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2020-12-05 騰訊網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

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

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他們在當年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用在了國家身上,為我國的崛起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雖然他們中有些人已經離開了人世,但每當說打這些名字的時候,人們都是充滿了敬畏。

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位女科學家,也是這樣一個偉人,她叫

李愛珍

她在當年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和量子級聯雷射器,大大超過了國外的技術

,給國人極大地增強了信心,成為了國人的驕傲。而說李愛珍的經歷,也是非常傳奇的。

李愛珍在1936年出生於福建,在她出生時,正是戰爭年代,於是,他們一家人之後就走散了,父親流亡到了菲律賓,而李愛珍從小經歷了戰爭的殘酷,父親口中

「落後就要挨打」

這句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時候的李愛珍看著家破人亡、國土滿目瘡痍,她非常心痛,於是就在心裡暗暗發誓,未來一定要報效祖國,強大祖國,隨著戰爭的結束,一家人又終於團聚了,那個時候李愛珍僅僅9歲。

她見到父親,提出要進學堂學習的要求,而父母也很尊重她的選擇,就讓她開始讀書學習,而李愛珍也不辜負父母的期望,逐漸成了一位學霸,

尤其是在化學方面,她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

上學期間,李愛珍每天都研究化學,總是自己搗鼓一些化學材料,還自己做實驗,寫實驗報告,她也成為了老師們心中的一位天才,

之後,她考上了復旦大學的化學系,那個時候村裡出來一位大學生,那是全村人都驕傲的事,也是光宗耀祖的事,足以證明李愛珍能力非常強大。

在大學期間,李愛珍依然努力學習和鑽研,始終不忘初心,最終在她22歲時,順利從復旦大學畢業,並且被分配到了

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

當了一位研究員,

李愛珍之後也開始了5年的冶金研究。

在1963年,因為國家的需要,她轉型研究

電子光學、半導體

的研究,而這一研究就是60年的時間,

在1980年,因為工作出色,44歲的她還去了美國當了訪問學者,畢竟那時的美國,在這方面是領先世界很多的。

不過很多人也擔心她將一去不復返,因為美國一向對人才是非常大方的,面對種種誘惑,不知道李愛珍會不會動心,在來到美國之後,李愛珍被美國的先進技術震撼到,領先了國內好幾個量級,這讓她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之後,她立刻投入了學習,爭取學到更多的知識,用在祖國的發展上,後來很多人的擔心是多餘的,學成之後,她毅然回到了祖國,並且迅速建立團隊進行研究,成為了這個領域水平最高的科學家。

在她53歲時,她還被科學院任命為博士生導師

,培養了這方面很多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因為研究的技術貢獻很大,還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和榮譽,期間,她還發表了超過250篇論文,申請了多個專利,她也成為了一名在世界上都知名的科學家。

過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在參選了4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都以失敗落選

,但原因並非李愛珍沒有資格,也不是她貢獻不夠大,而是因為評選院士非常嚴苛,尤其是對年齡這方面,院士評選更偏向於年輕人,超過60歲需要6位院士的推薦,60歲以內的也需要兩位推薦。

所以因為年齡的原因,李愛珍也沒能入選院士,連曾獲得諾貝爾獎的

屠呦呦

也是如此,很多人問李愛珍貢獻這麼大,卻沒能入選院士,覺得委屈嗎?

而李愛珍則回答因為國家的幫助,自己才有了這樣的成就,

和國家振興比起來,個人的成就太微不足道了。

讓人意外的是,雖然沒入選中國院士,但是在2007年卻收到了美國科學院的邀請,並且還授予她「美國院士」的頭銜

,還願意花重金請她去美國研究,而面對這樣的誘惑,李愛珍還是拒絕了,因為她說做學問首先要把人做好,人如果做歪了,再大的學問也無法得到人家的尊重。

現如今的李老雖然84歲了,但依然奮戰在科學研究的一線,永遠也沒有想過停下自己的腳步,感謝李老為祖國做出的貢獻。

相關焦點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在來到美國之後,李愛珍被美國的先進技術震撼到,領先了國內好幾個量級,這讓她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 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是卻一次就被美國評為院士
    在我國繁榮富強的背後,總有那樣一群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他們無私的向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渴望國家給予他們肯定,所以國家每兩年會進行一次院士的評選。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院士的名稱,那麼可以很肯定的判斷出這個人為人類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評選院士的過程非常困難,畢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評上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她為國家付出了很多,但在四次申請院士的過程中卻一直都被拒絕。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這個科研成果一出,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對李愛珍尤為讚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著很高的科研成績的一個人,卻四次在競選院士的時候被拒之門外。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李愛珍受到6位院士的推薦競選院士,卻次次都落選。每一次的落選都讓李愛珍非常愧疚卻並不遺憾。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這個科研成果一出,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對李愛珍尤為讚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著很高的科研成績的一個人,卻四次在競選院士的時候被拒之門外。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李愛珍受到6位院士的推薦競選院士,卻次次都落選。每一次的落選都讓李愛珍非常愧疚卻並不遺憾。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做學問要先把人做好,人做歪了再大的學問也不可能得到人家的尊重。」眾所周知,美國國家科學院在學術界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它擁有2025個本土院士,外籍院士387個,而在這些院士當中,有200多人是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內地一共有11位外籍院士,在世的僅有7位,李愛珍和袁隆平就是其中的兩位。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李愛珍:四度因年齡大落選中國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原因值得深思
    李愛珍是我國半導體研究領域的女專家,也是我國在這一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取得了國際性大獎的科學家。八十年代,李愛珍留學美國,師從國際半導體研究權威——米爾納斯教授學習。歸國以後,一直奮鬥在半導體研究前沿。曾多次取得國內外獎項,成績顯著。李愛珍曾四次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但最後全都落空。
  • 我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她的一生,都在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而奮鬥,即使她曾四次申請中科院士,最終都被落選,而後來又被美國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縱使這般,她也是心向國家,從來沒有哪一刻是動搖的,報效祖國是他一生的志願,這人便是李愛珍女士。
  • 4次落選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她的一句話讓人淚目
    她的研究成果,被「分子束外延之父」、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卓以和評價為:世界上沒有幾個實驗室可以做到,而且這些實驗室的人員大多有過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經歷。李愛珍能夠獨立地做出來,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功勞。,就是四次參評院士,均落選。
  • 我國半導體材料的大功臣,卻4次落選院士,如今成美國院士
    貢獻巨大,卻4次落選院士如李愛珍這樣,在某一領域擁有傑出貢獻的專家,本因有資格位列我國中科院的院士名單,然而,她申請了4次,卻都落選。對於任何一位中國科學家來說,入選院士無疑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即便是李愛珍這樣低調的科學家,卻也想獲得這樣的認可,然而最終卻令她極為失望。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更是因為李愛珍做出一系列成果的緣故,以至於中紅外光電材料和器件國際會議的舉辦才能落戶中國。二、乾淨坦蕩李愛珍在國際學術刊物上面發表了兩百多篇論文,是中國化合物半導體領域的傑出科研工作者。她在科研工作方面做出的成就是無可爭議的,除此之外,她在做人方面也做到了乾淨坦蕩這四個字。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我國的李愛珍博士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被拒絕了,卻不料卻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女強人,入選中科院院士只是早晚的事。然而,李愛珍前後4次都落選了,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讓這位科學家遭受如此冷遇呢?1980年,她還被公派到美國卡基尼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 對於一個科研工作者而言,這樣的經歷再正常不過。然而,李愛珍出生於華僑家庭,背景比較敏感,並且在那個特殊年代還挨過批鬥。得知其要被公派到美國後,自然引起了競爭對手的流言蜚語。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在13年前,曾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中國半導體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一次入選美國院士
    4次,後來卻成為了美國的院士。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美國一次就入選李愛珍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13年,2005年四次參選中國院士,最後遺憾落選。按規定,院士評選還是較傾向於年輕化,即超過六十歲以上的科研者需要六位院士的推薦信,六十歲以內的只需要兩位院士推薦。2007年,美國科學院向李愛珍授予&34;的稱號,並且花重金邀請李愛珍去美國做研究。面對美國的優厚條件,李愛珍拒絕了,她毅然決定留在祖國,繼續科研研究。
  • 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女科學家,71歲時卻被選為美國院士
    李愛珍能夠獨立地做出來,對中國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功勞。」這是美國有名的世界「六冠院士」卓以和教授對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李愛珍做出的高度評價。於是在1980年,當時中美剛建交,兩國正處於蜜月期,已44歲的李愛珍公派留美去學習進修,進入了全球頂尖學府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EE系)做訪問學者,開始了分子束外延技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