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珍:勤勤懇懇科研6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美國趁機挖牆腳

2020-08-28 心說歷史


李愛珍,1936年出生,之後考入上海復旦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研究所,科研工作令人乏味,但是她卻樂在其中,甘之如飴,勤勤懇懇做科研,這一做,就是60多年。

或許,現在提到「李愛珍」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她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貢獻

打破西方知識壁壘

60年來,李愛珍一直從事「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的研究工作,她所研究的分子束外延設備在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愛珍這個名字不為公眾所熟悉,可能與她的研究領域有關。

她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信息科學領域的「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方向。她的研究成果「分子束外延設備」在國防、環保、醫療、經濟等領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世紀80年代,為無禮賺取中國老百姓的血汗錢,西方國家建立極高的知識壁壘,一直對中國禁運這種設備。為緩解這一困局,李愛珍組建團隊,夜以繼日,終於憑藉自己的雙手做出了「分子束外延設備」,西方國家這才解除禁運。當然,我們已經有了,解不解除我們已經不在乎了。

科學會議選址

在李愛珍所研究的領域中,有一個國際頂級的科學會議——「中紅外光電材料和器件國際會議」,這個會議的權威性在於:只有獲得這個會議的舉辦權,才能表明這個國家的這一領域的科學研究獲得了國際認可。然而,多年以來,這個會議的選址都在美國歐洲國家質檢轉圈。

為此,李愛珍從1999年起,多次提交報告,介紹中國這一領域的發展情況。2005年,作為中紅外光電材料和器件國際會議的亞洲唯一與會委員,她提出申請:希望此次會議在我們國家舉辦一次。在了解我們國家「半導體量子納米結構和器件「領域的發展情況之後,科學委員會最終決定——2010召開的第十屆國際會議移師中國上海。

具體成果

科研60多年來,李愛珍在共發表論文256篇、專著篇章3章;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1個。她的名字早已享譽國際學術圈。

4次申請院士被拒

有這麼多學術成果的李愛珍,可以說是國寶級科學家了,然而她4次申請院士,都被拒絕,最後一次被拒絕的原因是:年齡過大。這就意味著,李愛珍從此與院士無緣了

看到這個案例,我不禁想起了前段時間發生的新聞:合肥研究所90多名研究員集體辭職。他們辭職的原因也很簡單:薪資。在合肥研究所,一個20多年的老研究副主任,年薪才13萬,而去國外做訪問學者,年薪100多萬。10倍的差距,怎麼能不動心。

要說科研的年齡問題,前段時間不是還爆出了小學生都發表了博士級別的論文嗎?這是什麼道理。

個人覺得我們應該建立完善的人才制度,而不是一味的讓科研人員「淡泊名利」畢竟,他們也是要養家的呀。

美國趁機挖牆角

在第四次申請院士被拒之後,李愛珍收到了美國科學院的信,以「院士」的尊榮邀請她到美國發展。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卻被美國評上,最後怎樣?
    勤懇50年,4次院士落選,卻被美國評上外籍院士!中國評不上,美國卻能評上?啪啪打臉啊!五指扇紅!鼻青臉腫啊!這不就是又一個屠呦呦嗎?沒有諾貝爾獎,誰能知道中國有這樣偉大的科學家?2010年,這個一直只在歐美召開的國際頂級會議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辦。從事科研50多年,李愛珍成為該領域的「國寶級」科學家,共發表論文256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8項。榮譽等身的李愛珍先後參加1999年、2001年、2005年的科學院增選和2003年的工程院增選。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華人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一直以來,在我們國家,傑出的人才也有不少,尤其是科研領域更是人才輩出,不過其中卻有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所以,如今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要如何留住人才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華人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成為美國院士。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這位女科學家的名字叫李愛珍,在2007年5月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這原本是值得每一位中國人自豪的事情,畢竟在中美整體科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下,能有中國科學家成為美國院士,足以證明中國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然整個輿論的關注點卻不在這件事情本身上面,人們更加感興趣的是,這位成功當選美國院士的女科學家,在國內申請中科院院士曾經4次遭到拒絕。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另外,搞科研是枯燥乏味的,若沒有毅力與恆心,是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的。中科院乃是中國科學家心目中的「聖地」,若能成為其中一員,則此生無憾了。然而,材料專家李愛珍卻先後4次申請院士遭拒,幾經波折之後,她竟成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外籍院士,這是怎麼回事?
  •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
    她申請國內院士4次被拒,卻當選美國院士,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一心在搞科研的人已經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從事科研項目都是為了名和利。但我國就有這麼一位女科學家,不在乎名利的重要性,曾4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最終成為了美國院士後,但依舊在背後默默地支持祖國的發展,她就是李愛珍。
  • 四次申請國內院士被拒,卻評上美國院士
    我國的小學生都能做博士課題研究了,清北的學生都去美國效力了,而一個勤勤懇懇為了祖國的發展和材料科學的進步奉獻了50年大好年華的研究員李愛珍卻四次申請中科院的院士,無一例外被拒絕了。說李愛珍是我國國寶級的科學家一點也不為過。她195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後,直接被分配到上海冶金所(現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從研究實習員到研究員,李愛珍在該所辛勤耕耘60餘載,奉獻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心血。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反倒當選美國院士
    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最後當選美國院士
    她曾經為了申請成為中科院的院士,持之以恆的提交了四次,但每次中科院拒絕她的理由都不一樣,這一度讓她很沮喪,但本著對科研事業的熱愛,她並沒有放棄,最後終於破釜沉舟,取得了傲人的科研成就,並且在申請中科院院士無果之後,決定去了美國,當起了美國的一名院士。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後當選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本年度增選的72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的名單。在這名單之中,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所研究員李愛珍,成為第一位得到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如同美科院士卓以和對她的評價:她的確是中國化合物半導體領域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研究完全達到了國際水準。在生活中,她也是勤勤懇懇的,五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幾乎沒有假期的概念。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女科學家,卻不是中國的院士,甚至在第一輪評審就被淘汰。
  • 李愛珍:中國女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院士
    作為我國半導體材料領域傑出的女科學家,李愛珍教授的成功之路就如同這寶劍和梅花一樣,經過了反覆的磨練。她曾4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可惜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被拒絕,但她最終因為科研成就的突出,被美國聘用,成為了一名美國院士。
  • 她在中國4次申請院士被拒,後來在美國評上院士。大家怎麼看?
    02李愛珍曾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因年齡過大被拒。期間,她曾四次申請院士,分別是1999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第一次碰壁,她以為是自己能力不足,最後一次被拒,原因竟然是「年齡過大」,這時她才明白,此生她已經和院士無緣了。作為復旦大學一名高材生,李愛珍的能力和水平大家可以想像,經過多年的研究,能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 中國半導體科學家,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一次入選美國院士
    4次,後來卻成為了美國的院士。、光學、半導體材料方面的研究,這一做就是60餘年。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美國一次就入選李愛珍先後在1999年,2001年,2013年,2005年四次參選中國院士,最後遺憾落選。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被拒,如今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1936年5月,李愛珍出生在福建省石獅市。1958年,李愛珍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此後,她一直在做化學方面的研究,也曾前往美國訪問。這幾十年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卻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引發了爭議。中國「科學家」李愛珍李愛珍研究期間,獲得了21個專利和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2003年,李愛珍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李愛珍又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在她的履歷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李愛珍的成就的確很大。
  • 她數次申請成為院士被拒,卻被美國選為外籍院士,你怎麼看?
    她的名字叫做李愛珍,勤勤懇懇研究50年,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後一次申請被以年齡太大拒絕,這也就是說,科學家李愛珍此生可能與我國院士無緣了。1、李愛珍4次被薦,4次落選科學家李愛珍是1936年人,現在已經是83歲年齡了,畢業於復旦大學,是中國材料學家,主要從事半導體材料研究,獲得了很多的榮譽。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評選上我國院士,但是卻被美國科學院評為外籍院士。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李愛珍不把科研工作當成是一種職業,而是當成生命中絕大部分。正因如此,她才能數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奮鬥,才能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不過,和她科研上的孜孜不倦相比,她在「評職稱」的道路上走得卻不是那麼順利。第一次申請為中科院院士的時候,因年齡朝鋼的問題她被拒絕了。緊接著,她又先後三次申請成為中科院院士,但最後都落選了。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入選美國科學院,稱:這是中國驕傲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大豐收的同時在這一點上,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應該好好向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學習,他們才華橫溢、學富五車,把大好的青春年華全都貢獻在祖國建設上,一生不求名利,默默無聞。著名材料學家、現年84歲的李愛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一生致力於我國新型材料研發,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卻成為了中國第十一位入選美國科學院的外籍但是,當記者問她有何感想時?
  • 4次申請院士被拒,最終成為美國院士,原因令人深思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研究所的工作枯燥又乏味,但李愛珍卻鍾愛和材料實驗打交道。她不僅是材料科研研究的帶頭人,還創辦了半導體微材料的相關實驗室。她的這些成果為防止國內導體材料科學領域的人才流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從事科研工作的五十多年裡,李愛珍幾乎沒有過假期,她也不求名利,即便她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並沒有阻止她成為材料科學領域的學術泰鬥。
  • 中國女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士被拒,卻只1次就成美國院士
    現代社會講究人人平等,為何身為女科學家的李愛珍被中國科學院拒絕了四次,是資格不夠,還是另有原因?最後無奈只能去美國,成為了美國的外籍院士。她遞交了第二次申請,事與願違,李愛珍又被拒絕了,中國人不服輸的精神在李愛珍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多年後她又申請加入中科院,但最後結果依舊是被拒絕。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