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是上下五千年歷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可以從詩詞中窺查作者的心境,或悲或喜;我們也可以從中領略到優美的自然風光,如日月星辰、壯美山河;我們也可以從中感悟到深遠的人生意境,如家國情懷、壯志未酬;我們也可以從中體味那個歷史時代的慷慨激昂、悲歡離合。
肝膽照日月,鐵筆寫春秋。
古詩浩瀚,寫不盡的孤寂和離愁,縱是千百年之後讀來,依然是別有一番滋味,無限感慨湧上心頭。
描寫孤寂的詩,那種孤單無助的蒼涼會一直透進你的骨髓,仿佛天地之間只剩下你一人,冰冷的雪花在你的四周簌簌落下。
1.《使至塞上》
唐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我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裡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到燕然。
全詩的點晴之筆當屬「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一句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我們可以根據詩句想像一下畫面,茫茫大漠,浩瀚無際,因為沒有風,一縷孤煙直上天空;遠處的黃河水面懸掛著一輪渾圓的夕陽。
孤煙直飄,落日漸墜,雖然是在緩緩移動,但是卻體現出仿佛靜止的圖畫,大漠、孤煙、長河、落日,說不盡的荒涼,道不完的寂寞。
2.《江雪》
柳宗元 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寥寥數語,描摹了一副風雪垂釣圖,寒冷的冬日白雪皚皚,千山萬嶺不見一隻飛鳥的蹤影,萬條小路上也沒有了行人的蹤跡,一葉孤舟,飄蕩在河面,一位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老翁,正在漫天風雪、寒冷逼人的江上垂釣。
那孤寂冷傲的千山萬嶺,被冰雪覆蓋依稀可見的千萬條無人的路徑,風雪中冰冷的江面,飄零落寞的一葉孤舟,獨自垂釣的漁翁。組成了一幅意境深遠、無比孤獨的畫面。
此詩堪稱是歷史上最孤寂的一首詩,在漫天風雪之中,仿佛整個天地就只剩下那個獨自垂釣的老翁,老翁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我們雖然看不見他的面容,但是他的形象卻又是那麼真實,他應該是一位無比慈祥的老者,鬍鬚花白,臉上皺紋密布、飽經滄桑。
那冷冷的冰雪仿佛穿越時空,飄出詩外,一直滲入到你的內心深處,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這就是詩歌語言的魅力。
3.《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標準的釋義如下: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我更願按我的理解,賦予它新的含義: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荒草覆蓋下的枯冢,埋葬了多少神聖先賢;埋葬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豪傑。他們長眠在歷史歲月的風塵之中,我們只有從古代書籍、歷史傳說中知曉他們的事跡,我們將永遠無緣與這些古人謀面。
在我們身後必然是洶湧而來的後人,他們生機勃勃,代表了新生的力量,但是我們也無緣與他們相見。
我們只能活在歷史上某個特定的朝代,只有蒼茫的天地悠悠流轉,時空無限。有感於此,讓我止不住滿懷悲傷而熱淚盈眶。
作者登上高臺發出了千年悲愴的聲音,天地悠悠之間,穿越歷史時空的無盡孤獨,是人類的無盡悲哀,是人生的千古遺憾。
4.《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一首短暫的小令,寥寥幾個名詞,便刻畫了一幅悽美無比的圖畫。
黃昏,夕陽餘暉中,枯藤纏繞著老樹,一群昏鴉掠天歸巢,棲於老樹之上,發出悽厲的悲鳴。一座小橋橫亙在眼前,橋下流水譁譁,無情而去。橋邊岸上,幾戶人家屋舍儼然如畫。
西風古道上,一匹羸弱的瘦馬迎風而立,艱難前行。夕陽漸漸西墜,失去了光澤,昏黃的天色漸漸籠罩著大地。悽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還在遙遠的異鄉漂泊。
中國古典詩歌十分講究意境的創造,意境是古典詩歌美學的靈魂,它的本質在於以景託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心物合一。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構成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有些古詩的作者,窮極一生,追求的就是這種意境展示出來的極致美感,讓詩歌的文字帶給人強烈的心靈衝擊。
以上幾首描寫孤獨寂寞的古詩詞,從中可以管窺中國古典詩詞的優美,從中可以感受那深遠雋永的詩情畫意。
願你心中詩常在,灑落人間都是愛。