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2020-05-07 伶小姐的金屋子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做學問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學問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李愛珍

我們常說,德才兼備大有作為,一個人真正優秀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優秀的才幹,同時也要兼有優秀的品德,兩者兼備,缺一不可,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後。一個優秀的科學家更是如此,不僅要具備專業的科學、理論知識,更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以及團結合作的作風與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而今天要說的李愛珍女士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又紅又專的科研工作者。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李愛珍這個名字不為公眾所熟知,可能跟她所研究的領域有關。她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信息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屬於目前最熱門的半導體材料的研究。李愛珍從1958年畢業後從事科研工作到現在,先後發表有價值的學術論文256篇,申請通過國家科學專利近30項

其中,最讓中國人驕傲的應該就是她研製出來的分子束外延設備這一科學重器了,它對我國的科技、國防、醫療、經濟等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有了它,才讓我們國家的科技、經濟發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要知道,這種半導體雷射器時至今日在全世界依舊屬於稀缺的戰略設備,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擁有,更別說在那個剛從戰爭泥潭中走出來的中國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現代的科學技術水平還處於一個剛剛起步的時期,很多方面明顯落後於西方其他國家。

可是,李愛珍女士不甘被人甩在身後,偏偏在那個沒錢、沒技術、沒設備的年代,帶領著自己的團隊不畏艱巨、堅韌不拔,對這一世界前沿領域進行了深刻的研究與革命性開拓,最終成功將分子束外延設備研製出來,打破了美國和歐洲極少數國家幾十年來在這一領域技術上的壟斷局面,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刮目相看。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科學研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李愛珍女士功不可沒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然而,這樣一位德才兼備、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科學家,在國內競選院士的歷程竟是如此坎坷。李愛珍先後參加了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的科學院院士競選,但每一次都沒有等到她「應得」的榮譽,均在第一階段慘遭淘汰。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被拒絕了四次的李愛珍女士,非但沒有挖苦埋怨,反而倍感愧疚,因為她每一次參選院士都是被單位人推薦去競選的,她本人並不在意能否被選上。雖然科研人員不一定看重「院士」這一稱號,但從客觀上來講,導師帶學生申請課題經費、分房津貼等等都與「院士」緊密聯繫在一起,如果沒有院士點頭,這些是根本沒有辦法實行。

根據中科院的有關規定,65歲以上的人沒有資格作為單位的推薦人,65歲以上只能由老院士來推薦,而且需要6個院士以上。可最終能不能當選仍摻雜著太多的未知因素,像李珍愛女士每次競選都有6位以上的院士舉薦,但最終都沒有被選上,箇中緣由不言而喻

儘管李愛珍多年來仍未增選上院士,但她依舊在科研的道路上勤勤懇懇、刻苦鑽研,一直在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科技實力和專業能力,身邊從不乏優秀的科研工作者願意跟著她幹。一絲不苟,埋頭苦幹,是李愛珍女士對科研工作的一貫作風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當然,跟李愛珍女士一樣多次當不上工程院士的還有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他至今也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而讓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們頗為尷尬的是,在國內評不上科學院士的這兩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卻相繼被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增選為外籍院士。

眾所周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學術界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它擁有2025個本土院士,外籍院士387個,而在這些院士當中,有200多人是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內地一共有11位外籍院士,在世的僅有7位,李愛珍和袁隆平就是其中的兩位。袁隆平先生在2006年(76歲)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愛珍女士則在2007年(71歲)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美國國家科學院對院士沒有年齡上的限制,只要「在其學術領域裡終生做出卓越的、持續性貢獻」的皆可評選。在國內屢次落選的李愛珍女士,卻在2007年陰差陽錯地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事在國內學術界曾一度引起軒然大波,許多院士都感覺自己的頭銜,在國內立即遭到了空前的質疑。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因為他們都知道,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篩選程序其實要比中國院士嚴格得多,要求也高得多,並且不接受任何人申請。而李愛珍當時對自己當選外籍院士的過程卻毫不知情,是誰推薦她?是誰給她投票?這些她都不知道,她是通過電子郵件才得知的這個消息。

可能很多人認為,李愛珍當選外籍院士後會得到很多特殊的待遇,要比國內院士好很多,可事實上並沒有,任何待遇、津貼都是「零」,只是拿到一個榮譽稱號而已。而這一榮譽稱號對於李愛珍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只是一個榮譽稱號,更是對她在學術領域上作出卓越貢獻的一種認可與鼓勵,也是對那些曾經支持過她,積極舉薦她的人的一個交代。

儘管在國內多次「落榜」,但李愛珍從不抱怨,也不為自己當不上院士而負氣,止步不前,更不會把自己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來作為引證自己應該當選中科院院士的理由。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她認為,作為一位科研工作者,關注的應該是科研能否取得進展,而不是所謂的榮譽和院士的頭銜,如果自己是有能力的,那就用科研成果來說話,有沒有院士頭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事業心、社會責任感以及為祖國人民服務的意識。

作為中國早期公費出國留學的學生之一,李愛珍珍惜每一次與國外學習交流的機會,她一心想要吸取更多的新知識、新理論以及新技術,並把自己所學到的帶回祖國,為祖國的發展與建設盡到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毫不例外地,在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後,雖然有點「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但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同時她也知道這是國家給她的機會,如果沒有國家給她這麼多平臺、項目研究經費、科研環境等支持,她就不會擁有這一切,她不會忘記祖國對恩情,更不會忘本。

因此,在美國學習了幾年之後她毅然放棄了這裡的一切,選擇回到中國。她說:「我是祖國培養出來的,無論如何都不會忘記祖國對我的恩情,更不會拋棄祖國。」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回國後,她又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科研教育事業上,為祖國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並時常教導學生學有所成後,要為祖國做出自己的奉獻,共同努力把國家建設得更強大更美好。她經常對學生說,任何人都會從地球上消亡,也很快被人們忘記,但是「中國」這兩字會永遠在地球上存在下去,與國家相比,自己的得失實在微不足道,國家給我們的,我們永遠不能忘。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如今李愛珍女士已經84歲高齡,在她5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幾乎沒有「假期」這兩個字,雖然早早就退休了,但她依然堅持在科研的第一線工作,和自己沒退休前一樣,每天都去實驗室,而且往往都是最後一個走出實驗室的人。有一次,大年初一同事來家裡拜年,找不到人,最後到實驗裡才找到她。

李愛珍女士將自己的青春和大半輩子都獻給了她熱愛的祖國和人民,她如同梅花般傲立雪中,不畏嚴寒、不畏霜刀、堅毅不屈地在默默奉獻著自己,讓人敬佩不已,祝她身體健康,一切如意。

文/伶小姐的金屋子

相關焦點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毫無疑問,新中國成立後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離不開每一位中國人民的辛勤建設。特別是當年那些奮鬥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家,對中國國力的貢獻著實功不可沒。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女強人,入選中科院院士只是早晚的事。然而,李愛珍前後4次都落選了,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讓這位科學家遭受如此冷遇呢?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她依舊說:「這是中國驕傲!」
  • 她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評上了美國院士,網友:經歷像顏寧!
    但兩院院士因其評選制度也錯失了很多人才,李愛珍便是其中之一。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早期的李愛珍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出眾的個人才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卻沒能料想四次都慘遭失敗。最後一次因為年齡超過了院士評選標準而再次落選,這次她也算是與中科院徹底失之交臂了。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一生當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都沒有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她就是——李愛珍女士。  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成績如此優異,時局弄人啊。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在來到美國之後,李愛珍被美國的先進技術震撼到,領先了國內好幾個量級,這讓她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 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 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 4次落選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她的一句話讓人淚目
    她的研究成果,被「分子束外延之父」、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卓以和評價為:世界上沒有幾個實驗室可以做到,而且這些實驗室的人員大多有過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經歷。李愛珍能夠獨立地做出來,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功勞。,均落選。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其實中科院院士的落選並不能代表什麼。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在中國碰壁了,但是美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 她數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卻被美國選為外籍院士,你怎麼看?
    她的名字叫做李愛珍,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申請被以年齡太大拒絕,這也就是說,科學家李愛珍此生可能與我國院士無緣了。但是令李愛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竟然向她伸出橄欖枝,評上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想高薪聘請她,但是李愛珍並沒有被誘惑,仍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為祖國奉獻著力量。科學家李愛珍經歷的可能也不是一個個案,前些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由於研究青蒿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科學家屠呦呦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評選上院士。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她1977年時出生在山東濟南市章丘區,6歲時和父母搬到了北京,19歲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2000年畢業後她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入職清華,成為全中國最年輕的女性教授之一。二、2019年遺憾落選中國院士關於顏寧教授的落選,產生的爭議似乎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 李愛珍:申請中國院士四次都被拒絕,美國卻把她列入國家外籍院士
    李愛珍是中國的女科學家,她是真正將科研事業當成自己生命的人,其努力程度讓很多同事都覺得敬佩。 她的努力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有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這樣一位敬業的科學家,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沒有成功,最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 她是國寶級科學家,四次申請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依然無怨無悔
    哪怕是她4次申請院士被拒,但是在她接到美國授予外籍院士消息時,她這麼說道:「我跟學生講,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消亡。你再有名,離開這個世界後很快就會被遺忘,但是『中國』這兩個字永遠在地球上存在。所以你的生命價值,就是要為我們國家爭取榮譽。」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個驚喜落到了李愛珍的頭上。
  • 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女科學家,71歲時卻被選為美國院士
    她不僅學成歸國,而且在回國一年後,就研製成功了屬於中國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徹底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讓中國成為第一個掌握此技術的亞洲國家!因為李愛珍競選院士時,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接連四次落選,最後卻在2007年被美國科學院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