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曾曰:"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有志向的人,做事都會成功,就像項羽破釜沉舟,最終的百二秦關都歸於楚;苦心人,天也不會辜負他,就像勾踐臥薪嘗膽,僅以三千越甲,吞併了吳國。說起我們國家的傑出女科學家,那麼李愛珍教授一定是數一數二的,並且因為她在科研領域中發生的個人事跡,而聞名於整個科學界。
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三十年代中期,那是一個草長鶯飛的季節,李愛珍出生了,她的家鄉位於福建省石獅市下面的一個小村莊裡面,在李愛珍剛剛步入校園不久,不同於別的調皮愛玩的小朋友,李愛珍在學習上特別用心,當別的小朋友還在玩泥巴做遊戲的時候,她卻只愛捧著書,坐在某個角落裡,一看就是一個下午,而且她特別愛專研愛思考,甚至有時候都覺得她在過度放大某個問題,但她就是有股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堅持。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高考之後,李愛珍如願收到了自己理想大學——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雖然一隻腳已經踏進自己理想的大學,但李愛珍一刻也不曾鬆懈,而且得知自己身邊的同學都很優秀,李愛珍對自我的要求就更加高了,時時刻刻都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對待自己,最終,出類拔萃的她,在大學畢業之後直接被學校安排分配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從事自己從小就喜愛的職業,那就是全身心投入到國家的科研事業當中。
就是這麼一份科研工作,李愛珍一做就是一輩子,在她整個科研生涯當中,她的科研成績尤為突出,諸如科研事業中涉及到的半導體材料以及分子束外延設備和技術等項目,都是屬於國家的重大科研成果。除此以外,因為自己取得的這些科研成果,李愛珍還榮獲了多項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等,
對於任一一個從事科研事業的工作人員而言,如果能夠成為一名中科院院士,那將代表著自己在科研領域當中擁有著絕對重磅的含金量,因為這個稱號的要求特別嚴苛,而且被同意的機率特別特別低,曾經有很多在科研領域中取得了不菲成績的專家,儘管他們一輩子都奮鬥在科研領域,但可能至死都未能等到這份至上殊榮,其嚴格的標準可想而知有多高。
跟這些專家一樣,李愛珍也是倍感遺憾,她曾經四次去爭取這份稱號,但屢屢失敗,雖然她同樣在科研領域碩果纍纍,但也對她申請的中科院院士毫無幫助,畢竟我泱泱大國中,人才濟濟,在這全國激烈的競爭中,李愛珍屢戰屢敗,一直都未能被評上。這也成為了李愛珍心中永遠的痛,況且眼看著自己的年紀越來越大,以後再想靠著某項成績去申請這份稱號,估計就是難上加難了。
人們常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也會給你打開一扇窗,雖然在中國多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以失敗而告終,但這並不代表著她所取得的成績無足輕重,相反,她的科研成果被美國看中,最終美國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就在200年,她終於當上了院士,不過不算中科院,而是一名美國的院士。
雖然多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失敗,而不得以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但這絲毫不影響李愛珍的愛國之心。之前因為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優異成績,所以李愛珍有機會去到了美國進行彼此的科研上的交流和學習,畢竟跟美國比起來,我們國家還是落後很多的,特別是在科研儀器設備方面。
而且自從李愛珍被派過去學習之後,背後就會有異議的聲音出現,許多人都會覺得李愛珍會被資本大國的環境所吸引,也許就會選擇紮根在國外。但永存愛國之心的李愛珍並沒有像他們說的那樣,的確,一向走在國際前端的美國,擁有著別的國家沒有的先進設備,而吸引李愛珍的僅僅是折現科研設備,並不是美國這個國家。
所以她在學習之餘,一心想著如何能將這些先進的設備引進到自己的祖國,但礙於美國的萬般阻撓,這機會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後來,李愛珍也不再想這些,就想著自己能夠努力學習,待到他日回國後,再憑藉自己的努力去提高祖國的科研水平。
正是因為這份堅持不懈的努力,後來的李愛珍成為了我國數一數二的科研專家,都說術業有專攻,李愛珍在半導體材料的領域當中,取得了標杆式的成績,而且她的科研水平在國際上來說都是頂級的。雖然這種種成績,讓李愛珍在國際上取得了豐厚的榮譽,但李愛珍始終不會忘本,她內心深知這一切都是偉大的祖國在背後給予的有力支撐,沒有祖國的栽培,就沒有自己的今天。所以即便自己身處美國,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但愛國之心永存。
其實在我們國家,像李愛珍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能激勵著世人,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即便當下的路,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敢於努力,敢於付出,我們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