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晏說史優質創作者快來關注吧!
古今中外沒有誰是在一帆風順的情況下獲得成功,逆境造就英雄。我國正是有許多逆境英雄才造就了今日輝煌。
在這些眾多的科學家中有我們熟悉的兩彈元勳錢學森;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等等,在這些群星中大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學子的心目中有三個最想去的地方,分別是清華,北大,中科院。
中科院代表我國最頂尖的科學技術。李愛珍女士一生中成就無數,四次申請成為院士都沒有成功,但一次機會讓她成為了美國外籍院士。
李愛珍女士出生於福建省,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被分配到一個研究所當研究員。她在大學時就開始研究半導體材料。她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研究了多年,幾年間她發表了論文兩三百篇,申請通過的國家科學專利近三十項;她將青春和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祖國。
李愛珍與丈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的現代科學技術才處於剛興起的地步,當時中國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多方面還是落後的。李愛珍研究的半導體科學屬於前沿科技,在技術實施上還是非常吃虧。當時舉全國之力進行的兩彈一星的項目,連一臺計算機都沒有,還依靠原始的算盤來完成。
分子束外延設備對我國科技發展有重要意義。今天我們可以在網上搜索這項科學技術設備系統,它的主要技術仍是發達國家獨佔技術的鰲頭。那麼在李愛珍那個年代,就更不要說當時中國面臨著怎樣的高端技術封鎖局面。
就在那個沒錢,沒技術的時代李愛珍和她的團隊研製出了分子束外延設備。要知道,今天這種半導體雷射器還是稀缺的戰略設備。這次,李愛珍又用實力換來了國家的世界影響力。它不僅促進國內科學技術的發展,更是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
李愛珍前後四次遺憾落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件事情在很長一段時間讓她情鬱悶,被拒多次申請的她還是想要證明自己的科技實力。
李愛珍被授予美國外籍院士
她選擇來到了美國繼續申請院士資格。而且一次通過了。就這樣,她的夢想實現了,只是她成為了一名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李愛珍當時是交流學者,她明白自己的初心是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幾年的交流後,她放棄了在這的一切,選擇回國。她也表示不在乎那些光環了,只希望自己可用餘生精力為祖國未來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相比之下,有些人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自己國家月亮要大,一個勁往外跑。很多知道李愛珍女士的人都表示,對於這樣不忘初心的科學家就要予以榮譽表彰,也有人說教授走到今這一步,所謂的榮譽和院士的頭銜早就不重要了。
確實,對於她本人而言,更珍貴的是那些年奮鬥的回憶;是那些研出新成果的喜悅,是她看見祖國不斷進步心中產生的自豪感。
一顆赤子之心,一腔報國熱血。正是有許許多多和李愛珍一樣的科學家才有了今日的繁榮昌盛,他們的貢獻他們的精神會隨著時間的衝洗越加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