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中國半導體事業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美國院士

2020-08-10 歷史文社

資訊時代的迅速發展,讓科學成為了國家競爭之間的重要主導因素。然而,從無到有,將一個陌生的物體從自然界中尋找或創造出來,不是那麼容易的。有時候,一項研究和成果要經過幾個時代的跨越,幾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面世。

因此,科學家不是那麼容易當的,他們不僅要吸收海量的知識和訓練出過人的邏輯能力,還要獨自一人面臨成功路上的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歷。而且,科學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孤獨且強大的內心,這樣他們才不會被枯燥乏味的實驗磨盡熱情。

中科院作為中國科學人的最高追求,是無數科學人的最終夢想。然而,我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身份失敗,最後卻被美國國家科學院錄取,這其中是否有什麼誤會。

1936年,李愛珍出生在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港邊村。她自小成績優異,身上永遠帶著一股科學人不服輸的精神,什麼事都力求做到最好。當同齡人還在迷惑未來幹什麼的時候,她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1954年7月,李愛珍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學習。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她每天不是在實驗室、圖書館就是在老師辦公室。四年以後她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進入上海冶金所,正式開始半導體材料的研發之路。經過不懈努力,她將中國半導體材料研究成果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平臺。

1980年8月,李愛珍被公派到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習。在這裡,李愛珍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科學界與美國科學界之間的巨大差距。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縮小中美科學界的差距。李愛珍不再是那個為中國科學界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了,她重新做回了學生,謙虛有禮地向美國學者提出疑問、做好筆記,有時候還來一兩場學術上的切磋交流。就在她在美國潛心學習技術的時候,社會上有不少的聲音說:李愛珍在被中國培養以後,跑到美國效力去了,她不會回來了。對此李愛珍沒有做出任何解釋,而是在兩年學習期結束以後,直接回到中國打破了這一謠言。

回國以後,她用所學技術為中國科學事業立下顯赫功績。在學術上,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她發表256篇科研論文。她將中國半導體材料研推上了國際平臺,申請了21個國家科研發明專利,獲得國際發明獎銀獎一個。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美國回來以後,李愛珍先後創建了上海冶金研究所分子束外延半導體微結構材料和器件實驗室和固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氣態源分子束外延實驗室。為中國科研研究提供了一個更高的實驗平臺。除此以外,李愛珍還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科學人才。

然而,讓人遺憾的是儘管李愛珍對中國科學事業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卻還是先後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不想,這條新聞沒過多久就被李愛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消息刷屏了。有人猜測李愛珍被中科院拒絕的原因可能是與美國科學院也在聯繫。因此,很多人都在罵她。不過,最終發現這只是一個誤會,美國那個科學院是一個社會性組織,而且是它單方面邀請的李愛珍。李愛珍本人拒絕了它的邀請說,我是中國人,中國培養了我,我會一直為中國科學事業努力。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除了科研成果,李愛珍在1989年就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還先後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半導體方面的技術人才,為半導體研究增加了許多新的技術力量。李愛珍的學生曾這樣評價她,「李老師沒日沒夜地在實驗室工作,人家是勤奮,她是拼搏」。正是這種近乎拼命的勤奮,才讓李愛珍成為了我國化合物半導體領域裡傑出的科學家,並在許多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後來,李愛珍2次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被研究生派到美國進行學習,這讓她受益匪淺。在1982年的時候,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留住導體材料研究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為我國做出突出貢獻
    在2007年美國科學院所公布的新增院士中,有18名來自海外的院士,其中就包括了來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的研究員李愛珍。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那麼,這位被中科院拒絕的女科學家,卻當選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應呢?
  • 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依然堅持為我國奉獻
    而這句話如果放在李愛珍身上那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她曾經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雖然之後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卻依舊留在了我國為國家發光發熱。李愛珍是1936年出生的一個普通女孩兒,她從小就聰穎機敏,復旦大學畢業之後她便來到了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半導體材料。在這段工作期間李愛珍申請了28項國家專利並且發表了256篇論文,可以說她的這些成績使得她的名聲大震。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而然整個輿論的關注點卻不在這件事情本身上面,人們更加感興趣的是,這位成功當選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在國內申請中科院院士曾經4次遭到拒絕。 那麼在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她從小就展現出了超人的聰慧,在其他同學還在為課程和考試頭痛的時候,她已經暗暗為自己將來的人生做好了打算。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她不僅要讀好書,還要上中國最好的學校,她把目光瞄準了復旦。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寒窗苦讀,李愛珍不僅如願考上了復旦,還在一眾天之驕子中脫穎而出,憑藉在校期間的優異表現,在畢業後直接被分配到了上海冶金所工作。
  • 她申請中科院院士4次被拒,後來成了美國院士,對此她如何回答
    在2007年的時候,我國科學家李愛珍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榮譽院士,這也成為了當時舉世矚目的一個熱點。值得一提的是,李愛珍不僅是我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而且還是我國獲得外國院士頭銜的科學家中唯一沒有獲得中科院院士頭銜的。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
  • 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為中國奉獻
    即使是我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他一生都與中科院院士擦肩而過。他雖然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但是他仍然無緣中科院院士。因為評判標準的不同,袁隆平爺爺雖然在水稻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卻沒有發表相應的專著,所以他並沒有成為中科院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廢寢忘食地工作,夜以繼日的攻關,李愛珍在半導體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她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貢獻了太多力量。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她為中國貢獻巨大,申請中科院院士四次被拒,最後卻當選美國院士
    然而,李愛珍卻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在國內的研究,依然無私的奉獻著自己,而且還為我國在國防領域的研究做了巨大的貢獻。在美國的這段日子,她遇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岔路口——是選擇藉助美國先進的科技水平和研究平臺繼續留美深造,還是回國發展,李愛珍選擇了回國,這是她的第一次選擇。當時我國的科技水平還不是很高,西方很多國家對我國還有很多限制,對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的研究技術就是其中一項,由於國內對這方面的技術研究有限,因此受這方面技術所影響的國防、環保等領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限制。
  • 中國半導體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一次入選美國院士
    4次,後來卻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她是誰呢?她叫李愛珍,是中國著名的半導體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她在電子器件、光電器件異質結半導體微結構的生長與特性研究領域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她的研究完全達到了國際水準。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美國一次就入選
  • 她數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卻被美國選為外籍院士,你怎麼看?
    她的名字叫做李愛珍,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申請被以年齡太大拒絕,這也就是說,科學家李愛珍此生可能與我國院士無緣了。但是令李愛珍沒有想到的是,美國竟然向她伸出橄欖枝,評上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想高薪聘請她,但是李愛珍並沒有被誘惑,仍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為祖國奉獻著力量。科學家李愛珍經歷的可能也不是一個個案,前些年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由於研究青蒿素而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科學家屠呦呦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評選上院士。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外籍院士
    畢業後,李愛珍被分配到了上海制金所,在那裡,她當上了一名實習研究員。李愛珍曾兩次以學者的身份被派往美國進行交流學習,在那裡,她學到了很多知識,讓自己受益匪淺。1982年,她在上海創建了半導體微材料相關實驗室,為我國培養了很多導體領域方面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一直以來,她始終是一個研究員的身份,所以她一直都想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在這一點上,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應該好好向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學習,他們才華橫溢、學富五車,把大好的青春年華全都貢獻在祖國建設上,一生不求名利,默默無聞。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
  • 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都被拒絕,最後成美國院士
    他們將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花在事業上面,無心於名利的爭鬥。曾經我們國家就出現過一位女科學家,她連續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但是都被拒絕了。沒有想到的是,最後她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她就是李愛珍。到了美國後,李愛珍發現美國的科學技術十分的發達,了解中國跟美國之間的差距
  • 復旦女學霸貢獻突出,4次申請院士被拒,為何被美國選為院士?
    今天逛論壇,就看到了一則令人疑惑的事情:一位在國內努力搞研究的中國科學家,名叫李愛珍,她畢業於復旦大學,擁有所在領域最強的能力,最突出的貢獻,可惜,4次申請院士評定,都被中科院拒絕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這位復旦女學霸,國內半導體材料研究的佼佼者,卻在71歲高齡時,「意外」被美國評上了院士,而且,她所獲得的,是首位美國科學院外籍科學家院士榮譽!
  • 她是中國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無奈成為美國院士
    但這些科研人員身上有著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性格,無數次失敗後仍然站在實驗桌前,才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發明。這種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人類的面貌。而在中國卻有這樣一位的科學家,她為國家工作了幾十年,先後四次落選院士,最後卻得到了大洋彼岸美國院士的殊榮。這個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今年84歲。李愛珍,她出生於福建。
  • 李愛珍:我國研究半導體的功臣,4次落選中科院院士後成美國院士
    李愛珍在冶金研究所一幹就是好幾年的時間,為我們新中國的冶金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國急需一批相關行業的高精尖人才。李愛珍立刻相應國家的號召,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冶金領域,開始轉投到半導體行業。當時西方國家對中國採取了極端敵視的外交政策,各種高科技行業均對中國展開了封鎖,頂級的實驗、生產設備壓根就不可能從市場上買得到。
  • 我國半導體研究的功臣,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均落選,今成美國院士
    李愛珍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巨大影響李愛珍,祖籍為福建石獅,父母早年外出留學成為海外華僑,因此在出生後,李愛珍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從事半導體研究以來,李愛珍先後獲得國家發明獎一次,國家科技進步獎四次,國家發明專利21項,國際發明銀獎一次,發表論文200多篇,為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做出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