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珍:申請中國院士四次都被拒絕,美國卻把她列入國家外籍院士

2021-01-21 騰訊網

李愛珍是中國的女科學家,她是真正將科研事業當成自己生命的人,其努力程度讓很多同事都覺得敬佩。

她的努力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有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這樣一位敬業的科學家,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沒有成功,最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01

李愛珍出生於1936年,老家在福建省石獅市的一個村子。她從小就非常聰明,學習成績很好,高中畢業後考入了復旦化學系,畢業後被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

李愛珍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非常認真,正式工作後便開始在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方面進行深耕。在六年的時間裡,她研究出了光電耦合器件中的關鍵材料,產值高達七百三十多萬元。

她在四十四歲的時候得到了公派出國學習的機會,她在去之前就下定決心,要研究世界最尖端最前沿的技術,這正是當時的中國最需要的。

確定了這樣的目標之後,她將自己的具體研究方向確定為分子束外延設備和技術。在美國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李愛珍回到了祖國。回國後她連家都沒有回,就去了中科院瀋陽儀器廠,開始研究和改造我國自主研發的分子束外延設備。

李愛珍的老家在南方,因此她一直不適應北方的天氣,但她為了科研工作,在瀋陽一待就是好幾年。所有努力都是有回報的,經過幾年的研究,她成功發表了相關論文,引起了學術界的震動。

該論文發表之後,中國便一躍成為握高難度雷射器研製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國家實力再次得到了證明。

李愛珍在科研方面的成就毋庸置疑,她私下的品德也很高尚,完全做到了清白坦蕩這四個字。很多科學家雖然也為中國做出了貢獻,但他們對於各種職稱的追求顯然高於對科研成果的追求,李愛珍就完全不是這種人。她能為了一個科研項目研究二十幾年的時間,期間沒有一刻想過要放棄。

02

如果要說有目的的話,李愛珍唯一的目的就是通過科研工作,提升中國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這是她一生無悔的追求。為了實現自己的這個目標,她放棄了太多太多。在女人最美好的青春歲月裡,她埋頭於實驗室,不分晝夜地進行研究。

科研對她來說不止是事業,更像是生命。也正是因為她肯花時間花精力,最後才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

比起科研事業,李愛珍的評職稱經歷卻十分坎坷。她前後四次申請評職稱,但沒有一次成功。第一次的時候她因為年齡不符合規定,遺憾落選,後來的三次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功評上。

若是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心裡肯定會覺得非常不平衡,自己做出這麼多貢獻,卻連一個職稱都評不上。

不過李愛珍倒是沒有這種想法,她依舊無怨無悔地工作,絲毫沒有懈怠。2007年的時候,她收到一個好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的增選外籍院士名單中,有她的名字,她也是首位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

03

得到這一消息之後,李愛珍的心情十分複雜。對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對於自己的認可,她自然是十分感激的。但同時她也覺得很愧疚,這個美國院士的頭銜,讓她覺得自己似乎背叛了祖國。

雖然自己在國內申請院士一直沒有成功,但若是沒有祖國的支持和培養,自己也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

古往今來成功的人太多了,但在成功之後依舊能夠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的人卻很少。李愛珍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向我們展示了,何為真正的愛國。儘管成為了美國院士,但李愛珍卻一直心繫祖國。

她從不覺得自己為國家做了貢獻之後,院士頭銜就是自己應得的,從而對國家產生不滿,反而一直謹記著祖國對自己的支持和培養之恩,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

一個人若是沒有祖國的支持,即便他有再多的才華也無法施展出來,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計較太多的個人得失,因為我們從祖國那裡得到的已經太多太多。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被拒,如今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1936年5月,李愛珍出生在福建省石獅市。1958年,李愛珍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此後,她一直在做化學方面的研究,也曾前往美國訪問。這幾十年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卻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引發了爭議。中國「科學家」李愛珍李愛珍研究期間,獲得了21個專利和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2003年,李愛珍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李愛珍又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在她的履歷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李愛珍的成就的確很大。
  • 李愛珍:四次落選中科院士,資歷不夠年齡太大?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否則當初科學家李愛珍就不會四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絕,最後只能成為美國外籍院士。在我國國內,院士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兩種,他們都是相關領域最為資深的專家。02現任84歲高齡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愛珍在1936年時出生於我國福建省石獅市的一個華僑家庭,在她18歲之時以優異的成績從泉州市第一中學畢業後,就被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錄取,由此開始了自己長達66年的科學研究之路。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絕4次,卻堅守在中國
    並且大多數的科研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漫長的鑽研和累積,可能才能達到最終的成就,有可能奮鬥一生,都不會得到自己期待的結果,但只有熱愛科研的人,才懂得其中的魅力。其實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一個最高的榮譽稱號就是中科院院士,很多人奮鬥一生可能也做不到這個成就,達不到這個位置,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李愛珍,曾先後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最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遭到了拒絕,其實李愛珍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導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人才是國家繁榮昌盛的根本所在。一直以來,在我們國家,傑出的人才也有不少,尤其是科研領域更是人才輩出,不過其中卻有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所以,如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要如何留住人才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在13年前,曾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李愛珍不把科研工作當成是一種職業,而是當成生命中絕大部分。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
  • 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最後成美國院士
    堅韌不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種品質,我們民族才能在一次次災難中重新站起來。就算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著這樣的品質。就好比說我們國家的科學家,他們中間很多人就是靠著這種性格,做出很多厲害的成就。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花在事業上面,無心於名利的爭鬥。曾經我們國家就出現過一位女科學家,她連續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都被拒絕了。
  • 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是卻一次就被美國評為院士
    在我國繁榮富強的背後,總有那樣一群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他們無私的向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渴望國家給予他們肯定,所以國家每兩年會進行一次院士的評選。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院士的名稱,那麼可以很肯定的判斷出這個人為人類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評選院士的過程非常困難,畢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評上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她為國家付出了很多,但在四次申請院士的過程中卻一直都被拒絕。
  • 她數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卻被美國選為外籍院士,你怎麼看?
    她的名字叫做李愛珍,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申請被以年齡太大拒絕,這也就是說,科學家李愛珍此生可能與我國院士無緣了。但是令李愛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竟然向她伸出橄欖枝,評上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想高薪聘請她,但是李愛珍並沒有被誘惑,仍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為祖國奉獻著力量。科學家李愛珍經歷的可能也不是一個個案,前些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由於研究青蒿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科學家屠呦呦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評選上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為了國家富強、社會進步而默默奉獻之人。另外,搞科研是枯燥乏味的,若沒有毅力與恆心,是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的。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李愛珍這個人,她出生於福建,小時候的李愛珍和大多數孩子一樣,接受的都是普通教育。但人們常說成事在人,謀事在天。後來,李愛珍開始對稀土金屬和稀有金屬化學冶金領域進行研究,這也成為李愛珍今後的主要研發之路。李愛珍曾兩次以學者的身份被派往美國進行交流學習,在那裡,她學到了很多知識,讓自己受益匪淺。1982年,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培養了很多導體領域方面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一直以來,她始終是一個研究員的身份,所以她一直都想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
  • 她是中國科學家,申請院士卻被拒絕4次,人才流失問題引人深思
    我覺得非常對不起推薦我的院士,因為這個推薦名額非常珍貴,他們都是很有資質很有威望的院士,一頁一頁的整理我的資料,給我一次次的寫推薦,但是我卻一次次的失敗,我覺得很內疚。」從李愛珍的語氣我們可以知曉,她看得很淡,她只是覺得對不起推薦她的人,認為自己浪費了這珍貴的名額,單單這份胸襟就是常人所不能及的。03 堅守本心,不忘初衷但沒多久,發生了一件讓李愛珍和推薦她的院士都始料未及的事情,那就是她當選了美國國家研究院外籍院士。
  • 她是國寶級科學家,四次申請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依然無怨無悔
    哪怕是她4次申請院士被拒,但是在她接到美國授予外籍院士消息時,她這麼說道:「我跟學生講,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消亡。你再有名,離開這個世界後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中國』這兩個字永遠在地球上存在。所以你的生命價值,就是要為我們國家爭取榮譽。」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眾所周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學術界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它擁有2025個本土院士,外籍院士387個,而在這些院士當中,有200多人是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內地一共有11位外籍院士,在世的僅有7位,李愛珍和袁隆平就是其中的兩位。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我國的李愛珍博士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被拒絕了,卻不料卻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四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卻評上美國院士
    我國的小學生都能做博士課題研究了,清北的學生都去美國效力了,而一個勤勤懇懇為了祖國的發展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奉獻了50年大好年華的研究員李愛珍卻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無一例外被拒絕了。2005年11月,在埃及舉行的第三世界科學院第15屆院士大會上,李愛珍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第一次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她本人也於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也是中國首個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女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