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2020-09-05 文史回憶錄

每一個偉大的人,都有一顆平凡的心靈。我國能夠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不管是在科研方面,軍事方面都日益壯大。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個國家想要強大,需要有無數個無私奉獻的人,在科研,醫學,經濟等等方面努力鑽研,爭取創新,這樣才夠讓國家走在世界的前端。

記得小時候,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被問起,長大以後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我們常常會回答,科學家。可見科學家在我們的心中是神秘並且偉大的。他們研究學術,創新知識,都說科技強國,有了這些科學家們的學術知識,才使得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學識優秀,她是科研領域的佼佼者

幼時的李愛珍,出生在福建。她出生的那個年代,經歷了局勢的動蕩,可是在那樣的環境下,李愛珍自小就非常願意學習,並且喜歡鑽研,對科研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在那個教育資源匱乏的年代,李愛珍能夠考上復旦大學,可見其本人學習多麼努力,對這個事情的興趣有多濃厚。

1958年,李愛珍來到了復旦大學,因為她的表現優異,所以畢業之後,李愛珍從事起了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的研究工作。

1958年的中國,很多的地方都需要這些技術的支持,但是這些技術卻都是國外在壟斷的,並且那個時候的世界環境,中國正在崛起,因此在科技技術上,發達國家是對我們封閉的。

所以我們急需在這個領域開闢出自己的一條科研之路。但是在國內,沒有資料,沒有學術支撐,完全是靠自己的研究,這樣高難度的工作,李愛珍卻執意接下了。

緊接著,為了讓自己更加專心的搞科研,李愛珍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從畢業開始之後的50多年,李愛珍在這個領域創造了很多成績,並且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她的論文,著作,她擁有的十幾件的國家專利,讓李愛珍在國際上名聲四起,所有人都知道中國有一位美女科學家,科研成績非常優秀。李愛珍取得的這一系列的成績,都是她為了國家發展所做出的的貢獻的很好的證明。

愛國愛家,這是她為之奮鬥的出發點

80年代初期,在科研領域成績突出的李愛珍,被公派出國,進行學術方面的繼續深造。在那個時代,科學家們被公派出國,國外的經濟誘惑非常巨大,很多科學家都沒有禁得住誘惑,最後放棄了回到祖國,建設祖國,而是留在了國外享受生活。

而李愛珍並沒有因為這些誘惑所動搖,這些身外之物在李愛珍看來,都不及科技取得發展所帶來的成就感。另外,李愛珍也認為,如果沒有國家無私的支持,他們不可能在國內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還能搞科研,也也不可能得到這種出國學習技術的機會。

一心要帶著技術學成回國的李愛珍,面對誘惑毫不動搖,最終回到了國家,進行了相關方面的科技研究,同時,她也將學到的知識對自己的學生傾囊相授,為我國科技發展的人才輸入,奠定堅實的基礎。

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在80年代時期,我國並沒有這樣的技術,並且在那時,這種設備也是禁運的,也就是說我們無法進口。

李愛珍和自己的科研團隊,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中國自己的設備,這樣老外們另眼相看,最終取消了這種設備的禁運規定。李愛珍的這個科研成績,不光光讓其他國家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努力科研的決心。

淡泊名利,一心一意的為祖國科研做奉獻

李愛珍在很多領域都擁有著很高的成績,比如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一領域,李愛珍也是通過努力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並且開闢了全新領域。這個科研成果一出,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對李愛珍尤為讚賞。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著很高的科研成績的一個人,卻四次在競選院士的時候被拒之門外。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李愛珍受到6位院士的推薦競選院士,卻次次都落選。

每一次的落選都讓李愛珍非常愧疚卻並不遺憾。在一次記者採訪中,李愛珍提及自己幾次競選院士落選,都表示自己其實對「院士」這個稱號並沒有很執著,她的全部精力其實還是在科技研究上。可是她唯一比較愧疚的是推薦她競選院士的幾位,她表示「誰都希望自己推薦的人貨真價實,能夠當上院士」。

雖然李愛珍在國內屢屢落選,卻在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面對這樣的榮譽,李愛珍有些驚訝,卻也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祖國,前往美國,她依然選擇留在中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結:

用淡泊名利來形容李愛珍其實最為恰當。在她的心裡,只有科研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身外之物對她來說,就像是過眼雲煙一樣,根本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

我們都知道,要想一個國家變得強大,科技的發達是根本,有了科研技術的支持,在醫學,軍事,等等方面,都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就像被人扼住喉嚨一樣。

很多科學家,學習了一身本事,卻在面臨誘惑的時候選擇利益。因此李愛珍在培養科研人員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視德行的培養。一個好的科研人員,一定要有很好的愛國情懷,淡泊名利,同時也不過多的追求物慾。這樣心無旁騖,才能更好的研究,而不是一味的學習國外的技術,毫無創新。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科技創新,就像是蓋高樓的時候,地基沒有打好一樣,沒了基礎,總有一天,外界稍微的用一用力,大樓會坍塌。願我們的國家多一些像李愛珍這樣的科學家,心中裝著祖國,並為之奮鬥一生。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 我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她的一生,都在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而奮鬥,即使她曾四次申請中科院士,最終都被落選,而後來又被美國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縱使這般,她也是心向國家,從來沒有哪一刻是動搖的,報效祖國是他一生的志願,這人便是李愛珍女士。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留在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目前科研領域多為男性,並稱女性科學家所佔比例還比較少,可見女科學家是一個特殊而又極其罕見的存在,以至於當顏寧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點讚。事實上,顏寧的成就並非前無古人,早在2007年,中科院研究員、材料科學家李愛珍就曾獲此殊榮。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我國的李愛珍博士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被拒絕了,卻不料卻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女強人,入選中科院院士只是早晚的事。然而,李愛珍前後4次都落選了,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讓這位科學家遭受如此冷遇呢?再加上其丈夫表態,妻子不回國自己願意承擔一切責任,最終李愛珍還是成功赴往美國。 這一去便是兩年,李愛珍也一直沒有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得益於美國先進的科研設備,她學習了許多前沿技術並做出了不少成績。而後來回國時,由於美國進行技術封鎖,禁止設備外運,咽不下這口氣的李愛珍決心獨自研發一套設備。
  • 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曾帶團隊突破西方「卡脖子」
    然而,西方為了防止中國獲得這樣的技術,採取了「技術封鎖」,在該領域中國遇到了困境。但是,就是李愛珍和她的團隊夥伴,憑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能力,成功地設計研發出一套中國自己的設備,打破了相關技術封鎖,讓西方國家不能再對中國科技「卡脖子」,也逼得那些西方國家不得不取消在這種設備上對中國的禁運。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個驚喜落到了李愛珍的頭上。當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選的外籍院士名單中,李愛珍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對此,李愛珍在感恩的同時又覺得非常愧疚。一方面,美國國家科學院中的四百多名外籍院士中,有兩百多位都是諾貝爾獎得主,李愛珍能夠成為美國外籍院士,確實是所有科研工作者的榮譽,這讓她抱著一種感恩的心情。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在來到美國之後,李愛珍被美國的先進技術震撼到,領先了國內好幾個量級,這讓她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 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 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4次落選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她的一句話讓人淚目
    ,就是四次參評院士,均落選。然而,在2007年的時候,她卻意外當選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而且是第一位獲得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2001年就退休了,當選美國院士,也是13年前的事了,怎麼網絡上還把這個事拿出來說呢?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想,應該跟最近的大環境有關。
  • 李愛珍:四度因年齡大落選中國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原因值得深思
    2007年5月,網絡上突然傳出她當上美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認為李愛珍在前幾次申報中科院士落選後,情急之下自己向美國申報參選院士。到李愛珍當選美國院士的時候,郭景坤已做了喉部手術,躺在醫院說不出話來。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
  • 84歲老人連續四次「意外」落選國內院士,卻被當選美國院士
    而「轟動」的時刻在於,她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先後慘遭落選。但是2007年5月,李愛珍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為院士,這也相當的滑稽。李愛珍早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尤其早在1989年就批准成為了博士生導師,而且2003年夜成功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
  • 4次落選中科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堅守祖國,84歲仍奮鬥科研一線
    美國的半導體技術遙遙領先於中國幾個量級,目前中國的技術遠遠落後。這一行動,也讓西方不得不取消了對中國的禁運。李愛珍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力量的強大,極大鼓舞了國人的氣勢。除此之外,李愛珍還有一項技術突破,同樣令世界矚目,那就是量子級聯雷射器。在這一領域,中國落後美國20多年之久。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