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終南別業》賞析

2020-12-06 梧桐樹邊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看了一些其他人的解答,包括這首名詩多年來的解讀,基本上說什麼的都有吧。把「水窮」解讀成人生至暗,而「雲起」解讀為柳暗花明;把「水窮」解釋為才思枯竭,把「雲起」解釋為另闢蹊徑。

各種各樣的解釋都有,可偏偏沒有對原詩的解讀。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就是王維一個人出去山裡瞎逛,跟著水流朔溪而上,走到了水源的盡頭。這地兒呢,也挺高了,人也走累了,就坐下來,靜靜地看著山谷裏白雲渺渺,慢起慢落。

就是這個意思。至少王維就是這個意思。

其他的,都是後人引申,甚至附會。

當然了,並非沒有道理。王維在畫出這幅山水畫的時候,留白不僅僅是留白,本身就有了很多歷經滄桑始歸真的意境在裡面。他留出來的白裡面內容非常豐富,所有的引申、附會、闡述,都只是在他的留白裡面挑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來解讀。

詩詞有「有我」、「無我」兩境界,《終南別業》看似「有我」,實則「無我」。修佛有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終南別業》裡面的「水窮」、「雲起」在王維心中就是水和雲罷了。

你以為有別的意思,那只是還只達到了第二層境界。

何必過多解讀?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年就有了比較濃厚的向道之心,晚年更是把家安在終南山邊上。這裡的向「道」,是指修佛麼?可能,也不一定。雖然後人給他安了「詩佛」的名頭,但是大唐的國教是道教,佛教是武則天上臺後強推的,官員一般都是佛道雙修。我們在王維的詩裡同樣可以讀到很多道教用語和意境。終南山邊就是王維買下來原來宋之問的莊園,即輞川別墅,所以他的集子又叫做《輞川集》。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興致一來了,就一個人去爬山。碰到有開心的事情也就一個人偷偷開懷。這就是一退休老頭嘛,時間自由,心情自由,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上面解過了,其實就是簡簡單單的個人愉悅,並不見得摻雜了多少人生道理。但是作者本身的經歷和官場起落之後的閒靜為這名句附著了很多色彩。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其實要說王維本身這首詩的深意,這兩句比前面兩句更值得一解。有時候碰巧遇到個鄉親父老,聊得投機,就忘了回家了。

這首詩其實真正的詩眼,正在「偶然」二字。「興來每獨往」,興致一起就走了,這是偶然吧,但既然興起了,就享受:「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這也是偶然吧,但既然走到了頂峰,就享受:「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還是偶然,但既然遇到了,就享受:「談笑無歸期」。

「偶然」二字貫穿上下,其實是必然,源於詩人隨遇而安,隨心而喜的境界。處處偶然,處處都是「無心的遇合」,更顯示出詩人心中的悠閒,如行雲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跡毫無拘束。你以為這是偶然,其實不過是作者天性飄逸淡泊,超然物外罷了。

因為即使沒遇到這些「偶然」,他依舊是開心的,閒適的。

他不過取了這些偶然,放入這首「無我之境」的詩中,打動讀者。

那些強行為王維的詩附著正能量的解讀,真是太淺薄了。

相關焦點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王維前半生努力在官場,中年以後參禪好道,晚年隱居終南山,性格閒逸灑脫,他所寫的詩很多,其中能代表他中晚年生活狀態的就是這首《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分類標籤:田園詩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評析】:  ??
  • 最美詩詞賞析---終南別業
    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詩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正文: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終南別業》這首詩,是王維42歲的作品,景中有情,充滿詩趣禪意
    《終南別業》這首詩大約是王維四十二歲擔任左補闕一職時的作品。本詩融畫意詩情、禪味哲理於一體。下面我們讓來鑑賞陳王維的《終南別業》!《終南別業》 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讀王維的《終南別業》,感悟另類人生境界
    又因為他的詩歌著名於盛唐當時,並且在恭誠信佛的同時將佛理也融入到了詩歌裡,所以獲得了「詩佛」稱號。如來佛,彌勒佛,藥師佛,青燈古佛……阿彌陀佛,到盛唐時又來了一位「詩佛」,因詩歌而加持成佛。成佛容易嗎?這充分彰顯了王摩詰在大唐詩壇的尊崇地位。今天白馬就和諸位詩友一起來讀一讀詩佛的一首山水田園詩《終南別業》,來看一看王摩詰有著怎樣的詩和遠方。
  •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王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人生,是旅行,也是修行;是尋找,也是領悟。寂靜也好,喧鬧也好;絢爛也好,黯淡也好,總要漸漸走向淡定從容,才不算空走漫漫人生路。茫茫塵世,陰晴難料,聚散難期,若總是無法看淡,斤斤計較,就只能在浮沉起落的變幻中苦恨糾纏。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王維中舉後,崔氏也有耳聞玉真公主對王維的深情,所以準備退出王維的生活,但是王維依然遵從母親的意願和崔氏結了婚,並育有一女。由於和岐王關係走得太近,再加上玉真公主的失落,王維迎來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王維當時是太樂丞,主要負責皇家音樂和舞蹈的排練。一次排演《五方獅子舞》時,私自看伶人舞黃獅子。
  • 古詩《終南別業》中,悠悠天上白雲飄,宛如仙人行走在空中
    唐代的詩人王維便在他的詩中《終南別業》中寫到了他眼中雲彩的模樣。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人到了中年以後,才感覺自己存在有比較濃厚的好道的心裡,而現在一直到了晚年的時候,才夠將家安置於在終南山的邊陲旁。
  • 人生不如意時,要記住王維這句10字禪詩,助你走出困境
    阮籍阮籍先生,滿身才華確無用武之地,無奈之下只好飲酒消愁,他常常駕著一輛車隨意而行,等到車子駛到了路的盡頭這就如同詩佛王維《終南別業》中的那句禪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生路上,有明媚的陽光就有狂風和驟雨,當你走到窮途末路之時,你是學阮籍的痛哭而返?還是學劉伶死便埋我?
  •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3首古詩,雖然冷門但意境極美
    王維現存詩400餘首,數量不算多,但是王維的詩格調比較統一。常常在讀完王維的詩作之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覺得:王維過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說到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一個人的自在和瀟灑,也是愜意生活的本身。
  • 行到水窮處 探訪生命源
    在《中華水塔》寫作之前,陳啟文在寫作長篇報告文學《命脈——中國水利調查》、《大河上下——黃河的命運》時,曾經對黃河、長江源頭有所踏訪勘察。這一次,他依然不惜冒著高原缺氧的風險,無懼道路坎坷艱難,再次親臨實地考察,表現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追問和努力感受精神。
  • 九首詩詞,九層人生境界,你到哪一層了?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青山不老,看盡炎涼世態;佐酒笑語,釋去心頭重負。任憑江水淘盡世間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但總會在奔騰中沉澱下些許的永恆。與人生短暫虛幻相對的是超然世外的曠達和自然宇宙的永恆存在。宇宙永恆,人生有限,江水不息,青山常在。
  • 王維介於仕與隱之間的禪意人生,給了我們哪些人生的啟示?
    其實王維的世界別有洞天,學者胡松濤就用一本《輞.王維》把我們帶入到這樣一個世界,去這個世界領略別樣的風味。這個世界雖不似外邊精彩繁華,但卻獨有另一種安寧適意。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竹裡館》在這個被大自然環抱的福天洞地,每天下朝歸來,王維在這裡或信步閒庭,或彈琴長嘯,或獨坐千年,他的靈魂纖塵不梁,能行到水窮時,坐看雲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