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現存詩400餘首,數量不算多,但是王維的詩格調比較統一。
常常在讀完王維的詩作之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會覺得:王維過的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說到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首先映入腦海的便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一個人的自在和瀟灑,也是愜意生活的本身。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是心無旁騖的自得其樂,是融入大自然的美妙感覺。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是畫作當中的山水,也是山水中的畫作。
王維能寫出這樣的詩,就是因為他除了詩之外,還精通書、畫以及音樂。蘇軾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最為貼切。
我們今天從王維流傳下的這400餘首詩當中,選出3首,感受一下「詩佛」的愜意生活。
《終南山》唐代:王維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靠近長安城的太乙山,一座一座相連的山脈,仿佛直接能夠通向海邊。
遠遠地望去,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但走進山裡,卻又看不到雲了。
中間的主峰把終南山分成兩部分,在終南山裡,每條山谷的陰晴都不相同。
我想要在這山裡找一個人家住下,隔著水,問樵夫哪裡能夠投宿?
編者:如果沒有景色,只有人,那只是鬧市而已;但如果只有景色,沒有人,那只是荒郊。
在秀麗的終南山當中的這位樵夫,便是這首詩裡靈性的存在。
不難想像,王維隔著水,遙望著樵夫所指,炊煙嫋嫋的地方,那是一個怎樣的世外桃源。
《竹裡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我獨自住在幽深的竹林裡,彈著琴,大聲地唱著歌。
因為竹林非常的深,所以,沒有人知道。只有明月與我作伴。
編者:宋代詩人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子不僅代表著一種挺拔向上的氣質,更是靜幽住所的代表。
這首《竹裡館》就在王維輞川別墅。館外遍植竹林,怎樣一個清幽的場所啊。
這首詩裡雖然是王維獨坐,但並不孤獨,這是他想要的生活。
可以盡興地彈著琴,大聲唱著歌,而且不必在意別人的目光,月亮是他的聽眾。
《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王維遇到了一位想要歸隱的朋友。他目送著這位朋友的離去,心中沒有惆悵,只有祝福:
請你下馬喝一杯美酒,你要去哪裡呢?你說,我覺得世道艱辛,想要去南山邊上歸隱。
去吧,我不再追問了,因為南山裡邊有無盡的白雲和你作伴。
編者:想必,這位不知名的朋友和王維是同道中人,有著相似的興趣和愛好吧。
在大自然中,可以盡情地享受清風白雲,松濤和流水。願意沉浸其中的人自然能夠體會其中的妙處。
這3首王維詩裡所描繪的生活,雖然沒有刻意地描繪風景,也沒有刻畫自己生活的細節感受。但仔細讀來,會感受到沉浸式的快樂!這不就是我們嚮往的愜意生活嗎?
這種嚮往不在於環境有多麼好,而是在於心境有多麼的安閒自在。
就像是蘇軾詞裡所說「此心安處是吾鄉」。是啊,如果能覺得心安,處處都是美妙的風景,到處都是可愛的人。
而這些便是我們從王維的詩裡能夠得到的感受。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