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大功臣,卻4次落選院士,如今成美國院士

2020-10-10 填鴨說史

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的強大,非常依賴科技的發展。高科技的壟斷,已經成為制約很多國家發展的根本原因。幸運的是,我國即便是受到重重阻礙,依然在近幾十年來蓬勃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一個科技大國。

高科技領域,半導體無疑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任何高科技產物,都離不開半導體晶片。而我國半導體的發展,離不開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李愛珍。

李愛珍對中國的巨大貢獻

李愛珍出生於福建石獅,父母都是華僑,因此從小就受到了極為良好的教育。1954年,李愛珍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從此與材料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1958年,李愛珍從復旦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上海冶金所,從事科學研究。

1958年到1963年,她作為一名研究員,從事稀土金屬和稀有金屬化學冶金的研究,為我國稀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做出了巨大貢獻。隨後,她又將研究方向轉向了半導體材料,在3年的研究中,她就為我國的半導體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她每天兢兢業業地待在工作崗位上,最終從一名實習員,一直到了我國半導體材料研究室的主任,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1個,是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大功臣。

無論是做什麼研究,李愛珍都極為刻苦,甚至是拼命。在工作的幾十年時間裡,她幾乎沒有給自己放過假,別人每天7/8點下班,而李愛珍則一直待在實驗室當中。她的努力,換來的是為國家在某些領域上,在國際佔據一席之地。比如曾經只有美國掌握的分子束外研究技術,這項技術,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做到。而她卻僅僅從國外學習了兩年,回國後利用國內實驗室極為有限的條件,成功創造了這項技術,打破了美國的壟斷。

貢獻巨大,卻4次落選院士

如李愛珍這樣,在某一領域擁有傑出貢獻的專家,本因有資格位列我國中科院的院士名單,然而,她申請了4次,卻都落選。對於任何一位中國科學家來說,入選院士無疑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即便是李愛珍這樣低調的科學家,卻也想獲得這樣的認可,然而最終卻令她極為失望。

令人沒想到的是,在2007年,李愛珍竟然入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並不支持個人申請,只能由學院的主席團,在全世界的科學家中,挑選出最出色的科學家。能夠入選的人,都是在某一領域進行長期耕耘,且獲得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含金量無疑極高。

事實上,李愛珍早已經有資格入選中科院院士,只不過國內評選院士對年齡有要求,李愛珍申請時,她已經63歲,正是因為這簡簡單單的原因,她與院士無緣,實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相關焦點

  • 我國半導體研究的功臣,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今成美國院士
    當今的高科技領域,半導體的地位愈發重要,各大主流機器設備和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的協助。而我國的半導體行業,之前是比較落後的,相較於美國和歐美各大發達國家,我們的半導體研發落後他們將近10年之久。如今我們國家的半導體行業能夠迎頭趕上,甚至彎道超車,離不開一名著名的半導體研究專家——李愛珍。
  • 李愛珍:我國研究半導體的功臣,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美國院士
    想要發展科技,不僅僅要提高全中國老百姓的整體文化素質,同時也要儘可能培養或拉攏更多頂級科研人才,就像上文說過的,如果沒有那些犧牲自我而投身科研事業的先輩們,我國的科技發展速度肯定無法達到如今的水平
  • 李愛珍為半導體行業立下大功,卻4次申請院士落選,今成美國院士
    但是,在李愛珍取得成績的同時,對李愛珍的「待遇」上卻出現了「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局面,這樣一位科學家四次申請院士卻都被拒絕;反倒是美國授予了她院士稱謂。從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國在對待人才上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 她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評上了美國院士,網友:經歷像顏寧!
    兩院一般被稱為我國的最高學術殿堂,這些學者前輩都是我國各領域當中最頂尖的高級知識分子。但兩院院士因其評選制度也錯失了很多人才,李愛珍便是其中之一。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早期的李愛珍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出眾的個人才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卻沒能料想四次都慘遭失敗。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 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 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 84歲老人連續四次「意外」落選國內院士,卻被當選美國院士
    而「轟動」的時刻在於,她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先後慘遭落選。但是2007年5月,李愛珍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為院士,這也相當的滑稽。李愛珍早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尤其早在1989年就批准成為了博士生導師,而且2003年夜成功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
  • 命運的玩笑,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她,最後卻被美國評上了
    文/仗劍走天涯命運的玩笑,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她,最後卻被美國評上了!中國能有如今的發展,離不開國人們的不懈努力和那些為了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的高科技人才。可能這也是中國如今的一種悲哀和中國社會如今的一種現狀,戲子誤國。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其早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之後便一直從事材料學研究工作,專攻「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在該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將青春和熱血全都奉獻給了祖國。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女強人,入選中科院院士只是早晚的事。然而,李愛珍前後4次都落選了,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讓這位科學家遭受如此冷遇呢?
  • 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女科學家,71歲時卻被選為美國院士
    」這是美國有名的世界「六冠院士」卓以和教授對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李愛珍做出的高度評價。李愛珍在研究所一步一個腳印,苦苦奮戰幾十年,從一個小小的助理研究員,成長為半導體材料的大專家領頭人因為李愛珍競選院士時,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接連四次落選,最後卻在2007年被美國科學院選上了。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中科院,是多少科研人員夢寐以求的地方,那裡擁有最好的資源,更是我國最高科研水平的代表。那裡聚集了我國頂尖的科研人才。就像「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一樣,每個科研人員的夢想則是能有朝一日成為中國的院士,那將是多麼的榮耀。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偉人之所以偉大,在於他的立世之本是大道德、大情懷。「舍小求大,舍小求大」,「舍小求大,舍小求大」,「願做蛟龍遮乾坤」,走在天地之間,讓人不禁心生敬佩!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4次落選中科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堅守祖國,84歲仍奮鬥科研一線
    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在於其立世根本為大道義和大情懷。他們&34;,以&34;的胸襟,行走於天地之間,讓人不禁心生敬佩!美國的半導體技術遙遙領先於中國幾個量級,目前中國的技術遠遠落後。吾輩之楷模如此優秀的科學巨匠,4次參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卻最終全部落選。李愛珍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13年,2005年四次參選中國院士,最後遺憾與之失之交臂。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她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信息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屬於目前最熱門的半導體材料的研究。李愛珍從1958年畢業後從事科研工作到現在,先後發表有價值的學術論文256篇,申請通過國家科學專利近30項。
  •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一生當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都沒有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她就是——李愛珍女士。她從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就開始新型材料的研究,還是目前最熱門的半導體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