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
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
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他們在當年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用在了國家身上,為我國的崛起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雖然他們中有些人已經離開了人世,但每當說打這些名字的時候,人們都是充滿了敬畏。
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位女科學家,也是這樣一個偉人,她叫
李愛珍
,
她在當年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和量子級聯雷射器,大大超過了國外的技術
,給國人極大地增強了信心,成為了國人的驕傲。而說李愛珍的經歷,也是非常傳奇的。
李愛珍在1936年出生於福建,在她出生時,正是戰爭年代,於是,他們一家人之後就走散了,父親流亡到了菲律賓,而李愛珍從小經歷了戰爭的殘酷,父親口中
「落後就要挨打」
這句話,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時候的李愛珍看著家破人亡、國土滿目瘡痍,她非常心痛,於是就在心裡暗暗發誓,未來一定要報效祖國,強大祖國,隨著戰爭的結束,一家人又終於團聚了,那個時候李愛珍僅僅9歲。
她見到父親,提出要進學堂學習的要求,而父母也很尊重她的選擇,就讓她開始讀書學習,而李愛珍也不辜負父母的期望,逐漸成了一位學霸,
尤其是在化學方面,她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獨到的見解。
上學期間,李愛珍每天都研究化學,總是自己搗鼓一些化學材料,還自己做實驗,寫實驗報告,她也成為了老師們心中的一位天才,
之後,她考上了復旦大學的化學系,那個時候村裡出來一位大學生,那是全村人都驕傲的事,也是光宗耀祖的事,足以證明李愛珍能力非常強大。
在大學期間,李愛珍依然努力學習和鑽研,始終不忘初心,最終在她22歲時,順利從復旦大學畢業,並且被分配到了
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
當了一位研究員,
李愛珍之後也開始了5年的冶金研究。
在1963年,因為國家的需要,她轉型研究
電子光學、半導體
的研究,而這一研究就是60年的時間,
在1980年,因為工作出色,44歲的她還去了美國當了訪問學者,畢竟那時的美國,在這方面是領先世界很多的。
不過很多人也擔心她將一去不復返,因為美國一向對人才是非常大方的,面對種種誘惑,不知道李愛珍會不會動心,在來到美國之後,李愛珍被美國的先進技術震撼到,領先了國內好幾個量級,這讓她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之後,她立刻投入了學習,爭取學到更多的知識,用在祖國的發展上,後來很多人的擔心是多餘的,學成之後,她毅然回到了祖國,並且迅速建立團隊進行研究,成為了這個領域水平最高的科學家。
在她53歲時,她還被科學院任命為博士生導師
,培養了這方面很多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之後因為研究的技術貢獻很大,還獲得了很多的獎項和榮譽,期間,她還發表了超過250篇論文,申請了多個專利,她也成為了一名在世界上都知名的科學家。
不
過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在參選了4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都以失敗落選
,但原因並非李愛珍沒有資格,也不是她貢獻不夠大,而是因為評選院士非常嚴苛,尤其是對年齡這方面,院士評選更偏向於年輕人,超過60歲需要6位院士的推薦,60歲以內的也需要兩位推薦。
所以因為年齡的原因,李愛珍也沒能入選院士,連曾獲得諾貝爾獎的
屠呦呦
也是如此,很多人問李愛珍貢獻這麼大,卻沒能入選院士,覺得委屈嗎?
而李愛珍則回答因為國家的幫助,自己才有了這樣的成就,
和國家振興比起來,個人的成就太微不足道了。
讓人意外的是,雖然沒入選中國院士,但是在2007年卻收到了美國科學院的邀請,並且還授予她「美國院士」的頭銜
,還願意花重金請她去美國研究,而面對這樣的誘惑,李愛珍還是拒絕了,因為她說做學問首先要把人做好,人如果做歪了,再大的學問也無法得到人家的尊重。
現如今的李老雖然84歲了,但依然奮戰在科學研究的一線,永遠也沒有想過停下自己的腳步,感謝李老為祖國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