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曾帶團隊突破西方「卡脖子」

2020-10-25 教育思享

曾經,中國科技事業被西方「卡脖子」,她卻讓西方人知道什麼叫中國人。

她研究的是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更是我國著名的材料學家。

很多人可能覺得材料學家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實際上,往往一些前沿的科技,卻恰恰就是被材料所束縛,沒有材料再好的設計都是空談。無疑,材料學家對於一個國家,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要。而她身為材料學家,將一生青春奉獻給了祖國,而且為祖國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給中國贏得了尊嚴。

她就是我國著名材料學家李愛珍。在諸如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上世紀80年代,分子束外延設備是禁運設備,但是卻在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然而,西方為了防止中國獲得這樣的技術,採取了「技術封鎖」,在該領域中國遇到了困境。但是,就是李愛珍和她的團隊夥伴,憑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技術能力,成功地設計研發出一套中國自己的設備,打破了相關技術封鎖,讓西方國家不能再對中國科技「卡脖子」,也逼得那些西方國家不得不取消在這種設備上對中國的禁運。

除此之外,李愛珍還在「量子級聯雷射器」這一領域為中國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在當時該領域中國落後美國20多年。李愛珍帶著團隊,晝夜鑽研,憑藉著一股的衝勁,硬生生闖出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這一次又讓西方人刮目相看。

時隔多年,西方又一次要「卡」中國人的脖子,讓中國一些企業遭受了損失,想要遏制一些企業前進的步伐。可是,歷史曾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中國的脊梁,能夠撐得起大山的重量,也撐得起西方的壓力。

李愛珍,就是這樣一位值得我們敬佩和尊重的科學家。

比如「中紅外光電材料和器件國際會議」,按照慣例,往年一直在歐洲或美國舉行。可是,因為李愛珍的付出和努力,2010年這個國際會議終於在中國上海召開。而且在2005年,李愛珍是該會議中唯一的亞洲委員,後來還成為了該會議主席。

筆者,相信像李愛珍如此愛國的科學家還有很多,他們在科技領域不斷的開拓進取,不斷地為中國一些落後領域追趕潮頭,有些我們可以叫出他們的名字,但是更多的科學家,卻一直是默默奉獻。

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4次被院士力薦,卻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4次落選中國院士。在2007年5月李愛珍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對於這樣的結果,李愛珍毫無怨言,她無論是否當選中國院士,都願意為自己的國家奉獻青春,因為她深深愛著自己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實際上,中國不是一次兩次遇到國外的「卡」脖子,但是正是因為許多科學家的默默努力,讓中國很多落後的領域,迎頭趕上。或許,有人還覺得西方很好,覺得西方很強大,但是筆者想說的是,現在的強大並非代表未來就能一如既往的強大,中國人骨子裡就從來沒有「屈服」二字。當年「太行王屋二山」擋住中國人,便有了愚公;當年有惡浪滔天的大海,中國便有了精衛……

中國人不怕蒼天,何懼西方?

筆者相信,中國的科學家依然會是如此!西方的「卡脖子」只會讓中國的科技越發強大,他們限制什麼,我們中國就會突破什麼。

銘記過去的科學家,因為我們懂得感恩;不遺忘歷史,因為我們愛憎分明!

少年們,加油!相信,未來的你們,也為成為中國的脊梁!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李愛珍和自己的科研團隊,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中國自己的設備,這樣老外們另眼相看,最終取消了這種設備的禁運規定。李愛珍的這個科研成績,不光光讓其他國家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努力科研的決心。
  • 李愛珍:當選美國院士不能作為評中國院士理由
    第3頁:我不希望做新聞人物  李愛珍 我想表達感恩和愧疚  近日,社會各界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非中國院士」李愛珍格外關注,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前沿領域  研究成果突破西方禁運 貝爾實驗室曾發賀信稱讚  李愛珍這個名字不為公眾所熟悉,可能與她的研究領域有關。她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信息科學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在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李愛珍:四度因年齡大落選中國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原因值得深思
    李愛珍是我國半導體研究領域的女專家,也是我國在這一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取得了國際性大獎的科學家。八十年代,李愛珍留學美國,師從國際半導體研究權威——米爾納斯教授學習。歸國以後,一直奮鬥在半導體研究前沿。曾多次取得國內外獎項,成績顯著。李愛珍曾四次入選中科院院士候選名單,但最後全都落空。
  • 4次落選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她的一句話讓人淚目
    ,就是四次參評院士,均落選。然而,在2007年的時候,她卻意外當選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而且是第一位獲得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2001年就退休了,當選美國院士,也是13年前的事了,怎麼網絡上還把這個事拿出來說呢?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想,應該跟最近的大環境有關。
  • 四次落選我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心繫祖國,無怨無悔
    對於我國科學家而言,最大的榮譽就是獲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頭銜。要想獲得兩院院士,就必須要在某一個科研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李愛珍,一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畢業於復旦大學,本來是從事稀土金屬和金屬化學冶金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留在中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指出,目前科研領域多為男性,並稱女性科學家所佔比例還比較少,可見女科學家是一個特殊而又極其罕見的存在,以至於當顏寧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傳出後,網友們紛紛為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點讚。事實上,顏寧的成就並非前無古人,早在2007年,中科院研究員、材料科學家李愛珍就曾獲此殊榮。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 我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有這樣一位女科學家,她的一生,都在為了國家的科研事業而奮鬥,即使她曾四次申請中科院士,最終都被落選,而後來又被美國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縱使這般,她也是心向國家,從來沒有哪一刻是動搖的,報效祖國是他一生的志願,這人便是李愛珍女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一次評上美國院士,她說的話讓人動容
    —— 培根 美國貝爾實驗室,在通信系統、產品、元件和網絡軟體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個實驗室先後獲得了8項諾貝爾獎,兩萬五千多項專利,在2007年,貝爾實驗室破天荒給上海半導體材料學家李愛珍發來的賀電,並恭喜她當選美國外籍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李愛珍1949年11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組建了巴黎統籌委員會,對我國開始對我國實施長達數十年的高科技和戰略物資禁運措施。像分子束外延設備這樣的高科技硬體當然也在禁運名單之上。不過,李愛珍和她的同事一同在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的努力,成功的打破了西方的壟斷,研發出了中國自己的設備。
  • 四次落選中國院士的女科學家,71歲時卻被選為美國院士
    她不僅學成歸國,而且在回國一年後,就研製成功了屬於中國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徹底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讓中國成為第一個掌握此技術的亞洲國家!65歲時研製成功了5至8微米波段半導體量子級聯雷射器,實現了亞洲此類雷射器「零突破」,中國由此進入掌握該先進技術的國家之列!
  • 默默無聞50年,攻克半導體領域多項難題,她讓西方無法「卡脖子」
    她是中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專家,默默無聞工作五十年,研發出了分子束外延設備和量子級聯雷射器,迫使西方解除了相關產品的出口限制; 她4次落選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毫無怨言,依舊在國內兢兢業業,備受尊敬; 她就是著名的半導體材料學專家李愛珍
  • 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評上美國院士後說了一句話,讓人動容
    2007年,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被評為美國院士,同時她也是中國第一位被評為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據統計,中國有11人被評為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是除了李愛珍之外,其餘10位都是中國院士。
  • 84歲老人連續四次「意外」落選國內院士,卻被當選美國院士
    尤其是帶領著相關的團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不斷的嘗試,然後從一個沒有的領域一直到領先,不可謂功不可沒。而「轟動」的時刻在於,她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先後慘遭落選。但是2007年5月,李愛珍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評選為院士,這也相當的滑稽。李愛珍早期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尤其早在1989年就批准成為了博士生導師,而且2003年夜成功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美國科學院有著140多年的歷史,每年會在世界各國評選出某個領域最傑出的代表、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為科學院外籍院士。評選一般是在五月初,因為四月底美國科學院會在華盛頓舉行年會,會議的最後一天便是公布本年度當選的院士以及外籍院士的名單。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後,卻主動選擇留在中國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女強人,入選中科院院士只是早晚的事。然而,李愛珍前後4次都落選了,其中到底有什麼緣由,讓這位科學家遭受如此冷遇呢?再加上其丈夫表態,妻子不回國自己願意承擔一切責任,最終李愛珍還是成功赴往美國。 這一去便是兩年,李愛珍也一直沒有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得益於美國先進的科研設備,她學習了許多前沿技術並做出了不少成績。而後來回國時,由於美國進行技術封鎖,禁止設備外運,咽不下這口氣的李愛珍決心獨自研發一套設備。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李愛珍出生的年代,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歲月,但在那種環境下,自小就很願意學習,喜歡鑽研,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經過自己不懈努力,終於考入上海復旦大學。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就像「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一樣,每個科研人員的夢想則是能有朝一日成為中國的院士,那將是多麼的榮耀。不過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不能成為中科院的院士並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能力,相反袁隆平爺爺比很多院士們更加出色。
  • 4次落選中科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堅守祖國,84歲仍奮鬥科研一線
    時勢造英雄李愛珍的學生曾這樣評價她,&34;。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左右,中國的半導體和雷射等各方面的科學研究還非常落後,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了技術封鎖,緊緊卡住脖子,極大影響了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這一行動,也讓西方不得不取消了對中國的禁運。李愛珍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力量的強大,極大鼓舞了國人的氣勢。除此之外,李愛珍還有一項技術突破,同樣令世界矚目,那就是量子級聯雷射器。在這一領域,中國落後美國20多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