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維的《終南別業》,感悟另類人生境界

2020-12-06 白馬侃詩文

上期我們欣賞了杜工部憑弔三國遺址的一首借史詠懷詩《八陣圖》,讓我們對三國英雄,倍加景仰。其中,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張飛張翼德,也是頗讓白馬嘆服的將軍之一。當初黃巾義軍為患東漢,朝廷發榜文招兵募勇。被涿州劉玄德賣草鞋草蓆時看到此文,長籲短嘆,感慨不已。恰好被張飛看到他那慫包樣(諸位看官莫要以為劉備真的是個熊包,此實乃那劉備釣鰲馴虎之計,他豈不知此地有賣豆關雲長,屠夫張翼德乎?),大喝一聲「大丈夫不為國效力,何故嘆氣?」真心欽佩張飛敢做敢當的性格,這性格,我喜歡!但現實的各個朝代裡,因為厭倦你爭我鬥,陰暗迂腐的朝廷官場,而歸隱田園的有才之士,也大有人在,比如大唐的王維王摩詰。

王維字摩詰,因為他逝世前,最大的官是尚書右丞,而後世尊稱他為王右丞。你看王維這個職務頭銜不小吧!的確,王維在盛唐時候的仕途比起李白杜甫要暢順的多。因為人家王維王摩詰,那可是開元十九年的狀元啊!人家十幾歲就是有名的詩人了,並且是個全才:能寫詩,能繪畫,會篆刻,通音律,精佛理……哎媽呀,實在太厲害了!白馬要是懂得其中的一項,也會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了。這個王維,擅長寫五言詩,特別是山水詩。他的山水田園詩與孟浩然齊名,所以後人將他二人並在一起合成王孟。

評論王維詩歌的後世之人,比較著名的有北宋文學家蘇軾蘇東坡。他曾經這樣評價王維,說揣摩王摩詰的詩,能感覺到他的詩生有畫意;欣賞王摩詰的畫,能從他的畫中領略到詩意。對了,除了山水詩,王維的律詩,絕句,邊塞詩等也都很知名。然而,近來有人說,王維一生都在逃避現實,事實是直到他臨死還在做著那個「尚書右丞」的大職務!這顯然是在諷刺王維或者是對他羨慕嫉妒恨。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可以用在王維身上。

王維與大唐是李白杜甫並稱。有人說,有人說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則是人才。他的詩在思想內容上與李杜相差了一定的距離,但在藝術造詣上有獨到之處。他的山水田園詩的風格對後世的詩人影響很深。 又因為他的詩歌著名於盛唐當時,並且在恭誠信佛的同時將佛理也融入到了詩歌裡,所以獲得了「詩佛」稱號。如來佛,彌勒佛,藥師佛,青燈古佛……阿彌陀佛,到盛唐時又來了一位「詩佛」,因詩歌而加持成佛。成佛容易嗎?這充分彰顯了王摩詰在大唐詩壇的尊崇地位。今天白馬就和諸位詩友一起來讀一讀詩佛的一首山水田園詩《終南別業》,來看一看王摩詰有著怎樣的詩和遠方。

《終南別業》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沒有什麼生僻的字眼,字句皆同白話一般。中歲就是人到中年的歲數。好就是喜歡,習慣上。頗,很,十分的意思。晚,是晚年,指人老的時侯,在這不是指晚上。陲,邊上,旁邊,邊界。家是作動詞講,安家,置家。道是指王維信的佛教與參悟的禪理,亦可理解為包括了佛教,道教,老莊思想在內的天之道,佛之道,等等。勝事,美好的事,有趣的事。我們現在眼下有人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這美好的事情就可以叫做「勝事」。叟,指的是老頭兒,上了年紀的男人。

白馬獨家譯詩:人到中年,已經習慣性的十分信仰著佛教。等到年老的時候,我又在終南山的邊兒上買下了一塊別墅。心血來潮的時候,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有趣美好的事情,只有一個人能體會得到。沿著山中的小溪,走到水源的盡頭,坐在山崖上看雲起雲落。偶爾在山中的樹林間,碰見,在那居住的老人。我們談笑風生,流連忘返,以至於忘記了回家的時辰。

人到了中年的時侯,雖然不能像王維那樣一邊做官一邊還能做隱士,吃齋念佛,陶陶其中。但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回顧回顧從前,打算打算以後,該忘記的忘記,該惦記的惦記。我們可以定下心來,為了自己的家庭,為了自己的以後,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傾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一些對人畜無害的事情,一些對自己和他人都有益的事情。

我們的詩佛王維,他在自己中年時候所做的這些事情,可以說是人畜無害。因為他早就看透了官場的明爭暗鬥,朝廷裡形勢上的險惡變化無端,以及仕途的艱難險阻,暗流湧動。所以,從小受她母親影響,信奉佛教佛理的他,總是想跳出這個官宦的圈子,以避免被煩擾。所以他就在終南山那邊買下了大唐前寵臣宋之問曾經居住過的一處別墅,名字叫輞川別墅。這可是一個好地方,山川秀麗,水土靈沃,草樹豐茂,幽幽如世外桃源。王維十分喜歡這個地方。

這首詩的題目叫做《終南別業》,意思就是終南山下的別墅。它還有幾個別的名字,《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所以這首詩也可以說是她寄給友人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是以詩代意。唐人多詩才,多有以詩句相寄代替書信內容的。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那是王維自己到了中年以後就十分討厭這個世俗的風氣了。你比如說我們現在的人這個飯局,明天那個飯局,今年初中同學聚會,高中同學聚會,再過一年,又有什麼小學的同學聚會。一起吃吃飯聚聚會也就罷了,在中間哪有那麼簡單呢?所謂的世俗,也就是人世間的風俗人情。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非是名利兩個字。白馬非常相信重情重義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有時侯這些禮尚往來的交往,也是一種麻煩,不如簡簡單單的活著,活的簡約,快活一點。我們平凡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在大唐地位並非泛泛之輩的王維王摩詰呢?終南山可是個好地方,歷代的名人厭世棄俗,都想在那裡終老隱居。壽比南山,終南捷徑,都因為終南山而起。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從這些成語和對聯裡可知此處是真福之地。而晚年的王維就把房子買到了那裡。這傢伙的生活還是很愜意的。

興來每獨往,盛事空自知。這句話裡的那一個「興」字,是遊山玩水的興致,閒情逸緻,是興趣所在。也就是說,他閒暇的時候忽然想去某個地方遊玩,逛一下,每每都是獨來獨往。王維能買得起房,還是很有錢才的啊!這也正應驗了那些年一個河南的女教師所說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又有網友接著說了,錢包那麼小,哪都去不了;或者說是孩子那麼小,哪都去不了。可人家大唐才子王維做到了,輕輕鬆鬆的做到了。不得不羨慕啊!

近來,網上經常有文章說獨來獨往的人的特點與好處。他們說獨來獨往的人,一般都是性格倔強而能力比較強,不能小看這樣的人。白馬想這樣說也有他的道理,人以群聚,物以類分,不能一概蓋之。但王維是被網友們的這些文章給說中了。一個人遊山玩水,自得其樂,與人無礙無爭,這是一般的人做不到的。這也就是「勝事空自知」的境界。淡泊名利,不求人解,不求人知,這就是歐陽修所說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包含了禪理,世理,事理在內的豐富含義。這個水啊是指山間的溪水。行沿著溪水走。在這裡,白馬認為得人是沿著溪水朝首水源處向上走。也就是說按照水往低處流的道理,詩人本著溯源究根的興致,向上走,隨意瞅瞅,看那上面有什麼。要說是沿著溪水水流向下走,越走越低,樹林草木茂盛,會遮陽避日的,這樣就不容易觀察到接下來對句中的雲彩了。有的評論家說這一聯裡出句寫的是詩人走到水流的盡頭,以至於無路可走,就索性坐下來看雲起雲落,白馬不太贊同這個說法。

這一聯呀,被許多現代人引用,用在各種社交帳號的籤名上,以表明自己的心境。行到水窮處,是一種境界,人生奮鬥努力的境界,修身學道中的心障破壁的境界,或者是參禪問道漸漸領悟的過程。也可以像陸遊的《過山西村》裡說的那樣,「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遊的這兩句應該是化用了王維的這一聯。在人生的路上,無論你是做事業,爭取婚姻愛情,渡過艱難的生活。假如你明白了這句詩的含義,也能做到坐看雲起雲落,笑看花落花開,心靈一樣到了那豁達徹悟的境界了。這兩句對於處事之道和求學之道,也有寓理和啟發。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這一句裡的「偶然」放在了句子的前面,是著重於後面所說的事件的隨機性。碰見了林間居住的白髮老人,相互問好,坐下談笑風生,便忘機於這山林之間。上一聯裡說到達溪水的源頭,然後想隨意做下來,看一看天上的白雲飄來飄去。悠悠的我與悠悠的白雲相遇,這是一種無人之境;它和李白「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境界十分相像的。而這個結句裡面,在山林之間碰見了一個老頭,隨意說笑,嘮嗑家常,指點山中風景,自然親切,這是有人之境,也算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吧。這和陶淵明在飲酒裡面所說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是十分接近的。

縱觀全詩,並無穠麗的風景描寫,也無慷慨激昂的抒情語調,只用平淡如水的白話,描寫自己中晚年的生活狀況,情趣自生。淡泊名利,遁身林泉,灑脫自然,超然於塵世之外而察理悟道於無形,不愧是詩佛的代表作。

好啦,親愛的詩友,今天的詩文賞析就寫到這了。喜歡白馬詩詞賞析的詩友請動動你的小手幫俺點讚,關注俺啊!白馬侃詩詞一定能寫得越來越精彩的!白馬誠摯的感謝詩友們的賞讀!

相關焦點

  •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終南別業》賞析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在畫出這幅山水畫的時候,留白不僅僅是留白,本身就有了很多歷經滄桑始歸真的意境在裡面。他留出來的白裡面內容非常豐富,所有的引申、附會、闡述,都只是在他的留白裡面挑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來解讀。詩詞有「有我」、「無我」兩境界,《終南別業》看似「有我」,實則「無我」。
  • 《終南別業》這首詩,是王維42歲的作品,景中有情,充滿詩趣禪意
    大家好,我是魚小泡讀唐詩宋詞。王維(701?-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一生多才多藝,詩文、書畫、音樂皆所擅長。曾國藩《十八家詩鈔》選錄唐代八位詩人,王維即是其一。他的詩風以清新秀雅著稱,山、水興象迭出,巧於設色,綺麗如畫,且善用擬人,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 王維的詩: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分類標籤:田園詩 唐詩三百首  作品賞析  【評析】:  ??
  •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王維
    本文由作者秋深詩意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睡。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人生,是旅行,也是修行;是尋找,也是領悟。寂靜也好,喧鬧也好;絢爛也好,黯淡也好,總要漸漸走向淡定從容,才不算空走漫漫人生路。茫茫塵世,陰晴難料,聚散難期,若總是無法看淡,斤斤計較,就只能在浮沉起落的變幻中苦恨糾纏。其實,真的不必如此,人生何其短暫,與其尋愁覓恨,倒不如坦然面對,雲淡風輕。
  • 最美詩詞賞析---終南別業
    《終南別業》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此詩把作者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一、豁達、灑脫的人生境界王維前半生努力在官場,中年以後參禪好道,晚年隱居終南山,性格閒逸灑脫,他所寫的詩很多,其中能代表他中晚年生活狀態的就是這首《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古詩《終南別業》中,悠悠天上白雲飄,宛如仙人行走在空中
    唐代的詩人王維便在他的詩中《終南別業》中寫到了他眼中雲彩的模樣。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人到了中年以後,才感覺自己存在有比較濃厚的好道的心裡,而現在一直到了晚年的時候,才夠將家安置於在終南山的邊陲旁。
  • 王維寫黃昏的一首詩,只有短短8句,卻驚豔了世人一千多年
    這些人的心中是有缺憾的,所以他們會創作,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遺憾,也希望自己隱居生涯中的感悟和狀態能夠通過創作流傳下去。王維就是這樣一位隱士。【臨其詩境】王維從政客到隱士轉變的過程,幾乎就是他一生的軌跡。
  • 唐代王維《臨湖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人生不如意時,要記住王維這句10字禪詩,助你走出困境
    阮籍與劉伶這種人生態度,實際上是非常不可取的,人生再苦再難,總有過去的時候,而對待人生困境的態度,不應該是垂頭喪氣和生無可戀,而是要打起精神來,將窮途末路也視為一種風景。這就如同詩佛王維《終南別業》中的那句禪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王維介於仕與隱之間的禪意人生,給了我們哪些人生的啟示?
    王維四十歲後,買下宋之問的別墅,根據輞川的山谷、岡陵、湖泊、溪流等天然景物建造二十景,成為自己的輞川別業。在這裡,他置辦了自己的輞川別業,編訂了一本《輞川集》,留下了代表畫作《輞川圖》。《輞川集》收錄了自己與裴迪的和詩各二十首,以每景一首的形式編訂;《輞川圖》則是以二十景為藍本創作的巨輻畫作。這些詩、這些畫自在空靈,道風仙骨,品味它們,能滌蕩心靈塵埃,戒驕去躁。
  • 九首詩詞,九層人生境界,你到哪一層了?
    九首詩詞,九層人生境界,你到哪一層了。通達《臨江仙》明·楊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杜甫,登高述聞,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人生痛苦難當,無限悲涼之意溢於言表。痛苦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我們終要與不如意的人生握手言和。蒼茫《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在終南山隱居生活,對年輕的王維心靈深處起到了進一步淨化。看看這遠山近水白雲藍天,僧侶雲集,王維更多想到的是母親,還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們。王維想如果母親可以生活在終南山,那可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這就為王維仕途發達時期在終南山為了母親買下宋之問的別墅,修建著名的輞川別業。輞川別墅是王維特意為母親購買的,修建好後王維就把母親請到終南山隱居了。
  • 唐代王維《青溪/過青溪水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一說此詩作於王維入蜀途中。王維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黃花川遊歷。王維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盤曲四五十裡至黃牛嶺見黃花川》,也說那裡的山路「危徑幾萬轉」,可與此詩的「隨山將萬轉」對看。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唐代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這首詩就是王維寫給裴迪的酬贈詩。 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
  • 王國維:用三大境界凝聚出人生感悟,《人間詞話》值得一讀再度
    以上是王國維的人生經歷,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他最著名的《人間詞話》裡面的人生三大境界。眾所周知,王國維最著名的作品是《人間詞話》。這本著作不僅是一部開創了新紀元的詞話經典,更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文化經典。王國維先生將這句詞話看作是人生第一境界,認為凡是做大學問的人,首先要不為暫時的人生形勢所迷惑,要有篤定的目標和執著的追求,明確發展的方向,了解事物的大概面貌,抓住鬥爭的主要矛盾。這是取得成功的基礎所在。
  • 古詩欣賞:王維如何描寫相思情?附:相思樹的傳說
    相思【唐】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注釋:(1) 相思:作品又名相思子、江上贈李龜年。(2)紅豆: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果扁平,種子鮮紅色,又名相思子。據說安史之亂時,著名唐宮樂師李龜年流落江南,王維將此詩贈與他,寄託了對友人深深的眷戀之情。詩人通過對紅豆的讚美,寄託了對朋友深厚而真摯的相思。作品表達的是朋友間的相思之情,卻句句不離紅豆。構思新穎奇特,句句通俗易懂,隱藏細膩情感。知識連結:王 維(701~761)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有「詩佛」之稱。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王維《終南別業》大唐王朝的日頭總是帶著炫耀意味的,明晃晃的,不可一世的,有時是紫色的,有時是明黃的,有時是土褐色,不管是什麼顏色,總是硬生生地在歷史的時空中撕捋出一通衢大道來,它的形象是豐滿的,是富足的,也是大剌剌的。那感覺一直在我們的文化基因裡發生著作用。
  • 十首閒適詩詞:人生,就是要快樂
    人生在世,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當你很煩躁時來跟古人學學怎麼讓自己更快樂吧~減壓第一招:出去浪《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當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你對自己和人生定有新的認識。減壓第二招:心靜自然涼《消暑》唐·白居易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