她抱著試試的態度去參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沒想到順利入圍並當選。我們很開心看到這一幕,但是可惜的是李老師是在國外當選的!
李老師被拒的原因
其實我覺得李老師當選院士被拒絕,和屠呦呦先生當年的經歷有點類似。屠呦呦先生作為我國偉大的女科學家之一,發明的青蒿素拯救了成千上萬的人們,並受到世界讚譽。但是,其本人是沒有留學背景和博士學位的科學家。李老師和其差不多,沒有留學背景浩哥博士學位以外,只是有幾次出國訪學的經歷。這在以博士為主的中科院院士裡,是不可能讓這樣一位「土」學家入選的。
李老師的報國之心
李老師當年沒有被中科院選為院士,在當年被美國評為外籍院士之後,其實當時美國是向她拋出了橄欖枝的,想要邀請她去美國工作。不像有些科學家那樣,李老師並沒有為之所動,她認為「做學問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學問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從而拒絕了美國的邀請。
我國人才流失嚴重
但是,我們不得不注意的一個事實是,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多的國家。根據教育部官方發布的數據表明:從1978年到2018年末,我國的出國留學生人數將近六百萬,而其中大約430萬的人已經完成學業。在這430萬人當中,大約有360萬選擇回國,剩下大約70萬留學生選擇在國外生活和工作。這些選擇留在國外的學生,往往都是國內頂端的人才,他們有著高智商、高素質,面對國外更豐厚的薪資和更優質的科研環境,最終他們選擇留在國外。
而這些留在國外的學生現在大多都成了當今世界上各自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如現在就職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老師,而在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材料領域科學家中,中國人獨佔了四席,他們分別是中國科大的校友楊培東(第1)、殷亞東(第2)、夏幼男(第4)和孫玉剛(第5)。
總之,李老師本人沒有入選中科院院士是一大遺憾。近些年來,雖然我國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增加了,但是還該保持時刻反思,爭取吸納更多的人才來為國家的建設服務,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發展的又快又好!在核心科技上才不會受制於人!
對於李愛珍老師的遭遇,您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