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中國科技事業被西方「卡脖子」,她卻讓西方人知道什麼叫中國人。
她研究的是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更是我國著名的材料學家。
很多人可能覺得材料學家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實際上,往往一些前沿的科技,卻恰恰就是被材料所束縛,沒有材料再好的設計都是空談。無疑,材料學家對於一個國家,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要。而她身為材料學家,將一生青春奉獻給了祖國,而且為祖國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給中國贏得了尊嚴。
她就是我國著名材料學家李愛珍。在諸如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分子束外延設備是禁運設備,但是卻在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然而,西方為了防止中國獲得這樣的技術,採取了「技術封鎖」,在該領域中國遇到了困境。但是,就是李愛珍和她的團隊夥伴,憑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能力,成功地設計研發出一套中國自己的設備,打破了相關技術封鎖,讓西方國家不能再對中國科技「卡脖子」,也逼得那些西方國家不得不取消在這種設備上對中國的禁運。
除此之外,李愛珍還在「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一領域為中國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當時該領域中國落後美國20多年。李愛珍帶著團隊,晝夜鑽研,憑藉著一股的衝勁,硬生生闖出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一次又讓西方人刮目相看。
時隔多年,西方又一次要「卡」中國人的脖子,讓中國一些企業遭受了損失,想要遏制一些企業前進的步伐。可是,歷史曾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中國的脊梁,能夠撐得起大山的重量,也撐得起西方的壓力。
李愛珍,就是這樣一位值得我們敬佩和尊重的科學家。
比如「中紅外光電材料和器件國際會議」,按照慣例,往年一直在歐洲或美國舉行。可是,因為李愛珍的付出和努力,2010年這個國際會議終於在中國上海召開。而且在2005年,李愛珍是該會議中唯一的亞洲委員,後來還成為了該會議主席。
筆者,相信像李愛珍如此愛國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在科技領域不斷的開拓進取,不斷地為中國一些落後領域追趕潮頭,有些我們可以叫出他們的名字,但是更多的科學家,卻一直是默默奉獻。
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4次被院士力薦,卻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4次落選中國院士。在2007年5月李愛珍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對於這樣的結果,李愛珍毫無怨言,她無論是否當選中國院士,都願意為自己的國家奉獻青春,因為她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實際上,中國不是一次兩次遇到國外的「卡」脖子,但是正是因為許多科學家的默默努力,讓中國很多落後的領域,迎頭趕上。或許,有人還覺得西方很好,覺得西方很強大,但是筆者想說的是,現在的強大並非代表未來就能一如既往的強大,中國人骨子裡就從來沒有「屈服」二字。當年「太行王屋二山」擋住中國人,便有了愚公;當年有惡浪滔天的大海,中國便有了精衛……
中國人不怕蒼天,何懼西方?
筆者相信,中國的科學家依然會是如此!西方的「卡脖子」只會讓中國的科技越發強大,他們限制什麼,我們中國就會突破什麼。
銘記過去的科學家,因為我們懂得感恩;不遺忘歷史,因為我們愛憎分明!
少年們,加油!相信,未來的你們,也為成為中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