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2020-09-19 網際網路小琪

每一個偉大的人,都有一顆平凡的心靈。我國能夠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不管是在科研方面,軍事方面都日益壯大。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個國家想要強大,需要有無數個無私奉獻的人,在科研,醫學,經濟等等方面努力鑽研,爭取創新,這樣才夠讓國家走在世界的前端。

記得小時候,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被問起,長大以後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我們常常會回答,科學家。可見科學家在我們的心中是神秘並且偉大的。他們研究學術,創新知識,都說科技強國,有了這些科學家們的學術知識,才使得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學識優秀,她是科研領域的佼佼者

幼時的李愛珍,出生在福建。她出生的那個年代,經歷了局勢的動蕩,可是在那樣的環境下,李愛珍自小就非常願意學習,並且喜歡鑽研,對科研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考上了上海復旦大學。在那個教育資源匱乏的年代,李愛珍能夠考上復旦大學,可見其本人學習多麼努力,對這個事情的興趣有多濃厚。

1958年,李愛珍來到了復旦大學,因為她的表現優異,所以畢業之後,李愛珍從事起了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的研究工作。

1958年的中國,很多的地方都需要這些技術的支持,但是這些技術卻都是國外在壟斷的,並且那個時候的世界環境,中國正在崛起,因此在科技技術上,發達國家是對我們封閉的。

所以我們急需在這個領域開闢出自己的一條科研之路。但是在國內,沒有資料,沒有學術支撐,完全是靠自己的研究,這樣高難度的工作,李愛珍卻執意接下了。

緊接著,為了讓自己更加專心的搞科研,李愛珍成立了自己的實驗室。從畢業開始之後的50多年,李愛珍在這個領域創造了很多成績,並且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她的論文,著作,她擁有的十幾件的國家專利,讓李愛珍在國際上名聲四起,所有人都知道中國有一位美女科學家,科研成績非常優秀。李愛珍取得的這一系列的成績,都是她為了國家發展所做出的的貢獻的很好的證明。

愛國愛家,這是她為之奮鬥的出發點

80年代初期,在科研領域成績突出的李愛珍,被公派出國,進行學術方面的繼續深造。在那個時代,科學家們被公派出國,國外的經濟誘惑非常巨大,很多科學家都沒有禁得住誘惑,最後放棄了回到祖國,建設祖國,而是留在了國外享受生活。

而李愛珍並沒有因為這些誘惑所動搖,這些身外之物在李愛珍看來,都不及科技取得發展所帶來的成就感。另外,李愛珍也認為,如果沒有國家無私的支持,他們不可能在國內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還能搞科研,也也不可能得到這種出國學習技術的機會。

一心要帶著技術學成回國的李愛珍,面對誘惑毫不動搖,最終回到了國家,進行了相關方面的科技研究,同時,她也將學到的知識對自己的學生傾囊相授,為我國科技發展的人才輸入,奠定堅實的基礎。

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在80年代時期,我國並沒有這樣的技術,並且在那時,這種設備也是禁運的,也就是說我們無法進口。

李愛珍和自己的科研團隊,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中國自己的設備,這樣老外們另眼相看,最終取消了這種設備的禁運規定。李愛珍的這個科研成績,不光光讓其他國家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努力科研的決心。

淡泊名利,一心一意地為祖國科研做奉獻

李愛珍在很多領域都擁有著很高的成績,比如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一領域,李愛珍也是通過努力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並且開闢了全新領域。這個科研成果一出,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對李愛珍尤為讚賞。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著很高的科研成績的一個人,卻四次在競選院士的時候被拒之門外。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李愛珍受到6位院士的推薦競選院士,卻次次都落選。

每一次的落選都讓李愛珍非常愧疚卻並不遺憾。在一次記者採訪中,李愛珍提及自己幾次競選院士落選,都表示自己其實對「院士」這個稱號並沒有很執著,她的全部精力其實還是在科技研究上。可是她唯一比較愧疚的是推薦她競選院士的幾位,她表示「誰都希望自己推薦的人貨真價實,能夠當上院士」。

雖然李愛珍在國內屢屢落選,卻在2007年5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面對這樣的榮譽,李愛珍有些驚訝,卻也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祖國,前往美國,她依然選擇留在中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結:

用淡泊名利來形容李愛珍其實最為恰當。在她的心裡,只有科研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身外之物對她來說,就像是過眼雲煙一樣,根本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內。

我們都知道,要想一個國家變得強大,科技的發達是根本,有了科研技術的支持,在醫學,軍事,等等方面,都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就像被人扼住喉嚨一樣。

很多科學家,學習了一身本事,卻在面臨誘惑的時候選擇利益。因此李愛珍在培養科研人員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視德行的培養。一個好的科研人員,一定要有很好的愛國情懷,淡泊名利,同時也不過多的追求物慾。這樣心無旁騖,才能更好的研究,而不是一味地學習國外的技術,毫無創新。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科技創新,就像是蓋高樓的時候,地基沒有打好一樣,沒了基礎,總有一天,外界稍微的用一用力,大樓會坍塌。願我們的國家多一些像李愛珍這樣的科學家,心中裝著祖國,並為之奮鬥一生。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她的一生,都在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而奮鬥,即使她曾四次申請中科院士,最終都被落選,而後來又被美國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縱使這般,她也是心向國家,從來沒有哪一刻是動搖的,報效祖國是他一生的志願,這人便是李愛珍女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 李愛珍:四度因年齡大落選中國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原因值得深思
    李愛珍是我國半導體研究領域的女專家,也是我國在這一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取得了國際性大獎的科學家。八十年代,李愛珍留學美國,師從國際半導體研究權威——米爾納斯教授學習。歸國以後,一直奮鬥在半導體研究前沿。曾多次取得國內外獎項,成績顯著。李愛珍曾四次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但最後全都落空。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在來到美國之後,李愛珍被美國的先進技術震撼到,領先了國內好幾個量級,這讓她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 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 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 4次落選中科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堅守祖國,84歲仍奮鬥科研一線
    美國的半導體技術遙遙領先於中國幾個量級,目前中國的技術遠遠落後。這一行動,也讓西方不得不取消了對中國的禁運。李愛珍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力量的強大,極大鼓舞了國人的氣勢。除此之外,李愛珍還有一項技術突破,同樣令世界矚目,那就是量子級聯雷射器。在這一領域,中國落後美國20多年之久。
  • 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大功臣,卻4次落選院士,如今成美國院士
    而我國半導體的發展,離不開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李愛珍。李愛珍對中國的巨大貢獻李愛珍出生於福建石獅,父母都是華僑,因此從小就受到了極為良好的教育。1954年,李愛珍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從此與材料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1958年,李愛珍從復旦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上海冶金所,從事科學研究。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我國的李愛珍博士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被拒絕了,卻不料卻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家成就斐然,申請4次院士首批就被刷,卻成為了美國院士
    引言:對於中國科學家來說,能夠被評上中科院院士,那毫無疑問是一種極大的光榮。許多科學家將此作為畢生目標,但是真正實現的卻很少。1955年至今,我們國家獲此榮譽的科學家不足千人,其中尚且還有100名左右是外籍院士。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能夠獲得中科院院士的稱號,就是國家對自己專業水平極大的肯定,是一種伴隨終身的榮譽。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
    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卻是一位一直在默默無私奉獻的科研院士,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她就是 李愛珍。 一、李愛珍院士 李愛珍,一九三六年福建 人。她的前半生和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的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絕4次,卻堅守在中國
    其實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一個最高的榮譽稱號就是中科院院士,很多人奮鬥一生可能也做不到這個成就,達不到這個位置,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李愛珍,曾先後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最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遭到了拒絕,其實李愛珍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李愛珍不把科研工作當成是一種職業,而是當成生命中絕大部分。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李愛珍:四次落選中科院士,資歷不夠年齡太大?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否則當初科學家李愛珍就不會四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絕,最後只能成為美國外籍院士。李愛珍這十幾年中一直在大洋兩頭往返,為中國的科研技術立下了汗馬功勞。除此之外, 李愛珍早在2003年就被評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
  • 她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評上了美國院士,網友:經歷像顏寧!
    但兩院院士因其評選制度也錯失了很多人才,李愛珍便是其中之一。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早期的李愛珍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出眾的個人才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卻沒能料想四次都慘遭失敗。最後一次因為年齡超過了院士評選標準而再次落選,這次她也算是與中科院徹底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