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究竟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成就時代」是一個不斷被爭議的問題。從懂事起,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被詢問過一個問題:「你長大以後想要做什麼呀?」大部分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
老師、警察、醫生、科學家等比較光鮮亮麗的職業。很少有孩子會說:「我要做一個乞丐。」或者是「我要做小偷、強盜。」仔細想想,小孩子們是否真正懂得這些職業背後所要承擔的責任呢?
其實未必。但就連年幼懵懂的孩童都能感應到這些職業的性質其實大有不同。比起通過偷雞摸狗或者是低三下四的手段來謀生,人們的本能反應似乎都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的。然而這些話說上去輕鬆,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漫漫人生路上,終究還是會有人走著走著就偏離了軌道。因此,那些有著清晰的目標,面對困難可以迎難而上,面對屈辱依舊不卑不亢的人物,就成了十分值得我們敬仰的對象。
回顧歷史,值得我們敬佩的偉人數不勝數,其中有很多頗負盛名的英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卻是一位一直在默默無私奉獻的科研院士,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她就是
李愛珍。
一、李愛珍院士
李愛珍,一九三六年福建
人。她的前半生和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的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這份工作一做就是幾十年,她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研究了大半輩子的半導體材料。
在這幾十年中,李愛珍只是一直勤勤懇懇地埋頭鑽研,努力在她的研究領域中做出突破。她前後共發表了256篇學術論文,獲得了二十八項國家專利。這是一份十分值得驕傲的成績,是李愛珍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認真負責、踏實肯幹換來的。如果她在中途的任何一個環節曾經放棄了,就很難取得這樣非凡的成績。
一九八零年時,學術成果豐沛的李愛珍被派往美國做研究學者。當時,一些不友好的聲音不斷質疑著李愛珍,他們認為李愛珍去了美國之後就再也不會回到中國,國家這是在給他國做嫁衣。然而,還好李愛珍有著一個一直支持並且信任她的老師。頂著眾人的壓力,老師毫不遲疑地支持了李愛珍去美國做學者。
初到美國,美國當地的學術水平以及科研技術的確震撼到了李愛珍。那個時候,美國有很多科研成果對於世界
來說是匪夷所思的,聞所未聞的,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受到一些不可抗因素影響,分子束外延等新興設備一直無法送往中國。於是,李愛珍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相關研究上。在她的堅持與努力下,她最終在這個項目上取得了成功。
除此之外,當時我國的量子級聯雷射器也處於比較落後的水平。回國後,李愛珍便全心撲在了這個研究上。她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終於開闢了我國在量子級聯雷射器領域的新道路,並藉此受到了世界學術領域的認可。
然而,儘管李愛珍為我國科學領域做出了如此眾多的傑出貢獻,在申請我國院士的道路上,她還是遇到了很多挫折。由於年過60歲的科學家需要由其他六位院士共同推薦,李愛珍來來回回進行了四次中科院士申請。
沒想到國內的申請受挫,李愛珍卻無意中被美國推選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一份極高的榮譽,李愛珍成為了我國唯一一位獲得這份榮譽的女科學家。不過,她也並沒有因為一直沒能當選中科院士而抱怨。儘管美國先一步賦予了她如此的殊榮,但
她深知是自己的祖國成就了自己如今的成績,她的心與人將一直屬於中國。
二、人生的選擇
二零零一年,本已經退了休的李愛珍依然兢兢業業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著。其實李愛珍已經不在乎是否還能夠成為一名中科院士,她只想在有生之年多為國家做奉獻,為國家培養出下一班可以接替她們的人。
李愛珍的無私給當今社會許多凡事只想著自己的人上了寶貴的一課。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遇到挫折、困難是無法避免的。有的人面對挫折會選擇抱怨,會選擇得過且過,甚至選擇報復社會。但李愛珍並沒有這樣做,特別是當外國與自己的國家在給予自己院士身份的事情上有著如此懸殊的差距時。她依舊能夠頭腦清醒地堅持著自己的原則與初衷,沒有因為一點甜頭就選擇離開自己的祖國,更沒有因為遭受到了挫折就怨恨自己的國家。
不得不說,這樣的精神如今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要知道,近年來有很多人僅僅是因為一套房子,一張綠卡,就隨便地拋棄了自己的祖國。他們的行為與如今李愛珍院士的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人生在世,如果只執著於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了為人的標準與理想,很難走得長遠。
做人眼裡不能只有錢,眼裡只有錢的人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關於李愛珍院士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有很多人替她感到委屈,甚至為她鳴不平。但如今李愛珍院士已經並不再執著於這些榮譽。到了她如今的年紀,名與利都已經不必再執著。當國家需要她的時候,自己依舊能做些什麼,才是讓她最快樂的事情。
結語
名利錢財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只要無愧於心,無悔於今生的理想與信仰,人生就已經足夠圓滿偉大。當現實社會人們的追求普遍變得功利時,依舊有很多人在默默無聞地做著奉獻,他們像李愛珍院士一樣,並不追求什麼物質的回報,只希望做正確的事情,無愧於自己的初心。
要是所有人都能像這些無私奉獻的人一樣,我國也就不會出現類似疫情嚴重時的「假口罩」事件。這些利慾薰心的人為了一己之私,在國家危難之時都能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行為。實在是讓人每每看到,都無比憤怒憎惡。
追求更好的物質條件本沒有什麼錯,人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絲毫不顧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甚至侵犯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時,我們就必須要對自己提出反思。人不能為了錢一味去做違背良心的事情,做人應該有底線。只要堅守著人生底線,
像李愛珍一樣,無論究竟是否擁有中科院士的頭銜,她對人民的奉獻都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每個人應該銘記於心的人生諫言。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將決定我們接下來的人生走向。即使我們明知道前方的道路依舊坎坷,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不斷努力,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迎來勝利的曙光,我們就一定能克服重重險阻,迎來屬於自己的最佳結局!
參考資料:
《滕王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