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

2021-01-13 騰訊網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究竟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成就時代」是一個不斷被爭議的問題。從懂事起,我們每個人似乎都被詢問過一個問題:「你長大以後想要做什麼呀?」大部分孩子們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預見的,無非就是

老師、警察、醫生、科學家等比較光鮮亮麗的職業。很少有孩子會說:「我要做一個乞丐。」或者是「我要做小偷、強盜。」仔細想想,小孩子們是否真正懂得這些職業背後所要承擔的責任呢?

其實未必。但就連年幼懵懂的孩童都能感應到這些職業的性質其實大有不同。比起通過偷雞摸狗或者是低三下四的手段來謀生,人們的本能反應似乎都是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的。然而這些話說上去輕鬆,做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漫漫人生路上,終究還是會有人走著走著就偏離了軌道。因此,那些有著清晰的目標,面對困難可以迎難而上,面對屈辱依舊不卑不亢的人物,就成了十分值得我們敬仰的對象。

回顧歷史,值得我們敬佩的偉人數不勝數,其中有很多頗負盛名的英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卻是一位一直在默默無私奉獻的科研院士,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她就是

李愛珍。

一、李愛珍院士

李愛珍,一九三六年福建

人。她的前半生和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的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從復旦大學畢業後,她被分配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這份工作一做就是幾十年,她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研究了大半輩子的半導體材料。

在這幾十年中,李愛珍只是一直勤勤懇懇地埋頭鑽研,努力在她的研究領域中做出突破。她前後共發表了256篇學術論文,獲得了二十八項國家專利。這是一份十分值得驕傲的成績,是李愛珍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認真負責、踏實肯幹換來的。如果她在中途的任何一個環節曾經放棄了,就很難取得這樣非凡的成績。

一九八零年時,學術成果豐沛的李愛珍被派往美國做研究學者。當時,一些不友好的聲音不斷質疑著李愛珍,他們認為李愛珍去了美國之後就再也不會回到中國,國家這是在給他國做嫁衣。然而,還好李愛珍有著一個一直支持並且信任她的老師。頂著眾人的壓力,老師毫不遲疑地支持了李愛珍去美國做學者。

初到美國,美國當地的學術水平以及科研技術的確震撼到了李愛珍。那個時候,美國有很多科研成果對於世界

來說是匪夷所思的,聞所未聞的,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受到一些不可抗因素影響,分子束外延等新興設備一直無法送往中國。於是,李愛珍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相關研究上。在她的堅持與努力下,她最終在這個項目上取得了成功。

除此之外,當時我國的量子級聯雷射器也處於比較落後的水平。回國後,李愛珍便全心撲在了這個研究上。她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終於開闢了我國在量子級聯雷射器領域的新道路,並藉此受到了世界學術領域的認可。

然而,儘管李愛珍為我國科學領域做出了如此眾多的傑出貢獻,在申請我國院士的道路上,她還是遇到了很多挫折。由於年過60歲的科學家需要由其他六位院士共同推薦,李愛珍來來回回進行了四次中科院士申請。

沒想到國內的申請受挫,李愛珍卻無意中被美國推選為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是一份極高的榮譽,李愛珍成為了我國唯一一位獲得這份榮譽的女科學家。不過,她也並沒有因為一直沒能當選中科院士而抱怨。儘管美國先一步賦予了她如此的殊榮,但

她深知是自己的祖國成就了自己如今的成績,她的心與人將一直屬於中國。

二、人生的選擇

二零零一年,本已經退了休的李愛珍依然兢兢業業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著。其實李愛珍已經不在乎是否還能夠成為一名中科院士,她只想在有生之年多為國家做奉獻,為國家培養出下一班可以接替她們的人。

李愛珍的無私給當今社會許多凡事只想著自己的人上了寶貴的一課。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遇到挫折、困難是無法避免的。有的人面對挫折會選擇抱怨,會選擇得過且過,甚至選擇報復社會。但李愛珍並沒有這樣做,特別是當外國與自己的國家在給予自己院士身份的事情上有著如此懸殊的差距時。她依舊能夠頭腦清醒地堅持著自己的原則與初衷,沒有因為一點甜頭就選擇離開自己的祖國,更沒有因為遭受到了挫折就怨恨自己的國家。

不得不說,這樣的精神如今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要知道,近年來有很多人僅僅是因為一套房子,一張綠卡,就隨便地拋棄了自己的祖國。他們的行為與如今李愛珍院士的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人生在世,如果只執著於眼前的利益,而放棄了為人的標準與理想,很難走得長遠。

做人眼裡不能只有錢,眼裡只有錢的人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關於李愛珍院士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有很多人替她感到委屈,甚至為她鳴不平。但如今李愛珍院士已經並不再執著於這些榮譽。到了她如今的年紀,名與利都已經不必再執著。當國家需要她的時候,自己依舊能做些什麼,才是讓她最快樂的事情。

結語

名利錢財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只要無愧於心,無悔於今生的理想與信仰,人生就已經足夠圓滿偉大。當現實社會人們的追求普遍變得功利時,依舊有很多人在默默無聞地做著奉獻,他們像李愛珍院士一樣,並不追求什麼物質的回報,只希望做正確的事情,無愧於自己的初心。

要是所有人都能像這些無私奉獻的人一樣,我國也就不會出現類似疫情嚴重時的「假口罩」事件。這些利慾薰心的人為了一己之私,在國家危難之時都能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行為。實在是讓人每每看到,都無比憤怒憎惡。

追求更好的物質條件本沒有什麼錯,人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為了自己的利益,絲毫不顧國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甚至侵犯了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時,我們就必須要對自己提出反思。人不能為了錢一味去做違背良心的事情,做人應該有底線。只要堅守著人生底線,

像李愛珍一樣,無論究竟是否擁有中科院士的頭銜,她對人民的奉獻都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是每個人應該銘記於心的人生諫言。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我們面對困難的態度,將決定我們接下來的人生走向。即使我們明知道前方的道路依舊坎坷,但只要我們堅定信念、不斷努力,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迎來勝利的曙光,我們就一定能克服重重險阻,迎來屬於自己的最佳結局!

參考資料:

《滕王閣序》

相關焦點

  • 她是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一直在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女科學家,卻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被美國選為科學院院士。1936年,李愛珍在福建出生。她從小就愛學習,考上復旦大學後依舊成績優異,在畢業後被分配到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工作。在十幾年的工作時間裡,李愛珍刻苦鑽研學術,前後共發表了256篇論文,獲得了28項國家專利。
  • 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是卻一次就被美國評為院士
    在我國繁榮富強的背後,總有那樣一群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他們無私的向國家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也渴望國家給予他們肯定,所以國家每兩年會進行一次院士的評選。如果一個人能夠擁有院士的名稱,那麼可以很肯定的判斷出這個人為人類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評選院士的過程非常困難,畢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評上的。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人,她為國家付出了很多,但在四次申請院士的過程中卻一直都被拒絕。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然而,儘管李愛珍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她先後4次成為中科院院士的申請,還是被拒絕了。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直到2007年的時候,一個驚喜落到了李愛珍的頭上。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但是她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一直默默地為中國付出著。其實中科院院士的落選並不能代表什麼。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雖然在中國碰壁了,但是美國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成美國院士補遺憾成為中科院院士代表了國家對科研工作者工作成果十足的肯定,是每個科研工作者夢寐以求的榮譽。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絕4次,卻堅守在中國
    其實在科學技術方面,有一個最高的榮譽稱號就是中科院院士,很多人奮鬥一生可能也做不到這個成就,達不到這個位置,在我們中國就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李愛珍,曾先後四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最終都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遭到了拒絕,其實李愛珍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 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最後成美國院士
    堅韌不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種品質,我們民族才能在一次次災難中重新站起來。就算是在現代社會,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著這樣的品質。就好比說我們國家的科學家,他們中間很多人就是靠著這種性格,做出很多厲害的成就。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花在事業上面,無心於名利的爭鬥。曾經我們國家就出現過一位女科學家,她連續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都被拒絕了。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在13年前,曾有一位來自中國的女科學家引起了各方廣泛關注。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一直以來,在我們國家,傑出的人才也有不少,尤其是科研領域更是人才輩出,不過其中卻有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所以,如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要如何留住人才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後來成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答
    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家李愛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榮譽院士,這也成為了當時舉世矚目的一個熱點。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
  • 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終成為美國院士,原因令人深思
    她不僅是材料科研研究的帶頭人,還創辦了半導體微材料的相關實驗室。她的這些成果為防止國內導體材料科學領域的人才流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從事科研工作的五十多年裡,李愛珍幾乎沒有過假期,她也不求名利,即便她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並沒有阻止她成為材料科學領域的學術泰鬥。
  • 她在中國4次申請院士被拒,後來在美國評上院士。大家怎麼看?
    她在中國從事科學研究50年,基本沒給自己放過任何假。正是因為她搞研究孜孜不倦,碩果纍纍,成為該領域不可多得的「國寶級」的科學家。02李愛珍曾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因年齡過大被拒。期間,她曾四次申請院士,分別是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第一次碰壁,她以為是自己能力不足,最後一次被拒,原因竟然是「年齡過大」,這時她才明白,此生她已經和院士無緣了。作為復旦大學一名高材生,李愛珍的能力和水平大家可以想像,經過多年的研究,能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 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遭拒,倍感失落!美國卻一次通過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位自始至終都追求著自己人生理想的女科學家,她在申請院士時連續四次都被拒之門外,但她沒有就此受到打擊而止步不前,依舊堅守著自己熱愛的科研事業,廢寢忘食地工作,用實力博得了科研界的認可,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突出貢獻。她,就是李愛珍。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她依舊說:「這是中國驕傲!」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
  • 她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評上了美國院士,網友:經歷像顏寧!
    但兩院院士因其評選制度也錯失了很多人才,李愛珍便是其中之一。為何會如此說呢?因為早期的李愛珍憑藉著一腔熱血和出眾的個人才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卻沒能料想四次都慘遭失敗。最後一次因為年齡超過了院士評選標準而再次落選,這次她也算是與中科院徹底失之交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