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怎樣的離別,仿佛都帶著遺憾和傷感。
柳永的詞裡寫:「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分離之後,便是有再多美好的事情發生了,卻不知道該和誰一起分享。正是因為如此,離別才格外讓人感傷。
怎樣才算是好好的道別?我們仿佛從來沒有學習過,所以離別到來的時候,才會覺得慌張,覺得猝不及防。
今天,和大家分享3首離別的古詩,也許你最熟悉的那首,卻不是你理解的樣子。也許讀完這三首古詩,你便懂了如何才算好好的道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的這首詩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離別詩」。曾經也是語文課本當中「朗讀並背誦全文」之一。
但是,有多少人看到「兒女共沾巾」便以為在分別的路口,就是淚水漣漣,兒女情長。也許你忽略了「無為」二字,所以誤會了王勃的本意。
王勃要送他一位姓杜的朋友去四川上任了。少府就是縣尉。
我在被城牆包圍著的長安城,眺望著你將要去的四川,那裡水路迢迢,煙霧迷茫,看不十分清楚。
我們都是在外做官的人啊,我的家鄉在山西,如今在長安,而你也要去你並不熟悉的地方做官了。雖然是送別你,但其實我們都是異鄉人。
所以,不必為離別感到悲傷。像我們這樣知心的朋友,就算隔得遙遠,但也像在隔壁住著一樣。
不必在分別的岔路,像那些兒女情長的人一樣哭哭啼啼。
「無為」就是大可不必的意思。
編者:其實人生就是不斷告別的過程。就像是王勃這首詩裡說的一樣,我們都是異鄉人,都告別了家鄉,獨自打拼。
所以,分別就不必哭了。分別了,希望此後你更好,我也更好。大概這是道別的正確方式吧。
《送友人》唐代: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唐代詩人李白的這首送別詩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當中出現過。是「班馬」還是「斑馬」?
斑馬,是身上有花紋的馬,班馬,是離群的馬。所以,這首詩裡,當然應該是「班馬」更有意境。
李白作為一個旅遊達人,離別的場面早就已經非常熟悉了。這首《送友人》也顯現出李白的瀟灑。
你要走了,我在城外送別你。你看,城牆的北面是層層疊疊的山巒,城的東面是波光粼粼的流水。
我們從此一別,你就要踏上更廣闊的天地,開始新的萬裡徵途。
在外的遊子就像是天上的流雲一樣隨風飄蕩,不知道會去哪裡;但希望你會記得,我在夕陽下送你,希望你記得我這個朋友。
再揮揮手,你走吧。你的馬突然在此時蕭蕭長鳴,似乎也在向我告別啊。
編者:這種告別的瀟灑意境,從李白的詩裡直撲而來。
仿佛看到一個少年,即將踏上徵途,他的背影被夕陽勾勒出金色的輪廓。他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去吧,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宋代:蘇軾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說到瀟灑,那就是李白,但說到樂觀,必須是宋代詩人蘇軾啊。
我即將要去東武了,那裡距離杭州,山高路遠,雲海茫茫。
什麼時候,等我功成名就了,我一定回來,和你暢飲暢聊三萬場!
離別時傷感的話不用再說了,酒宴上痛飲,肯定是有別的理由啊!
酒席散去,我提著燈送你回去。在那個河塘,我看到你落淚了。
編者:這首詞,雖然有依依惜別之意,但更多的是豪邁之情。我相信我的未來會很好,同樣,希望你也是。
怎樣才算是好好的道別?應該就像是這三首古詩詞裡寫的一樣吧。
分別,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並非永遠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狀態,分別了,希望我們都能萬事順意,未來可期。
也許,這才是最好的道別吧。
感謝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