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宋書秘史(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西漢初年經濟凋敝,社會殘破,劉邦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鞏固統治,採納了士人陸賈的建議,用無為而治的思想來指導政治,制定適應當時的社會形勢的政策。
另一個是西晉時期,當時盛行竹林玄學,代表人物嵇康和阮籍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觀點,主張崇簡易之教,御無為之治。在政治上崇尚無為,主張國君要無為而治,當代中國大學學術自由因內部權力多元化的格局而缺失。
為探求重振之方,基於無為與學術自由都遵循了現代新古典自由主義的邏輯,從行政權力、政府權力、市場權力出發,提出無為之治指道家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的治理方法。
「無為之治」的特點是管得寬鬆,管得自然,管若未管,不管而管。追問:那這和 漢武帝為什麼把道家轉成儒家一樣的原因嗎?
回答: 漢武帝 是個有開拓精神(但也好大喜功的人),在他統治期間,開拓了西域、統一了西南(滇國、 夜郎國 等)、東南(甌越、 南越 等),並多次發動對匈奴、西域的大規模戰爭,這需要一個有強大動員能力的中央政權,而法家名氣太臭(自秦後),道家 無為而治 是弱化中央管理,與他的需要南苑被指。
而經過董仲舒等改造後的儒家,其中皇權天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等,都很符合他統一思想、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所以漢武帝放棄了道家的無為而治,轉向了「外儒內法」的體制。
道教淵源道教思想淵源雜而多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領域都有血肉相連的密切關係。三大基本源頭道教有三大基本源頭:鬼神崇拜、方仙信仰和黃老道家,鬼神巫術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日月星辰、河海山嶽和祖宗先賢視為神靈而加以祭祀,祈禱膜拜。
黃帝時期有了對於天帝的祭祀,其內容有「封禪告天」、「郊祀上帝」、「接萬靈於明廷」等。這種由來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時形成了一個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靈系統和敬天法祖的信仰傳統。道教不僅承襲了這種鬼神崇拜思想,而且將這個神靈系統納入神仙體系。
與鬼神崇拜密切聯繫的巫術信仰也由來已久,古人認為,卜筮可以決疑惑、斷吉兇;巫覡能夠溝通鬼神,轉告神旨;巫術可以為人們祈福鑲災、醫治疾病。上古巫術直接被戰國神仙方士承襲。
戰國時期,北方燕齊和南方荊楚等地出現了宣傳長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形成了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亦稱方仙道)。方仙道宣揚長生成仙信仰,把黃帝和老子作為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為神仙祖師;提出了尋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藥的主張,並實踐祠灶祭神、行氣辟穀、導引吐納等修煉方術;尤其是倡導煉丹術,把服食丹藥作為成仙途徑。
荊楚地區的《莊子》和《楚辭》等對神靈仙境的屢見不鮮的描述,給神仙方士很大的啟迪和思考;燕齊地區流傳著海上蓬萊、瀛洲、方丈三神山的傳說,驅動著帝王和方士前往尋訪。方仙信仰和方技術數被道教繼承,方士逐漸演化為道士。
道家哲學是道教最重要的思想,"無為"雖為老子提出,但也並非道家一家思想,佛法中的"空"的說法和"無為"的觀點是差不多的,只是"無為"更為形象化."無為"也不是說什麼事都不做,而是進一步說"什麼都不去想",和禪宗倡導的"無相,無住,無念"是一個意思。
【參考文獻:《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