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卓越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士均落選,反被美國「看好」

2020-08-10 上下一千年

我國曾經歷過落後的時期,當時缺乏自主研發高科技硬體的條件,而一些歐洲國家趁機阻止我國的發展,刻意建立巴黎統籌委員會,目的是要禁止成員國為我國提供高科技方面的物資,在這些國家的阻擾下,導致我國無法購入高科技物資,比如分子束外延設備,處境十分的尷尬。


所幸我國人才輩出,致力於相關領域的研究,幫助國家去對抗西方國家的惡意封鎖,在我國科研人員的拼搏努力下,我國終於積累下了自己的實力,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封鎖壓制,我國能夠進行相關突破,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奉獻,「李愛珍」便是其中一員。


李愛珍自小是個上進之人,發奮學習的她在十八歲的時候,就以優秀的成績被復旦大學給錄取了,畢業之後,她在上海冶金研究所開啟了科研之路,照舊很努力,總是在每一天裡聚精會神地反覆做實驗,在半導體領域上進行認真地鑽研,在她日以繼夜的努力下,於上世紀80年代獲得了非常豐富的科研成果。


因為十分地傑出,她被派到美方學習,進入了美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得以在當時全球技術最發達的國家進行學習,她本人自己所得到的機會也十分珍惜,選擇了我國所缺乏的分子束外延設備領域進行學習,一如既往地在科研領域孜孜不倦地努力著。


李愛珍在美方完成了兩年的學習時間,而她當時無非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留在美方,美方擁有全球最尖端的科技硬體,定能給她更有利的科研條件和優質的環境,二是回國,當時我國在科技領域比較落後,難以給人才很好的條件和研究環境,而李愛珍的選擇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國,抱著一顆熱烈的愛國之心,到了中科院的儀器廠工作。


李愛珍一心想用自己的努力為祖國做貢獻,她在儀器廠勤勤懇懇、廢寢忘食地研究著,終於用自己的汗水,澆開了花朵,結出了累累碩果。


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所獲得的巨大突破,在國際會議上,李愛珍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的內容是分子束外延,實現了她報效祖國的理想。而在雷射器研製領域上,她在困難重重下帶著團隊不斷地進行研究,終於掌握了核心技術,成功為祖國在高難度的雷射器領域製造出了高端儀器。李愛珍還曾發表過論文200多篇,為我國的科研領域做出了豐富的重要貢獻,在半導體的研究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不凡的研究成果。


李愛珍無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應該得到最高的榮譽,但她在我國評職稱的路上卻屢次受挫,曾經她4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院士代表著一名科學家對祖國科研事業有著重大的貢獻,結果李愛珍申請4次就落選了4次,反而在2007年的時候,成功入選了美的外籍院士,美的「院士」實際上很難得到,評估的標準非常的高,需要經過嚴格的篩選,成績符合之後才能當選,可見李愛珍的實力。


李愛珍評價優秀的能力得到了全球最先進科技國家的認可,證明她是真的擁有卓越的科研成績,也在該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才能在極為苛刻的條件下,成為美方的外籍院士,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一位科學家,當年在我國申請4次院士都沒有成功,不過可以從中看出我國對於院士的評選標準與美方的評選標準有差異,但李愛珍在科研方面,確實擁有十分顯著的成果,堪稱世界的佼佼者。

相關焦點

  • 我國半導體研究的功臣,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今成美國院士
    在這裡,離不開的是無數科學家嘔心瀝血、克服萬難的愛國精神。當今的高科技領域,半導體的地位愈發重要,各大主流機器設備和電子產品都離不開半導體的協助。而我國的半導體行業,之前是比較落後的,相較於美國和歐美各大發達國家,我們的半導體研發落後他們將近10年之久。
  • 我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她的一生,都在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而奮鬥,即使她曾四次申請中科院士,最終都被落選,而後來又被美國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縱使這般,她也是心向國家,從來沒有哪一刻是動搖的,報效祖國是他一生的志願,這人便是李愛珍女士。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大功臣,卻4次落選院士,如今成美國院士
    貢獻巨大,卻4次落選院士如李愛珍這樣,在某一領域擁有傑出貢獻的專家,本因有資格位列我國中科院的院士名單,然而,她申請了4次,卻都落選。對於任何一位中國科學家來說,入選院士無疑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即便是李愛珍這樣低調的科學家,卻也想獲得這樣的認可,然而最終卻令她極為失望。
  • 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最後成美國院士
    堅韌不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種品質,我們民族才能在一次次災難中重新站起來。就算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著這樣的品質。就好比說我們國家的科學家,他們中間很多人就是靠著這種性格,做出很多厲害的成就。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花在事業上面,無心於名利的爭鬥。曾經我們國家就出現過一位女科學家,她連續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都被拒絕了。
  • 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女科學家,71歲時卻被選為美國院士
    」這是美國有名的世界「六冠院士」卓以和教授對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李愛珍做出的高度評價。因為李愛珍競選院士時,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接連四次落選,最後卻在2007年被美國科學院選上了。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女科學家,卻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被美國選為科學院院士。1936年,李愛珍在福建出生。她從小就愛學習,考上復旦大學後依舊成績優異,在畢業後被分配到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在十幾年的工作時間裡,李愛珍刻苦鑽研學術,前後共發表了256篇論文,獲得了28項國家專利。
  • 她是國寶級科學家,四次申請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依然無怨無悔
    有一句話詮釋的最深刻,至今被人記住和傳誦: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錢學森、于敏等過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的真實含義。當代有一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同樣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愛國。哪怕是她4次申請院士被拒,但是在她接到美國授予外籍院士消息時,她這麼說道:「我跟學生講,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消亡。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個驚喜落到了李愛珍的頭上。當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選的外籍院士名單中,李愛珍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對此,李愛珍在感恩的同時又覺得非常愧疚。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中科院,是多少科研人員夢寐以求的地方,那裡擁有最好的資源,更是我國最高科研水平的代表。那裡聚集了我國頂尖的科研人才。就像「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一樣,每個科研人員的夢想則是能有朝一日成為中國的院士,那將是多麼的榮耀。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我國能夠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不管是在科研方面,軍事方面都日益壯大。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個國家想要強大,需要有無數個無私奉獻的人,在科研,醫學,經濟等等方面努力鑽研,爭取創新,這樣才夠讓國家走在世界的前端。記得小時候,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被問起,長大以後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我們常常會回答,科學家。可見科學家在我們的心中是神秘並且偉大的。
  • 她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評上了美國院士,網友:經歷像顏寧!
    兩院一般被稱為我國的最高學術殿堂,這些學者前輩都是我國各領域當中最頂尖的高級知識分子。但兩院院士因其評選制度也錯失了很多人才,李愛珍便是其中之一。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早期的李愛珍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出眾的個人才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卻沒能料想四次都慘遭失敗。
  • 李愛珍:四度因年齡大落選中國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原因值得深思
    李愛珍是我國半導體研究領域的女專家,也是我國在這一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取得了國際性大獎的科學家。八十年代,李愛珍留學美國,師從國際半導體研究權威——米爾納斯教授學習。歸國以後,一直奮鬥在半導體研究前沿。曾多次取得國內外獎項,成績顯著。李愛珍曾四次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但最後全都落空。
  • 4次落選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她的一句話讓人淚目
    但是,李愛珍有一個遺憾,就是四次參評院士,均落選。然而,在2007年的時候,她卻意外當選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而且是第一位獲得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更何況,美國科學院院士只是一項榮譽,美國人自己也並沒有看得那麼重,也不會因為有了院士的頭銜,就更容易申請到經費。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