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2020-12-06 國風書苑

引子

在盛世大唐,有一位著名的詩人,他對詩、書、畫、音樂都是非常的精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對他是非常的推崇,蘇軾評價他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對,他就是人稱「詩佛」王維!

後人稱王維為「詩佛」,不僅指他詩歌中的禪味深厚和他的信仰傾向,更是後人對他在詩壇上的突出貢獻與重大的成就。王維的詩,以五言為長,詩歌內容多以田園山水為主,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可見王維詩歌的成就之高。

一、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

王維前半生努力在官場,中年以後參禪好道,晚年隱居終南山,性格閒逸灑脫,他所寫的詩很多,其中能代表他中晚年生活狀態的就是這首《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01 賞析:

詩文開頭就說自己中年離開仕途之後,就開始喜歡參禪悟道,晚年的時候就定居在終南山旁邊。興致起來的時候喜歡自己一人到處遊覽,這美好的樂事只有自己能夠體會。走到水流窮盡之處,就坐下來看著天空雲捲去舒。偶然遇到農村老翁,就互相聊天興致盎然,談笑間就忘記了返回的時間。王維所寫的詩,不僅是寓情於景,更是借詩言志、借文明理

02 點評:

要了解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思想,需要先了解詩人王維的人生經歷、思想觀念。

王維早年狀元及第,是一個大才子。得到朝廷的重要,仕途節節攀升,所以此時的詩人思想積極、人生得意。後來到了安史之亂時,經歷了一段不堪回味的苦難人生。安史之亂平亂後,重歸正常生活。再後來任尚書右丞,所以後世也稱他為「王右丞」

王維的一生經歷了世間社會動蕩,人生及仕途也是起起伏伏,對他本人的思想影響非常之大。對人生也有了重新的思考,也有了新的深刻的認識,慢慢對政治仕途也逐漸消沉下來,開始參禪學道,生活也慢慢趨向于田園生活,有一點效仿五柳遺風。思想觀念也逐漸不再功利化,而慢慢轉向於淡泊名利,追求內心清淨安閒。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二句詩文充滿人生哲理,可謂是全詩的詩眼。後世很多人把這兩句作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也是在提醒自己在經歷了種種努力之後,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淡然接受,不要執著結果,不要計較得失,笑對人生,這才是人生應該有的至高境界。

二、安然、閒適的田園生活

中年以後的王維,辭職退休,歸隱終南山,陶醉於安閒的田園生活,這樣的生活狀太,在另一首《新晴野望》中也有體現: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谿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

01 賞析

在這首《新睛野望》詩中,王維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新質樸的農村田園生活場景,雨後初晴,原野開闊,極目遠眺一望無餘,農村的河流、碼頭、忙碌的人們都刻畫的非常清晰無遺,銀白色的水面波光粼粼,青峰聳立在遠山之上,農村正是農忙時節,沒有一個閒人,都在侍候著自家的農田。

02 點評

王維這樣舒適的田園生活,恰恰是符合他自己對生活的追求,精神上的自在灑脫。好比是一首充滿禪意的詩文所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所描繪的農村生活場景,與所表達出來的作者的思想狀態,不正是「便是人間好時節嗎?」

三、隨性、愜意的縱情山水

還有一首詩,是描寫王維在山中遊覽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王維的人生,相對於唐代其他詩人來說,應該算是比較圓滿的。不但是他人生、仕途相對圓滿,也不僅是他文學詩歌的成就不凡,更在於他那在經歷人生百態之後,能夠看破看開,瀟灑放下,歸隱田園的灑脫和豁達,這也是為什麼當時和後來有那麼多人喜歡他的原因吧。

唐代詩人孟浩然一生也是名滿天下,但是他最看重的就是王維,

從孟浩然的《留別王維》一詩中,就表達了自己對老友王維難捨難分的深厚感情。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王維的離去,讓孟浩然感覺世上知音就幾乎沒有了,誰都不想見,乾脆關門謝客。

相關焦點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終南別業》賞析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看了一些其他人的解答,包括這首名詩多年來的解讀,基本上說什麼的都有吧。把「水窮」解讀成人生至暗,而「雲起」解讀為柳暗花明;把「水窮」解釋為才思枯竭,把「雲起」解釋為另闢蹊徑。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王維中舉後,崔氏也有耳聞玉真公主對王維的深情,所以準備退出王維的生活,但是王維依然遵從母親的意願和崔氏結了婚,並育有一女。由於和岐王關係走得太近,再加上玉真公主的失落,王維迎來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王維當時是太樂丞,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的排練。一次排演《五方獅子舞》時,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
  • 讀王維的《終南別業》,感悟另類人生境界
    又因為他的詩歌著名於盛唐當時,並且在恭誠信佛的同時將佛理也融入到了詩歌裡,所以獲得了「詩佛」稱號。如來佛,彌勒佛,藥師佛,青燈古佛……阿彌陀佛,到盛唐時又來了一位「詩佛」,因詩歌而加持成佛。成佛容易嗎?這充分彰顯了王摩詰在大唐詩壇的尊崇地位。今天白馬就和諸位詩友一起來讀一讀詩佛的一首山水田園詩《終南別業》,來看一看王摩詰有著怎樣的詩和遠方。
  • 人生不如意時,要記住王維這句10字禪詩,助你走出困境
    阮籍與劉伶這種人生態度,實際上是非常不可取的,人生再苦再難,總有過去的時候,而對待人生困境的態度,不應該是垂頭喪氣和生無可戀,而是要打起精神來,將窮途末路也視為一種風景。這就如同詩佛王維《終南別業》中的那句禪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最美詩詞賞析---終南別業
    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詩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正文: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分類標籤:田園詩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評析】:  ??
  • 《終南別業》這首詩,是王維42歲的作品,景中有情,充滿詩趣禪意
    《終南別業》 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頸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聯畫龍點睛,詩人先藉由具體物象「水」表達人品潔淨淡然之志,並以「雲」表現詩人恬靜淡泊之情,再藉由動詞「行」及「坐」字的連用,揭示詩人隨意而行、無心之舉,順應大自然之情。
  •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王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人生,是旅行,也是修行;是尋找,也是領悟。寂靜也好,喧鬧也好;絢爛也好,黯淡也好,總要漸漸走向淡定從容,才不算空走漫漫人生路。茫茫塵世,陰晴難料,聚散難期,若總是無法看淡,斤斤計較,就只能在浮沉起落的變幻中苦恨糾纏。
  •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3首古詩,雖然冷門但意境極美
    王維現存詩400餘首,數量不算多,但是王維的詩格調比較統一。常常在讀完王維的詩作之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覺得:王維過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說到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一個人的自在和瀟灑,也是愜意生活的本身。
  • 行到水窮處 探訪生命源
    在《中華水塔》寫作之前,陳啟文在寫作長篇報告文學《命脈——中國水利調查》、《大河上下——黃河的命運》時,曾經對黃河、長江源頭有所踏訪勘察。這一次,他依然不惜冒著高原缺氧的風險,無懼道路坎坷艱難,再次親臨實地考察,表現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追問和努力感受精神。
  • 王維經典詩歌:親近大自然,孤獨就會變成瀟灑!
    唐代大詩人王維應該是我們學生時期接觸最早的一批詩人,他的「遠看山有色,靜聽水無聲」早早就留在了我們的腦中。那時的我們知識有限,解讀一首詩往往只看重字面的意思,對於王維和王維的詩,其實理解並不深入。隨著閱歷的增加,回過頭來讀以前的詩歌,常常有「覺今是而昨非」的感覺,心想當時為什麼會那麼理解呢?
  • 王維介於仕與隱之間的禪意人生,給了我們哪些人生的啟示?
    其實王維的世界別有洞天,學者胡松濤就用一本《輞.王維》把我們帶入到這樣一個世界,去這個世界領略別樣的風味。這個世界雖不似外邊精彩繁華,但卻獨有另一種安寧適意。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竹裡館》在這個被大自然環抱的福天洞地,每天下朝歸來,王維在這裡或信步閒庭,或彈琴長嘯,或獨坐千年,他的靈魂纖塵不梁,能行到水窮時,坐看雲起處。
  • 人間有味是清歡,8首人生詩詞看淡世間悲歡!
    人生最美是淡然。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渴求的少。只有坦然接受平淡的生活、從容面對人生的無奈,才能做到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人生的真正滋味,唯有靜者才能嘗得出。只有淡然面對紛繁世事,寵辱不驚地正視自己的生活,才能收穫更加美好的人生。
  • 欣賞北體南韻 體會古意今情——「坐看雲起時—劉明傑山水畫展...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王摩詰的詩境,同時也是他的心境。本次展覽以「坐看雲起時」為主題,是劉明傑先生將所看所感的自然景觀轉化為心象的一次全新的筆墨詮釋,細細品味他的作品兼容著文人畫的文心與詩意,師從北派山水畫家孫天牧先生,他認真承傳院體精華,嚴於法度,工中帶寫,清一色的水墨在傳統的山水畫中有著與眾不同的新面貌。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100句古詩詞,嘆盡人生滋味,總有兩句適合你
    蘇軾: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杜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歐陽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杜甫: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李益:人生當榮盛,待士勿言倦。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九首詩詞,九層人生境界,你到哪一層了?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澱下些許的永恆。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恆存在。宇宙永恆,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當王維端著酒杯揮動毛筆用小行書寫下《終南別業》的時候,孟浩然正窩在襄陽鬱郁不得志,李白先生業已憋屈地辭去翰林供奉的職位,寫了三首《行路難》,被賜金而還。大唐的太陽要落山了,紅暈還在,讓人誤以為是朝陽升起的樣子呢。王維這位佛系詩人,秉持「無可無不可」的精神,或坐看雲起時,亦是獨坐幽篁裡。
  • 寒冬大山包:看「風起雲湧」
    這時候到哪裡去,才算「有味道」?咱們去一個熟悉的地方——大山包吧!就在黑頸鶴保護區的西部,有一處「雞公山大峽谷」。那裡海拔從3300多米急劇下降到600多米,因為拔海和溫差變化大,空氣溼度和氣流變化快,所以「催生」了一樣極其壯觀的景象:雲海! 看了視頻和圖片,很嚮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