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半導體研究的功臣,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今成美國院士

2020-10-31 我和歷史有個約定

引言:

隨著文明的進步,判定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根本,從當初的軍事競賽變成如今的科技比拼。可以說,在21世紀的現代社會,科技的研發是重中之重。萬幸的是,新中國自建立以來,在科技的發展道路上雖然困難重重。

但還是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蓬勃發展。在這裡,離不開的是無數科學家嘔心瀝血、克服萬難的愛國精神。當今的高科技領域,半導體的地位愈發重要,各大主流機器設備和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的協助。

而我國的半導體行業,之前是比較落後的,相較於美國和歐美各大發達國家,我們的半導體研發落後他們將近10年之久。如今我們國家的半導體行業能夠迎頭趕上,甚至彎道超車,離不開一名著名的半導體研究專家——李愛珍。

李愛珍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巨大影響

李愛珍,祖籍為福建石獅,父母早年外出留學成為海外華僑,因此在出生後,李愛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新中國成立以後,李愛珍父母帶著李愛珍回到了國內繼續求學,1954年,李愛珍被復旦大學化學系錄取,與材料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四年後,李愛珍從復旦大學畢業,被派往上海冶金所,從事相關的專業研究。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各項科學技術行業發展嚴重停滯,高新技術幾乎全部被國外壟斷,為了讓中國早日迎頭趕上,李愛珍在稀土金屬和稀有金屬化學領域進行刻苦鑽研。

在隨後的幾年,李愛珍多次以學者的身份被派往國外學習先進技術,這也讓李愛珍受益匪淺,感觸良多。80年代,李愛珍創建了自己的實驗室,研究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系列,面對西方的重重封鎖,李愛珍硬是憑藉自己和夥伴們的研發,搞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設備。

尤其是在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一方面,美國人比中國早二十多年就提出了猜想,但李愛珍和她的團隊,不僅沒有被限制,還進行了大量的創新,一舉超過國外的研發團隊,使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發上,名列前茅。

在她的實驗室裡走出了幾十名中國現有的半導體研究專家。自從事半導體研究以來,李愛珍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獎一次,國家科技進步獎四次,國家發明專利21項,國際發明銀獎一次,發表論文200多篇,為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做出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之旅,接連碰壁

按理說這樣一位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應該是有資格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可是李愛珍申請了4次卻全部落選。李愛珍並不是追名逐利的野心家,從她默默研發、從不張揚就可以看出,懷著一顆愛國心的她只想單純地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李愛珍也想被認可,能夠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無疑肯定了自己這麼多年來的付出。從1999年開始,李愛珍第一次申請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被拒絕到2005年李愛珍第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先後歷時7年,四次參選全部失敗。

71歲的李愛珍就此放棄了,隨著年齡的增大,日後再次選中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無心插柳柳成蔭,2007年,73歲的李愛珍參選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沒想到一舉被選中,成為了一名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消息一出,國內民眾譁然一片。

一位為我國半導體行業奉獻畢生精力的人沒有被我國科學院肯定,卻被國外的科學院肯定,這是一種多麼大的譏誚。面對輿論的擴大發酵,李愛珍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她很感謝那些為自己寫申請信的民眾和院士們,覺得自己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李愛珍的參選院士失敗並不是因為她的能力不夠,這也跟我國院士相關的評選規定有關,李愛珍最初開始參選時,年齡已經63歲,因為年齡問題,評委會沒有考慮,這也是導致李愛珍多次參選失敗的主要原因。

結語:

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也充分說明了李愛珍的研究貢獻之巨大,畢竟美國的外籍院士評選是異常嚴苛的。如此已經雙鬢斑白的李老依然在半導體行業默默貢獻著,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對李老多一點祝福,少一點爭論。有這樣的國之棟梁,是國家之幸,民族之幸。

相關焦點

  • 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大功臣,卻4次落選院士,如今成美國院士
    隨後,她又將研究方向轉向了半導體材料,在3年的研究中,她就為我國的半導體領域,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她每天兢兢業業地待在工作崗位上,最終從一名實習員,一直到了我國半導體材料研究室的主任,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1個,是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大功臣。
  • 李愛珍:我國研究半導體的功臣,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美國院士
    就在13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人萬分遺憾的人才流失事件,我們國家著名的半導體行業頂尖專家李愛珍就被美國挖走了,成為了他們的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國急需一批相關行業的高精尖人才。李愛珍立刻相應國家的號召,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冶金領域,開始轉投到半導體行業。當時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了極端敵視的外交政策,各種高科技行業均對中國展開了封鎖,頂級的實驗、生產設備壓根就不可能從市場上買得到。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李愛珍為半導體行業立下大功,卻4次申請院士落選,今成美國院士
    但是,在李愛珍取得成績的同時,對李愛珍的「待遇」上卻出現了「牆裡開花牆外香」的局面,這樣一位科學家四次申請院士卻都被拒絕;反倒是美國授予了她院士稱謂。從中我們也看到了我國在對待人才上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我國的李愛珍博士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被拒絕了,卻不料卻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其實中科院院士的落選並不能代表什麼。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在中國碰壁了,但是美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李愛珍雖然四次都申請失敗了,但是她從未抱怨過,她熱愛著自己的祖國,她在電子器件,光電器件異質結半導體微結構的生長等科學研究領域上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 我國卓越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士均落選,反被美國「看好」
    所幸我國人才輩出,致力於相關領域的研究,幫助國家去對抗西方國家的惡意封鎖,在我國科研人員的拼搏努力下,我國終於積累下了自己的實力,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封鎖壓制,我國能夠進行相關突破,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奉獻,「李愛珍」便是其中一員。
  • 她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評上了美國院士,網友:經歷像顏寧!
    兩院一般被稱為我國的最高學術殿堂,這些學者前輩都是我國各領域當中最頂尖的高級知識分子。但兩院院士因其評選制度也錯失了很多人才,李愛珍便是其中之一。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早期的李愛珍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出眾的個人才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卻沒能料想四次都慘遭失敗。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是卻一次就被美國評為院士
    在我國繁榮富強的背後,總有那樣一群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他們無私的向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渴望國家給予他們肯定,所以國家每兩年會進行一次院士的評選。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院士的名稱,那麼可以很肯定的判斷出這個人為人類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評選院士的過程非常困難,畢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評上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她為國家付出了很多,但在四次申請院士的過程中卻一直都被拒絕。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李愛珍1949年11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組建了巴黎統籌委員會,對我國開始對我國實施長達數十年的高科技和戰略物資禁運措施。像分子束外延設備這樣的高科技硬體當然也在禁運名單之上。不過,李愛珍和她的同事一同在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的努力,成功的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研發出了中國自己的設備。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並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發明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其工作可謂碩果纍纍。除了科研成果,李愛珍在1989年就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還先後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半導體方面的技術人才,為半導體研究增加了許多新的技術力量。
  • 4次落選中科院,反倒成了美國外籍院士,她最後回國報效了嗎?
    中科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國現在最頂尖的科學技術,申請加入中科院是極其嚴格的。有這樣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一生當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都沒有成功,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她就是——李愛珍女士。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在2007年美國科學院所公布的新增院士中,有18名來自海外的院士,其中就包括了來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那麼,這位被中科院拒絕的女科學家,卻當選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應呢?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後來成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答
    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家李愛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榮譽院士,這也成為了當時舉世矚目的一個熱點。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
  • 4次被中科院拒之門外,卻用實力捍衛祖國,申請美國院士一次通過
    李愛珍女士一生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院士都沒有成功,但一次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將青春奉獻給國家的李愛珍李愛珍女士出生於福建省,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被分配到一個研究所當研究員。她在大學時就開始研究半導體材料。
  • 4次被中科院拒之門外,卻用實力捍衛祖國,申請美國院士一次通過
    李愛珍女士一生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院士都沒有成功,但一次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 將青春奉獻給國家的李愛珍 李愛珍女士出生於福建省,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被分配到一個研究所當研究員。
  • 中國半導體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一次入選美國院士
    幾乎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希望進入中科院,成為國家認可的院士,不過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人很少,曾經有一個研究半導體的女科學家被中科院接連拒絕了4次,後來卻成為了美國的院士。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美國一次就入選
  • 中國科學家成就斐然,申請4次院士首批就被刷,卻成為了美國院士
    在我們國家,有一些科學家其實實力已經非常強硬,但是至今卻沒有被評上中科院院士,甚至多次落選。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本身實力不足,但是也存在著我們國家一些評選機制的問題。有些科學家甚至面臨著這樣的尷尬處境,那就是在中國多次參選落榜,但是卻被其他國家評選為院士,比如今天我們要說這位,李愛珍女士。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